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飛
結核性腦膜炎是常見的嚴重結核病。本病在臨床上表現類型頗多,常易造成誤診。通過對7 例不典型性結核性腦膜炎的分析和筆者多年的臨床經驗,筆者認為詳細詢問病史、重視臨床癥狀及體癥、重視腦脊液的生化常規檢查、注意相似腦病的鑒別診斷,不典型性結核性腦膜炎的誤診是可以避免的,現報道如下。
本組7 例(男2 例,女5 例)患者,年齡6~54 歲,病程20 d~4個月,急性疾病表現2 例,慢性疾病表現5 例。所有患者均有頭痛、發熱的臨床表現,患者發熱多在午后,體溫37.2℃~38℃。有腦膜刺激癥4 例,有顱神經損害3 例,有意識不清4 例。實驗室檢查:血沉>20 mm/h、PPD-IgG皮膚試驗(丘疹>5 mm)4 例,PPD-DNATB(+)1 例。7 例腦脊液壓力側臥位高于200 mmH2O、糖均低于2.4 mmol/L、氯化物低于110 mmol/L、蛋白最低為0.8 g/L、最高2.2 g/L。對患者進行腦脊液細胞學實驗室檢查可見,中性粒細胞為明顯表現者2 例,淋巴細胞為明顯表現者5 例。對患者進行X線檢查可見,無異常表現者4 例,有原發型肺結核表現者1 例,有浸潤型肺結核表現者2 例。所有患者均進行CT輔助檢查,發現雙側外側裂池欠清晰者1 例,無異常表現者6 例,所有患者都出現誤診,1 例患者誤診為腦動脈硬化,2 例患者誤診為營養不良性貧血,2 例患者誤診為病毒性腦炎,2 例患者誤診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2.1 出現誤診的原因 (1)醫生缺乏此疾病的了解,故易出現誤診;(2)對患者進行診斷時未進行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3)腦脊液改變不典型而誤診為化腦或病腦;(4)對結腦警惕性不高,忽視卡介苗預防接種史及結核接觸史的詢問和追蹤;(5)對結腦臨床表現認識不足,如出現顱神經損害時容易誤診為腦血管病變,對于嬰兒更易誤診;(6)為緩解臨床癥狀而盲目應用糖皮質激素,降低了患者的免疫力,加之抗生素的普遍使用,使結腦表現更趨于不典型;(7)臨床醫師特別是非結核病專業醫師,對結核病認識不足,是誤診的關鍵[1-2]。
2.2 避免出現誤診的有效方法 對此疾病應給予重視,如患者出現如下幾項情況應給予重視:(1)患者進行CT檢查可見其有腦室擴大、腦積水等;(2)給予3~5 d的治療之后患者仍沒有任何改善或有惡化表現;(3)皮膚PPD-IgG(+),PPD-DNATB(+),患者的血沉檢查顯示有增快的表現;(4)對患者進行腦脊液實驗室檢查如患者為非化膿性腦膜炎時應給予重視?;颊邔嶒炇覚z查可見蛋白質含量為0.8~5.0 g/L,多數病例1.0~2.0 g/L,56%~88%患者的糖含量減至2.3 mmol/L下,65%~95%的患者氯化物低于110 mmol/L;(5)患者有發熱的持續表現,且無法診斷其他疾病;(6)患者有驚闕、反復嘔吐的臨床表現,且無法診斷為其他疾?。?7)患者疾病發病時間慢,且患者有神經系統的相關臨床表現;(8)患者出現發熱的表現多在午后;(9)低齡患者多過往有結核疾病的病史,患者可發生腦膜刺激征、顱高壓等臨床表現[3-5]。
[1]李文武.成人非典型結核性腦膜炎37 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5(22):63.
[2]李瑞,劉曉鳴.兒童不典型結核性腦膜炎31 例誤診分析[J].徐州醫學院學報,2009,9(12):64.
[3]尹明英.小兒不典型結核性腦膜炎32 例臨床分析[J].黑龍江醫學,2008,7(3):52.
[4]張竹.小兒不典型結核性腦膜炎8 例誤診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05,8(2):47.
[5]朱成祥.小兒結核性肭膜炎的診治分析(附90 例報告)[J].當代醫學,2009,15(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