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鳳
筆者于2011年3月到加拿大北阿爾伯塔理工學院接受TESL 項目培訓,該學院是加拿大規模最大的技術學院之一,也是加拿大的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培訓機構之一。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運用TPR 教學方法教英語語音。本文主要研究TPR教學方法在加拿大成人ESL 語音教學中的運用,希望對我國的英語語音教學特別是大學語音教學提供借鑒和啟示。
TPR 是Total Physical Response的縮寫,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是加州心理學家詹姆士博士提出來的。該教學法以學生為主體,通過類似游戲性質的肢體動作進行語言學習。它是一種以語言與動作結合基礎之上的教學法,試圖經過一些肢體語言和活動教授語言(Richards&Rogers,2008)。該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重視話語的重復和動作的伴隨,對學生進行大量的可理解輸入(Krashen的i+1 輸入原則,即給予略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語言輸入),為其將來的輸出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就是心理學中的記憶“痕跡理論”,記憶越是頻繁和強烈,聯想越是容易。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都認為,語言是模仿性行為,也是創造性行為。所以要先模仿才能創造。眾所周知學生在一個比較放松的環境中學習英語效果會更好,而緊張、急躁的情緒對于學習英語來說是不利的。我們教師應該盡量創造有利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多說英語。同時,要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每個學生從本人的實際情況出發,找出自己學習英語的真正原因和切實動機。教師進一步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全身反應教學法的優勢是強調身體的互動性、教學的生動性,以便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生活化,同時也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然而TPR 教學法在很多國家特別是我國主要用于小學或者是初中英語教學,成人或大學英語教學根本不用。在加拿大等移民國家,很多ESL 教師都用這個教學法來提高新移民說英語的學習興趣和準確性。我們廣西20個有著至少十幾年英語教學經驗的教師在加拿大北阿爾伯塔理工學院進行TESL 培訓期間,我們的老師用TPR 教學法來提高我們說英語的興趣和語音的準確性。
美國的艾帕爾·帕拉別思曾指出:信息的總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調+55%的面部表情和動作。TPR 全身反應法教學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學生參加活動,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實際體驗中學習英語,提高聽課效果,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用語的理解、記憶及運用;有助于降低學生壓力,促進師生情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強化語言環境,創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在循環反復的練習中學會英語,加速目標語的習得;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同時,全身反應法對老師的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到TPR 全身反應法教學法,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會想到小學英語教學。的確,全身反應法很適合兒童英語教學,可以很容易的調動起兒童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加拿大學習期間發現,TPR 大學語音教學既打通了學生的聽覺通道,又打通了學生的視覺通道。學生根據教師的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從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語言。一方面降低學生的緊張情緒,另一方面調動包括視覺、聽覺、觸覺在內的多種感官進行學習。
在加拿大北阿爾伯塔理工學院Stewart 教授是專門運用TPR 全身反應法教學法培訓成人學生提高語音的。她每節課一開始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站起來,從最小的手指開始運動,慢慢增加到兩個手指,整個手掌,直到全身都動起來。然后還要學生伸出舌頭做鬼臉或者做各種表情展現不同的心情。最后讓學生完全放松自己的手臂,像自動洗衣機一樣自覺地轉動;把頭盡量下垂到身體的極限。總而言之,就是充分調動學生包括喉嚨和腹部在內的所有身體器官和整個身體進行發音。做好這些準備后,Stewart 教授根據成人學習的特點即Hammond(1995)指出成人第二語言學習的時候具有清晰地表達 “覺察細微的差異”的能力,從以下六個方面進行教學。第一:用手伸縮橡皮圈感受元音的長短變化。從表面上看,英語中的長元音與短元音的區別僅在于長音符號“:”,除此外幾無差異。實際上卻非這么簡單。在發長元音和短元音時,我們應該注意下面幾點:1)念長元音時,一定要注意音的長度。學習長元音時的通病是,念的長度不夠,甚至念得和短元音一樣。例如:把seat[si:t](座位)念成sit[sit](坐)。2)念短元音時,一定要念得短而自然。一般來說,清輔音前的短元音應念得非常短。例如:put[put](放)但在濁輔音前的短元音,可念和稍長一點,但也不能念成長元音。例如:念bid[bid](命令)時,可以把[i]念得稍長一點,但不能念成bead[bi:d](有孔小珠)。如果我們手上拿著橡皮圈,在發長元音時把橡皮圈拉長,就能全身心的感受元音的長短變化。第二:把一小塊糖放到嘴里的舌頭的上面,感受舌頭在嘴里的上下轉動和齒齦之間的摩擦。這個方法只適用于成人學生,小學生會把糖吃了,或者不小心噎住喉嚨。這個方法對字母S、Z和th的發音特別有幫助。第三:最小對立體訓練。