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桂春
高職會計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會計職業道德,掌握會計專業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面向中小企業的出納、會計核算、納稅申報、企業理財等崗位,從事會計核算、納稅實務、企業理財實務等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如何針對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與之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是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起點,是學生由書本走向就業的接口,是學生養成良好會計職業道德和提高職業素質的重要平臺。
會計專業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課程體系圍繞職業能力、學習領域進行細分,在形成系統的理論課程體系的同時,對應構建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三段雙軌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包含模擬企業、會計崗位實訓、ERP應用實訓、會計綜合實訓、會計崗位頂崗實習,其內涵如下:
即一段:模擬企業實訓,讓學生初步感受職場;二段:會計崗位實訓,讓學生真正走入職場;三段:ERP應用實訓和會計綜合實訓、會計崗位頂崗實習,讓學生通過職場實戰,為職場就業打下基礎。按照學生的職業成長規律和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開設實踐課程,實現從職業認知到崗位練兵到最后能力提升的階段性實訓。
1.模擬企業實訓:把“模擬企業”和“沙盤演練”作為新生的第一堂專業課,每學期開設1次,在第1-3學期開設,每次集中培訓一周。該課程以一個汽車制造企業作為模型,模擬企業運營的全過程。教學中分為2個公司,每個公司由學生選出自己的首席執行官、財務總監等,限時制定公司名稱、廣告語,在競爭中完成汽車生產全過程。以創建企業的實際業務流程為出發點,以生產單個訂單產品為載體,讓學生在高仿真的企業環境中,親歷完整的生產和經營過程,通過角色分工完成生產任務。
該課程是會計專業的職業認知課程,在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課程以培養學生認知能力為核心,重點強調團隊合作能力、有效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
2.會計分崗位實訓:是一門連續四個學期分階段進行的實訓課程,以培養學生的崗位工作能力為目標,以會計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崗位能力培養為切入點,突出培養會計基礎崗位、出納崗位、成本核算崗位、納稅申報崗位的崗位技能,該課程在學完理論課程后分別開設,采用手工實訓、實訓軟件仿真實訓相結合的方式,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有效的將課程知識轉化為崗位工作能力。
3.ERP應用實訓:是會計專業的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包括ERP沙盤實訓和ERP技能實訓兩項,課程以體驗企業崗位設置為起點,從宏觀把握到具體應用,實現由感性認識到應用提升,“由點到面再到點”的教學內容整合,涵蓋了財務、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等內容。課程的培養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應用創新能力。為學生提供了學校與企業結合、課程與崗位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實踐教學平臺。
4.會計綜合實訓:是會計專業各主干課程的綜合實訓課程,是所有核心專業課程的有機、立體、實踐地結合,對學生會計職業能力培養和會計職業素養養成起著主要支撐與促進作用。該實訓以培養學生會計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實踐技能訓練和仿真模擬實訓為特色,通過手工模擬、實訓軟件操作等方式,使學生進一步熟悉會計工作業務流程,熟練運用手工和電算化方式獨立完成會計核算工作,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5.會計崗位頂崗實習:安排在學生畢業之前。為了鞏固專業理論強化實踐技能,讓學生實地接觸一線工作,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實地解決問題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通過頂崗實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就業能力,增強對職業崗位認識,通過校外在真實情境下的技能演練,實現技能運用的“零距離”。
把所有的項目歸納成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會計崗位實訓、會計綜合實訓、會計崗位頂崗實習,第二層面是模擬企業和ERP應用實訓。
1.學生通過第一層面崗位實訓、綜合模擬實訓、會計分崗實訓進行專業技能的訓練與提升;
2.第二層面是通過模擬企業和ERP應用實訓對學生進行管理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為學生走向管理崗位奠定良好的基礎。
即按照課程的開設,實現從職業認知到崗位練兵到最后能力提升的階段性實訓,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全面,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緊密結合,指導學生開展實習,撰寫崗位實習報告,從而順利完成由學校到企業的角色轉變。
三段雙軌遞進式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課堂實訓、崗位實訓、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加強實踐教學。企業真實案例和真實資料,使學生得到專業素質的培養和技能訓練;按出納、會計核算、企業理財等崗位工作任務進行項目教學,按崗位環境進行崗位實踐能力培養;按照企業環境分崗位分角色進行輪崗實訓,仿真財務和業務部門布局、傳遞,模擬企業真實業務的處理過程,輪流擔任崗位角色,使學生明確各會計崗位的崗位職責及各崗位之間的牽制;與校企合作單位深度融合,進行頂崗實習;學生從基本技能訓練到綜合職業能力與素質訓練再到企業崗位過渡,實現教學過程與職業崗位“充分對接”。
建立“三段雙軌遞進”式的系統化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能力培養;以會計崗位工作過程為線索,以會計崗位職業環境和真實業務為載體,按出納、會計核算、納稅實務、企業理財等崗位工作任務進行項目教學,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
培養高素質的實踐教師團體隊,將那些有一定理論水平,更能熟練操作技能的“會計能手”充實到教學崗位,將實踐經驗與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分批派遣專業教師到企業頂崗鍛煉,參與企業會計工作的具體操作過程和實踐活動,提高實踐操作能力。
多環節的實訓要求有配套的實訓教材和仿真的實訓資料,模擬企業、ERP實訓、會計綜合實訓,都需要有大量的真實的業務,從企業的真實業務中取得第一手資料,提煉、整理、修訂完成配套實訓教材,提供真實的憑證、賬頁、報表、印章等作為實訓材料,做到教材內容廣泛,適用面廣。
搭建校內外實訓平臺,建立足夠的校內實訓室及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計模擬實訓室、模擬企業實訓室、ERP沙盤實訓室、會計電算化實訓室等會計專業實訓室的建立,要滿足學生三年不間斷的集中實訓,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即是學生頂崗實習的最佳場所,也是學生就業前接受專業培訓的最佳途徑。
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素養,培養滿足社會和企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前提,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實施則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有力保障。
[1]張桂春.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聯合申報課程·2011年度山東省精品課程.http://jpkc.zbvc.cn/kcps2011/kjxy/mnqylh2011/
[2]王佐芳.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體驗式”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與探索[M].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20).
[3]周軍.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探索與實踐[M].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