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
隱匿性骨折由于骨折輕微、解剖結構復雜等因素,傳統X線平片不易發現,易延誤診斷,影響治療及預后,給患者和醫院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CT檢查同樣易出現漏診[1]。為提高臨床對可疑骨折病例的早期確診率,減少漏診、誤診,促進患者及早康復,筆者就收治的72 例胸部外傷患者應用DR檢查,觀察其正、斜位片,系統評價DR平片在肋骨骨折中的顯示情況及確診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寧波市鄞州區集仕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收治的胸部外傷患者72例(男49 例,女23 例),年齡16~75 歲,平均(41.4±3.5)歲,均經X線常規檢查懷疑肋骨骨折,均無錯位。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1 例,直接暴力擊傷25 例,高處墜落傷10 例,重物壓砸傷6 例。傷后至手術時間3 h~24 d,平均(7.4±2.8)d。均無血管神經損傷嚴重并發癥,及重要器官衰竭征象。
1.2 臨床表現 患者主訴外傷部位壓痛或明顯骨擦感,局部軟組織腫脹伴疼痛,無法承受重力,呼吸困難,活動后加重。所有病例均于外傷后12 h內常規行X線平片檢查,檢查后無法確診或懷疑,于2~3 d內行胸部DR正側位攝片檢查。
1.3 方法
1.3.1 儀器 DR-XR數字化攝影系統(PHILIPS,荷蘭)及雙能量減影技術攝正、斜位或切線位胸片。
1.3.2 檢查方法 初檢者屏氣后曝光,攝取胸部仰臥前后位片與立式前后斜位片。疑似肋骨骨折者與臨床癥狀明顯但常規X線片檢查不明確者,可將患骨劃分為3 等份。對于外1/3 段者加攝骨折小角度前后斜位片,具體操作如下:患者直立背靠檢查床,使身體矢狀面向患側傾斜15~20°,保持身體平穩,確保被檢部位于膠片中心,中心線對準后水平投照。對于中、內1/3段者加攝骨折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片,具體操作如下:患者直立背靠檢查床,使被檢側緊貼于床面,身體矢狀面向患側傾斜70°~80°,確保患側被檢部位于膠片中心,中心線對準后水平投照[2]。兩組平均采集2 次,以濾線器投照為佳。所有病例均由兩組各2 名經驗豐富的主治醫師以上影像醫師共同閱片,得到一致意見方明確診斷。
1.4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本組患者肋骨損傷部位、程度、類型及胸部其他損傷情況。
本組72 例患者經常規X線片檢查考慮可疑骨折45 例(78處),確診27 例(53 處),其中第1、2 肋骨7 處,肋骨角35 處,前肋5 處,后肋6 處。完全線性骨折2 例,不完全線性骨折51 例,均為單根單處肋骨骨折。45 例(78 處)可疑骨折經DR小角度前后斜位片確診29 例(46 處),其中雙側2 例,單側27 例。1 根肋骨骨折18 例,2 根肋骨骨折7 例,3 根肋骨骨折2 例。后肋骨折9 根,肋弓部骨折32 根,肋骨折5 根;經DR反向大角度后前斜位片確診12 例(27 處),其中雙側2 例,單側10 例。1 根肋骨骨折6 例,2根肋骨骨折4 例,3 根肋骨骨折1 例,4 根肋骨骨折1 例。肋弓部骨折10 根,膈上肋骨骨折11 根,膈下肋骨骨折8 根。另有2 例于14 d后復查出現骨折端骨質吸收發現骨折線確診,2 例結合多層螺旋CT檢查確診。72 例患者中合并血氣胸5 例,肋軟骨骨折1例,伴胸腔積液3 例,氣胸4 例。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交通建設及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外傷性骨折發病率逐年上升。肋骨骨折是臨床常見的胸部損傷。典型肋骨骨折應用常規X線平片檢查結合臨床癥狀即可確診,但受外傷造成骨折輕微、解剖結構復雜等主、客觀因素影響,僅應用傳統X線平片診斷不明顯肋骨骨折較困難,部分隱匿性肋骨骨折易被漏、誤診[3]。比較常見的漏、誤診原因有:(1)肋骨的生理解剖結構較復雜,骨體形態細長不規則,呈彎曲弓形,且與肺、肋骨、縱膈等諸多人體組織器官交叉重疊,觀察難度較大[4],本組72 例患者首次X線片檢查未能確診45 例中有大部分骨折為肋弓部或接近肋弓部骨;(2)臨床診斷未能提供較明細的患者資料,使得放射科工作人員不能獲得患者損傷部位明顯壓痛點,而無法選擇最佳投照體位和投照條件,本組有5 例初診因缺乏胸廓明顯壓痛點而漏診;(3)部分放射科工作人員由于對肋骨骨折的特殊性、影像征象等認知不夠,導致采用的投照體位和投照條件不合理,技術水平偏低,本組有4 例因所攝線片不合診斷標準而無法確診;(4)肋骨骨折患者常合并胸腔積液、氣胸、胸壁血腫、皮下氣腫等,使得肋骨骨折的征象被掩蓋[5],本組有8 例患者初診時合并胸腔積液、氣胸、胸壁血腫及肋軟骨骨折未能明確診斷;(5)一些肋骨骨折患者因外傷較輕,骨折端未發生輕微移位,間接征象不明顯。本組有2 例于14 d后復查時因出現骨折端骨質吸收發現骨折線確診。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影像技術在國際、國內醫院中的逐漸應用,傳統X線機通過改造信息接收和處理技術,其攝影技術正從模擬信號向數字媒體轉換,X線攝影圖像趨于數字化。DR系統運用數字探測器及閱讀器技術可在得到全數字圖像的同時,并實現圖像的數字化無損存儲及傳輸,供醫師隨時調閱,大幅提高了對患者的處理速度和檢查劑量利用率,并十分適合對骨骼系統的顯示,可同時觀察膈上肋骨與膈下肋骨,將肺組織與肋骨軟組織分離成2 幅圖像。對高度懷疑骨折部位可放大觀察,從而發現細微肋骨骨折[6],并可將X線輻射降低,減少對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危害。目前DR系統已在國內一些城市大中型醫院普及應用,并取得了較好診斷效果。本次研究中,我院應用荷蘭PHILIPS,DR-XR數字化攝影系統,利用雙能量減影技術,對傳統X線初診懷疑骨折45 例拍攝正、斜位或切線位胸片,最終確診43 例,確診率為95.6%。
綜上所述,應用DR診斷隱匿性肋骨骨折在綜合臨床癥狀及體征基礎上,靈活應用多種影像檢查方法,可降低隱匿性肋骨骨折漏、誤診率。
[1]孫靜,金鑫,董兆宇.DR雙能量減影技術在肋骨骨折檢查中的應用[J].實用骨科雜志,2010,16(7):1002-1005.
[2]戚開明.DR雙能量減影技術在胸外傷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2,7(9):72-74.
[3]劉彪.螺旋CT在隱匿性肋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2012,18(2):104.
[4]上展增,王家強,潘海英,等.胸部正位片、多斜位透視并點片在肋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武警醫學院學報,2009,18(2):141-142.
[5]蔡萬軍,李軍.X線檢查肋骨骨折漏診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外醫療,2009,28(11):1245-1247.
[6]張艷.X線透視在肋骨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優勢分析[J].健康必讀,2012,11(8):25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