最小對立體(minimalpair)是英語音位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只在一個單位中有對立的兩個項目”(引自 《語言與語言學詞典》,p.216)。我們知道,音素(phoneme)是具有語音意義的最小單位,即能夠帶來詞義變化的最小語音單位。假如我們找出一對詞,它們除詞義不同外,最可能小的不同點就是音素不同。如:pit[pit]和bit[bit]中的音素/p/和/b/不同;pit[pit]和pin[pin]中的音素/t/和/n/不同。像以上這樣的對立體,在英語音位學中便稱為最小對立體。認識最小對立體的意義在于它能夠幫助我們區別在拼寫及發音上極其相近的兩個詞。就拿seal和zeal 這個最小對立體來說,它們在拼寫和發音上很相似。可一旦抓住了它們的不同點——一對音素/s/和/z/不同,就很容易將它們區別開來(翟麗霞1996)。第四:英文詩歌朗誦和歌曲說唱。所有的詩人在選詞的時候,非常注意詞的聲音即語音。只有將某些聲音組合在一起才能產生優美和諧的效果,從而起到表達感情或推動情緒的作用。用詩歌練習語音能讓成人學生既感受英文的優美,又能提高發音的準確性。歌曲說唱適合所有年齡層次的學習者。歌曲和歌謠不僅可以練習發音,還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第五:角色扮演。角色扮演(role-play)最初作為一種心理教育方法,受到西方心理工作者的重視,這種方法被一些教學理論研究人員引入到學校課堂里,對其教育效果進行了實證性的探索。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和完善,角色扮演已經成為目前國際上廣泛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角色扮演又叫“模仿表演”、“角色模仿”、“角色游戲”等。在角色扮演中學生通過模仿,扮演不同社會背景下的各種角色不但可以學到語言的靈活運用而且可以習得各種語境下應該使用的語調。對發音和交流都有好處。第六:即興話劇表演。即興話劇是一種沒有劇本的話劇。即興是要求“顯而易見”,觀察發生周圍的事物,可以根據自己和別人的故事來構造劇情。根據學生自己想像和塑造的角色,用適合角色的語音和語調說一個故事。傾聽也是即興話劇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即興話劇表演可以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所有這些方法都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不僅動嘴,而且動手和動腦。這樣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得快,而且讓學生記得牢。
成人ESL和EFL 學習者可能永遠不會聽起來像本地人說話。因此很多語言教師有必要重新評估他們的語音教學目標。英語教育者必須專注于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發音和他們的自我監控和自我修正的能力來提高發音的準確性。羅伯森Robertson(2003)引用莫利Morley(1991)所說:“可理解的發音是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哈蒙德Hammond(1995)指出交際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習者的發音,但最好的方法是在課堂提供明確的指示指導學習者發音。漢森Hansen(1995)指出語言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最小對立體的發音訓練來提高學習者發音和可理解性。還可以通過提高我們的學生連讀和單詞重音方面的意識來幫助他們變得更加自主的學習者。我們要利用成人教學的優勢,改善他們的發音,而不是簡單地假設為時已晚。我們需要改變語音教學目標,與其期待我們學生像本族語一樣說英語,不如讓他們邁開步伐在語音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提高,并幫助他們識別,理解,克服自己的弱點。
[1]Bell,M.(1996).Teaching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to E.F.L.learners in Korea.Retrieved on 14 October,2004,from http:// www.geocities.com/Athens/ Acropolis/9583/PRONUN.html
[2]Hammond,R.M.(1995).Foreign accent and phonetic interference:The application of linguistic research to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Ed.Eckman,P.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ory and Pedagogy.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Krashen,S.&Terrell,T.(1983).The Natural Approach.Hayward,CA.Alemany.
[4]Richards J,T 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M].The 2nd Edition.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73-81.
[5]Robertson,P.(2003).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 skills to the Asian learner.A cultural complexity or subsumed piece of cake?Asian EFL Journal,June.Retrieved on 14 October,2004,from http://www.asian-efl-journal.com/june2003subpr.php
[6]Vitanova,G.&Miller,A.(2002).Reflective practice in pronunciation learning.The Internet TESOL Journal,Vol.VIII,No.1,January.Retrieved 14 October,2004,from http://iteslj.org/Articles/Vitanova-Pronunciation.html.
[7]李振遐.語音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23).
[8]翟麗霞.談談英語中的最小對立體[J].大學英語,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