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玲,張建軍,劉慧琴
(定西市衛生學校,甘肅 定西 743000)
中職護理教育根據衛生行業就業市場的需求和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的功能與定位,將培養目標定位為“技能型、服務型的高素質勞動者”。我國職業資格制度建設的指導原則是“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2008年《護士條例》頒布之后,要求護士畢業后如果就業,必須要有畢業證書和護士執業資格證書。盡管中職護理教育在培養目標上不斷進行改革,但部分學校在辦學思路及觀念上仍未發生根本轉變,將中職護理教育自覺或不自覺地當成是高等護理教育的壓縮版。再加上我國長期單一文憑制度的影響,形成了一種重學歷證書輕資格證書的氛圍[1],致使學生畢業考試通過率較高,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較低。
近年來,中職護理專業的課程體系及課程設置不斷進行著改革,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強化學生臨床崗位能力的訓練。但是由于近年來生源質量下降,再加上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差等因素,中職護理教育仍將傳授理論知識作為教學的核心,能力本位的課程模式還停留在概念層面,忽視對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是導致學生畢業考試通過率較高,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較低的另一因素。
近年來,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都沒有認真參照執業資格考試要求,主要以市場需求為主,適當兼顧執業資格考試。2011年,新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重點突出了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這3門課程,新增了精神病護理學、中醫護理學、護理管理、法律法規、護理倫理和人際溝通這6門課程的相關知識。在課程體系方面,現有課程體系無護理管理課程;在疾病方面,以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簡稱ICD-10)取代了現有的“內外婦兒基”的板塊式教育,致使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中的部分疾病在現有教材中缺乏,這些都為學生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增加了難度。學生要考取護士執業資格證書還需要另外參加培訓,購買相關教材,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利于“雙證書”制度的實施。
當前中職學校的大部分專業課教師畢業后直接到學校工作,缺乏臨床工作經驗,實踐能力較弱。再加上學生數量多,專業課教師尤其是“雙師型”專業課教師工作量大,只能講授一門或兩門課程。在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考前輔導課程中也只能分科輔導而缺乏系統性,教學工作只能滿足日常教學的需求,不能滿足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需求,致使學生畢業考試通過率較高,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較低。
目前,大部分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均為第一、二學年在學校學習,第三學年進行臨床實習和社會實踐,返校后并未進行執業資格考試集中輔導,而是直接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同時,由于學生實習期間工作較忙,學習缺乏有效監督,對所學的部分知識有所遺忘,從而導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下降。
推行“雙證書”制度是落實職業能力培養的保證,是當代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途徑。中職護理教育應加快職業技能培養與護士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接軌工作,把實行“雙證書”制度作為中職護理教育生存與發展的重大戰略。其中教育觀念的更新是實施“雙證書”制度的前提。如果只重視學歷教育而忽視執業資格考試,學生將很難就業;反之,如果只重視執業資格考試而忽視學歷教育,學生也將很難適應就業崗位的需求,而且不利于學生就業后的繼續深造。因此,學校和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雙證書”制度的重要性,轉變觀念,在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辦學宗旨的基礎上,構建“工學結合,雙證并舉”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畢業后順利就業。同時也要讓學生及其家長認識“雙證書”制度,可通過入學教育、發放宣傳單等途徑,使他們知道畢業后只有獲得畢業證書和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才能就業。
在現有課程體系與課程結構的基礎上,完善和改革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并編寫相關教材。教材既要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及其相對應的職業崗位群來確定課程與教學內容,又要保證教學內容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標準相一致,以解決教學與考證的沖突。盡管目前還無法編寫與ICD-10相一致的教材,但應在新一輪教材中,尤其是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教材中增加ICD-10中有而目前教材中沒有的內容。對于所增加的內容,各學校在教學中可根據自身實際與當地社會需求情況選擇。
2010 年,衛生部出臺了《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辦法》規定,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評價申請護士執業資格者是否具備執業所必需的護理專業知識與工作能力的考試。從近兩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情況來看,對護士工作能力的考查將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在專業教學中如何適應“雙證書”制度的要求、提高“雙證書”的通過率,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一是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采取講授法、案例法、演示法、討論法、模擬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尤其在教學中,要盡可能運用案例法,通過案例分析,進行重點講解,觸類旁通,將課本知識和護理實踐有機結合,變“為就業而學習”為“為提高就業能力而學習”;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自我學習”[2]。二是加強實踐教學的軟硬件建設,形成理論、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三是鼓勵專業課、實訓課教師認真分析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了解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新動向,在教學中不斷滲透考試內容,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四是針對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中新增的內容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中有的而目前教材中沒有的內容,學校應組織授課教師和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師查閱相關資料,以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
打造一批高素質的“雙師型”專業課教師,是保證學生取得“雙證書”的關鍵。因此,學校應認真落實專業課教師到醫院實踐或進修的制度,尤其對于沒有臨床實踐經驗的年輕教師。同時,學校每年應有計劃地安排專業課教師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培訓,使教師理解考試要求、掌握考試內容、總結考試規律,以便改進教學內容和方法。另外,學校應在教學中引入競爭激勵制度。
中職學校要提高就業率,就必須提高學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而考前輔導是提高通過率的另一條途徑。學校要指導學生制訂系統的復習計劃、推薦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發放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資料、介紹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新動向,同時還要加強學生實習期間的輔導。實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集中強化輔導,可通過集體輔導、模擬考試等形式進行。
除對學校教學進行常規管理外,學校應設立專門的考試職能部門,做好考試咨詢、報名、發放宣傳資料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資料、查分和對考試通過率進行分析等工作。定期開設講座,向教師和學生宣傳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性及復習方法,以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保證“雙證書”制度的順利實施。
[1]陳國華.論高職院校雙證書制度與教學體系的銜接[J].教育與職業,2009(24):31-32.
[2]陳文舉.貴州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之管見[J].教育與職業,2008(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