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冰,朱曉群,黃小梅,張允貴,姚建設
(皖南醫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2)
病理學實驗教學的重點是通過組織器官的形態和HE切片來觀察疾病,研究疾病的病因、發病機理、病理變化以及轉歸,使學生認識疾病,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揭示疾病的本質。病理學實驗教學是在理論指導下進行直觀性、實踐性和操作性教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科學思維及臨床病例分析能力,為將來臨床工作奠定基礎。2006年,我院組建了形態學公共實驗平臺,并在此基礎上建成5個顯微數碼互動多媒體實驗室[1]。顯微數碼互動系統結合圖像投影、信號傳輸、光電轉換及通訊等高新技術,極大地改善了病理學實驗教學條件,相比傳統實驗教學顯示出特有的優勢,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促進了我們對傳統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因此,從2011年開始,筆者對我院本科病理學實驗考試進行了改革,經過不斷探索和完善,建立了實驗考試新體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們用高分辨率相機對現有700例大體標本前景、背景、側面拍攝成高清晰圖片,并按教學大綱的章節進行細分,精選了120張病變特征較明顯的圖片作為大體標本考試內容。其次,由兩名高年資教師對現有12700張切片進行歸類和診斷,按系統挑出60個典型病例,選取這些病例中完整、清晰的結構,分別從高倍及低倍角度,將相應的典型結構或細胞進行顯微攝像,共計360張圖片。再由專人運用Photoshop軟件對以上480張圖片進行處理、加工、剪切后建成多媒體考試圖庫??荚嚽霸俑鶕虒W大綱的要求,選取其中的120張圖片作為考試題目,隨機抽取20張圖片作為一套試題,共計6套。其中大體標本內容占40%,切片內容占60%,兩套題之間容許有20%左右內容的重復。再制成相應的6套PPT考試課件并進行編號。PPT播放設置成每30秒一張圖片。
考試前兩周開放大體標本陳列室,由學生自主選取時間對所有大體標本進行復習,并派教師進行現場答疑。采取考試前1周每4名學生分發一套切片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復習,并由授課教師指出切片中的典型結構,并將本次考試的內容及要求張貼在每個教室,方便學生有重點地進行復習。
考試前讓參加考試的班級在實驗室門口排隊,然后每次進去16位學生,間隔一個空位坐下(每個多媒體實驗室可容納32人),下一個待考班級提前10分鐘在門外等候。
將同班學生分成兩組,同時進入不同的實驗室。每人發答題紙一張??荚囍袊烂C考試紀律,獨立完成答題。
待學生準備完畢,由學生抽取套題編號,然后由監考教師將該套題打開,進行播放,考試時間為10分鐘。
每個考場配一名教師,在每個班級完成答題后進行批閱,并利用電腦進行成績的錄入、統計和分析。
每個考場由一名教師負責考場次序安排及答題紙的收發,另一名教師負責試題的播放和閱卷。為了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授課教師換班監考。
每張圖片的診斷為1分,共20分。
為評價病理學實驗考試的效果,我們對2010級臨床專業本科生(880人)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880份問卷調查表,有效收回862份,有效回收率為98%。結果顯示,88%的學生認為顯微數碼互動多媒體實驗室的運用,提高了學習效率,掌握了切片的重點和難點;80%的學生認為大體標本陳列室的開放,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大體標本的認識,而視頻展示臺展示標本不利于大體標本的學習;85%的學生認為本次實驗考試較傳統考試公正、公平,只有1%的學生認為考試時間不充分。
我們把2010級與2009級(用傳統方式進行的考試)臨床專業本科生的病理學實驗成績進行了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2010級的平均成績(82.8分)顯著高于2009級(78.5分)。
當前,病理學實驗考試尚未形成指標客觀、得分公正、易于實施、在全國各醫學院校能統一使用的考試模式。以往的病理學實驗考試采用在每個學生前放置兩個大體標本、一張切片的形式,然后要求學生寫出診斷依據、診斷模式。此種方法存在的弊端有:(1)在內容的難易度上存在較大差異。(2)切片的質量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因切片的質量受多種因素影響,切片的年代久遠,切片的取材、染色、制作的不同,難以保證考試的的公平性。而且這種傳統考試為了杜絕學生的抄襲現象,不得不在每個考場派多名監考教師。由于擴招,教師的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考試要求。我們也采用過讓學生口述試題答案的無紙化考試方法,但這種方法的弊端在于:(1)因為監考教師的主觀性較強而影響了學生成績。(2)因為有的學生臨場緊張,竟然將診斷正確的答案口述錯誤,從而影響到考試情緒,學生的實際水平得不到應有的發揮,考試的公正性難以得到保障。
我們改革后的考試方式有以下優點:(1)省時省力。每個班進行考試時間不超過15分鐘,我們有5個多媒體實驗室同時進行考試,40個班可以在一天之內考完,節省了時間、人力、物力。(2)考試質量得到保障。因為考試內容的規范化,對每個學生而言,難易度一致,保證了考試的公平性。(3)間隔座位上的學生考試內容不同,不同輪次考試內容也不相同,且播放PPT的間隔只有30秒,學生不僅要寫出答案,還要仔細觀察圖片,降低了作弊的可能性,使考試成績更加真實、客觀。(4)考試不再受監考教師主觀性的影響,保障了考試的公正性,且閱卷標準更加客觀、規范。(5)解決了高校擴招后切片數量不足和考試切片容易損壞的問題。在以往的考試中,由于學生緊張,往往出現鏡頭壓碎切片的現象。(6)考試前的復習方式非常有效,解決了學生對病理學實驗考試的恐慌,有利于在實驗考試后從容應對理論課考試;同時,通過實驗考試,有助于學生對理論課的復習。
當然,我們也發現不足之外:圖像的平面性不如實物真實。為此,我們采取的方法是:首先,對大體標本多角度拍攝,對切片在考試中給出兩張圖片,一張高倍鏡的,一張低倍鏡的;其次,對學生加強應用顯微鏡能力的培養,即在每次上課結束前教師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找到切片特征性病變,以增強學生基本操作的熟練性。
總之,病理學實驗考試改革不只體現在考場上的公平、公正、客觀,更體現在將對學生基本操作技能的培養貫穿于平時的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對實驗課學習的熱情,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另外,復習方法的改革,培養了學生自主歸納、總結、分析、判斷、解決問題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1]董群,姚建設.淺談形態學科實驗教學平臺的建設與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9,28(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