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輝 趙連俊 孫敬霞
ICU是醫院中比較特殊的科室,該科室中的患者大多為經過大型手術需要進一步護理或出現身體功能衰竭癥狀的重癥患者。ICU科室在進行治療期間是禁止親人陪伴的,患者在病房中看不到親人再加上對于疾病的恐懼,往往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如恐懼、焦躁、壓抑等,這些負面情緒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極為不利,還會影響到以后的治療[1]。研究發現,通過在ICU病房中進行心理護理,很好地控制了患者的負面情緒,克服了消極的心理反應,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 100 例ICU病房中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 60 人,女性 40 人,年齡 23~79 歲,平均年齡 45.6 歲。均無精神類疾病,符合進行心理護理的納入標準。大手術后患者 30 例,肺部感染患者 10 例,心臟類疾病 9 例,腦部疾病 41 例,其他手術 10 例。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手術類型、病情等臨床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心里護理,主要方法如下。
1.2.1 幫助患者熟悉ICU病房的環境 護士人員應該向患者和家屬介紹整個醫院的情況,幫助患者了解病房內部環境,同時確保患者家屬與醫院之間的聯系,以便將患者情況及時告知家屬,減少患者家屬的心理負擔。此外,應該詳細介紹主治醫生及護士的臨床經驗和技術水平,幫助提升患者和家屬自信,改善患者心中的焦慮,只有患者充分相信醫生并積極配合治療才能保證后續治療的順利完成。
1.2.2 保持ICU病房的良好環境 給患者創造安靜、低噪音的環境,在患者正常睡眠狀態時,盡量避免做影響睡眠的處置;盡量避免在床旁討論病情,努力做到“四輕”即說話輕、走路輕、移物輕、操作輕;避免使患者看到其他危重患者被搶救的場面,以減少對患者的不良刺激,有利于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平時應該注意對病房內環境的定期清理、消毒,并適當通風采光,有助于患者的身體健康。
1.2.3 加強與患者的溝通與交流 語言是特別敏感的刺激物,及時與患者進行語言上的交流,了解患者內心想法并給予鼓勵,可以很大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之情[2]。護士應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多安慰、鼓勵患者,由于患者長時間在病房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壓抑煩躁的心理,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給患者以安慰和鼓勵,可以減輕患者的孤獨感,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更好地配合醫生進行治療[3]。同時,還要重視非語言的交流,在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有時需要將人工氣道插管等機械插入患者體內,導致患者無法進行言語上的溝通,患者的心理狀況得不到表達,很容易因此產生負面情緒,這時更需要醫護人員用特殊方式如手勢、表情等非語言交流幫助緩解患者心理負擔。對于一些特殊情況的患者,還可以利用寫字板或卡片等形式進行交流,保證患者的負面情緒得到釋放,順利地完成治療。
1.2.4 重視家屬情感支持 患者家屬是患者的堅強后盾,家屬對于醫院的態度以及家屬的外在表現能夠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4],家屬的支持可以影響患者的行為[5],當家屬表示理解和給予照顧時,可以增強患者的自尊和被愛的感覺,起到相互協調、共同面對疾病的作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增加家屬探視的次數及時間,有研究證明[6],可以自由出入ICU的患者和家屬的滿意程度較高,鼓勵家屬多親近,多安慰患者,以增強患者和家屬的感情交流,既可加強患者的生活護理,又可減少患者的焦慮和孤獨感,使患者樹立戰勝病魔的必勝信念。
1.2.5 注意患者的權益,做好解釋工作 在進行每一項操作前均解釋其意義,使患者理解、配合。如:為患者翻身、叩背排痰前,如不做解釋,患者會誤認為護士打他。各種操作熟練、輕柔,尊重患者的隱私權,盡量減少暴露,冬天注意室溫,做好保暖工作[7]。
1.2.6 盡量減輕患者痛苦 由于患者術后傷口疼痛,換藥前應對患者解釋清楚,動作盡可能輕柔,減輕患者痛苦。進行有創治療時,護士守護在患者身邊,握住他的手,安撫他,給他力量,以穩定患者的情緒,從精神上減輕患者的痛苦。
1.2.7 音樂療法 近些年,一些科學家研究發現,音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心情和身體狀況,幫助患者康復。它的主要原理在于優美柔和的音樂可以刺激體內分泌有利于身體健康的物質,進而起到改善情緒、提高患者心理狀況的效果。日本東京女子醫院大學日本心臟血壓研究所[8]對 47 名進入ICU 3~5 d的患者進行音樂療法,最后的結果表明經常讓患者聽一些溫舒緩的音樂可以很大程度地幫助患者緩解緊張心情,情感得到釋放,最后的治療效果也更加理想。
1.2.8 教會患者放松訓練 醫護人員在與患者進行溝通的同時也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指導訓練,常見的方法有:深呼吸放松訓練、想象放松訓練、肌肉放松訓練等。放松狀態可通過神經、內分泌及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幫助改善身體系統機能,對于患者的身體康復產生有利影響。同時,放松訓練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于患者的身體健康有著明顯作用[9-11]。
1.3 觀察指標 觀察人員應該定時記錄患者的心理狀況,并根據醫生的診斷情況將患者的身體狀況記錄在案,以便對比分析。考察患者的緊張、恐懼等負面因素,現規定評分標準:滿分 10 分,明顯 7~9 分,一般 4~7 分,不明顯 1~4 分。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長達 2年的跟蹤調查以及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身體狀況調查,經過心理治療的患者在住院期間心理狀況有較大改善,同時根據醫院提供的數據表明,患者的身體恢復很快,心理護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電話回訪調查顯示,患者術后身體狀況恢復狀態良好,心理狀態良好,家屬對醫院的治療持肯定態度。心理護理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值得大規模的宣傳推廣。
ICU病房中,我們通過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心理護理在治療過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醫務工作者應該:(1)穩定患者情緒,解除恐懼和焦慮心理,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能力。(2)護士和醫生應保持沉著冷靜的情緒。(3)加強保護性醫療措施。(4)及時與家屬溝通住院費用問題。(5)做好術后患者的解釋工作。(6)避免各種不良刺激,對于危重患者的心理護理,應加強溝通交流,消除患者孤獨、憂郁心理。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能夠很好的配合治療,提高療效,幫助患者恢復良好的狀態,并得到了家屬的大力支持,應大力推廣并應用。
[1]肖寒,王慧,王銳,等.ICU患者個性化護理的臨床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28):118.
[2]劉玉瑩.多元護理文化用于ICU綜合征的預防[J].護理學雜志,1998,13(5):278.
[3]Chishohn SE,Deniston OL,lgrisan R,Prevalence of confusion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J].J Geront Nursing,2003,8(9):187.
[4]盧雯,熊玉芳,舒文獻,等.ICU患者常見心理問題及護理干預策略[J].當代護士,2012(2):164.
[5]高素芹.ICU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4):4.
[6]Azzil R,Bambi S.Open Intensive Care Units:a Feasible Option?The Opinios of Patients,Relatives and Health Care Workers[J].Assist Inferm Ric,2009,28(2):89-95.
[7]涂平華,周維鳳.淺論剖宮產病人手術前的心理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166.
[8]Dyer L.Crital care:intensive care unit syndrome[J].Nurse Times, 1996,92(35):58.
[9]潘開菊,徐燕榮.心理護理在重癥ICU病房的臨床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2,9(24):38,40
[10]朱秀蘭.護士用語在融洽護患關系中的作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8,5(2):59-60.
[11]王玉潔.護士要善于與患者溝通[J].齊魯護理雜志,2003,9(1): 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