劉立軍
(秦皇島市衛生學校,河北 秦皇島 066000)
筆者在多年的政治課授課過程中發現,在講授深奧的哲學理論知識時,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習興趣。但教師若在講授理論的過程中,適當引用一些典故,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這種情況,筆者思考,如果在日常的授課中配置兩名教師相互配合共同教授一堂課,會收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呢?本文試從雙師教學制的角度,對教學方法談些粗淺的見解。
顧名思義,雙師教學制就是指兩名教師同時在一個教室里,彼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一節課的授課任務的一種教學制度。在傳統的相聲中有主角,有配角,而雙師教學制的實施,同樣也分“主教師”、“從教師”,可在講授一些枯燥的理論時,通過“從教師”的配合,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掌握理論知識。
(1)有利于新進年輕教師迅速適應教師角色。傳統的年輕教師培養模式是老教師輔導年輕教師制訂授課計劃,年輕教師隨堂旁聽老教師授課等。推廣雙師授課制打破了這一傳統培養模式,年輕教師作為“從教師”可迅速融入課堂,使年輕教師主動參與教學,更有利于其迅速成長,同時也有利于老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教師間的資源互補。著名教授鐘啟泉曾經說過:承擔學生學習與發展的,從根本上來說,不是每一位教師,而是整個教師團隊;不是每一間教室,而是整個學校;不是每一所學校,而是整個社會文化。可見,教師間的合作教學對提高學生的水平很重要。教師間的教學水平、教學經驗等是有區別的,推動雙師教學制有利于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推動教師間教學相長,利用教師間的資源差異,優勢互補,加速教師的成長,改進教學實踐,使教師迅速成長為專家型、學術型教師。同時,由于教師彼此共同授課,長此以往會潛移默化地培養教師間的團結協作精神。
(3)有利于適應當前教學發展的趨勢。當前全國范圍內各行各業都在提倡創新,對于學校來說,擁有豐富的人才資源,學術思想活躍,學科門類齊全,已經成為知識傳承、創新和應用的主要基地。在這里,教師不但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崇尚和實現創新的活躍群體。通過實施雙師教學制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也能適應當前教學發展的趨勢,這種教學制度將更利于學生加深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作風意志等。
(4)有利于培養學生團結互助、協同合作的能力。傳統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以教材為綱,沒有合作教學的意識。合作教學應以教學任務來維系,每位參與合作的教師應承擔起自己相應的責任,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務,也要自覺配合、支持其他參與者的行動,從而實現雙師教學制中知識、經驗、技術等資源的共享,專業發展的支持和能力的增值。學生長期接受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改進師生間的人際關系。
(1)教師如何備課的問題。傳統的教學,教師在家里就可以備課,備課場所比較靈活,而我們提倡的這種教學制度則要求教師坐在一起共同研討如何完成一次課的教學任務,所以,這種教學模式一經實施必然面臨教師集中備課難這一問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教研室共同研討教學內容,找出教學難點、重點,對于次要方面的內容可利用其他時間單獨備課。
(2)教師間的競爭問題。教學業績突出的教師之間愿意合作,而那些教學業績一般的教師卻沒有人愿意與其合作,因而其壓力較大。這種無意識的競爭,可能導致教師間兩極分化,如何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誠然,競爭與合作是一對矛盾,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它們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獨立。我們所提倡的這種教學制度并不意味著完全排斥競爭,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引導合理競爭。競爭是發展的動力,離開了競爭的協作,就無從談及發展。合作也是促進競爭的前提,只有合作才能競爭,才能發展。當前教學改革已經初見成效,優勝劣汰的淘汰機制已經初步形成,這給部分教師帶來了很大的壓力,筆者認為應該采取一種以集體競爭代替個人競爭的措施,而雙師教學制恰恰能夠給我們提供這樣一種模式,讓有經驗的教師帶領年輕教師共同教學、共同進步,依靠集體智慧提高個別教師的教學水平,真正把教學融入到教師的集體智慧中去,在競爭與合作之間尋求最恰當的解決方式以促進當前教育事業的發展,這樣就避免了競爭給教師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解決了競爭與合作的沖突問題。
(3)如何避免合作教學流于形式的問題。有的教師可能這樣認為:當教師個人可以獨立完成某些任務時,就沒有必要進行合作,否則只會造成時間、精力、財力和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對教師的發展不利。為了避免合作教學流于形式,筆者認為教師應該準確把握好獨立教學與合作教學的應用范圍,當教師講授一些學生易懂的教學內容時,采取獨立教學,當講授一些枯燥、乏味、難懂的知識時,完全可以采用雙師教學制,其目的就是利用教師間的互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枯燥、難懂的問題變成學生容易接受、理解的問題。因此,要慎重區分知識的難易度,以避免合作教學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