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中海 羅 芳
(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石河子832003)
近些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西部地區為適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快培養具有國際經貿理論與實踐、知識和技能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勢在必行。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目錄》和相關資料統計顯示,目前我國開設國際經貿本科專業的高校已有445所(包括部分高校新增專業和部分獨立學院),其中東部地區224所,中部地區136所,西部地區85所。研究表明,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國際經貿本科專業在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上與東中部地區均存在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區的自然地理條件較惡劣,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滯后,導致師資數量嚴重不足、整體質量偏低以及教學軟硬件條件落后,從而嚴重影響了西部地區國貿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制約了學科建設與發展。因此,探索欠發達地區如何培養高質量的外貿應用型人才對促進欠發達地區國貿學科建設與外向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對比分析東、中、西部高校國貿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發現,東中部高校的綜合實力較強,更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通識課比重較大,課時較多且所涉學科領域較廣,本科專業更強調通用型人才的培養,研究生(碩士和博士)比重不斷擴大。而西部高校的綜合實力較弱,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上更側重學生的實操能力,尤其是強調外語能力的提高,通識課比重較小、課時較少且所涉學科領域較窄,而專業課課時較多,實務類課程比重較大,本科生學生比重大于研究生比重,更偏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新疆逐步成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基地,目前已有對外開放一類口岸17個,二類口岸10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邊境經濟合作區3個。新形勢下快速發展的外經貿事業對新疆高校培養高質量外貿應用型人才既帶來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但由于新疆地處欠發達地區,在外經貿人才培養的規模和質量上都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差距。據統計,目前新疆僅有4所高校開設了國貿本科專業,而且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質量良莠不齊,這必將制約新疆外向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如何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外經貿人才已經成為新疆高校面臨的嚴峻挑戰。
石河子大學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石河子市,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和國家西部重點建設高校,共有經濟、法律、教育、人文、歷史、理工、農學、醫學、管理等十大類學科,75個本科專業。國貿專業是石河子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00年的新設專業,目前該專業已經制定了教學計劃,建立了教學環節,建成了校內實驗室及校外實習基地,逐步形成了以國際貿易發展趨勢為前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多途徑培養高素質外向型人才的辦學特色,應用型外貿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
通過一系列的社會調查,明確社會與用人單位對國貿專業人才的需求,并據此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人才培養方案凸顯了應用型國貿人才要求,強化了提高英語應用水平的重要性,開設了第二外語(俄語和日語),加大了集中實踐的力度,體現了多學科交叉培養復合型、應用型國貿人才的重要性。在培養目標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外語聽、說、寫、譯能力;二是構建多層次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實操能力;三是重點培育國際經貿理論人才。
目前,國貿專業已初步形成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具體措施為:一是利用高校援疆的機遇選派青年骨干教師到國內外著名高校進行學術交流和進修深造,開闊了教師的學術視野,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二是利用與北京大學對口支援的優勢,邀請其著名學者到本校舉辦學術講座,傳遞最新科研信息,參與并指導本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三是鼓勵青年教師提高學歷,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五是激勵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以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培養學生;鼓勵青年教師進行實踐鍛煉,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努力拓寬知識面,使教師實踐能力顯著提高。五是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國內外學術科研活動,建立廣泛的學術合作、校企合作,逐步形成了“以教學帶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教學模式。
課程體系設置始終立足于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通過對課程的優化整合,實現了“厚基礎、寬知識、強能力、高素質”的培養目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合理安排各模塊比例,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主要是增加基礎課比重和實踐教學比重,堅持夯實基礎與強化應用的原則,將公共課、基礎課、學科(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按“寬知識、強應用”原則設置,增設了學科前沿性和綜合性課程,增加了課外延伸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二是合理安排和控制了課內理論課的學時比例,增加了綜合實驗、課程設計、實踐訓練的學時,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形成獨立設置的專業基礎試驗課、專業試驗課、實習課的實踐教學體系。三是合理增加了課程實踐、社會調查和社會實習內容,形成了開放型的實踐教學體系。四是加大了雙語授課的比重,強化了學生外語應用能力。四是充分優化了課程內容及其各門課程之間的銜接關系、減少重復的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為培養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本專業大力推行實驗教學。一是購置了專業主干課程的模擬教學軟件,以為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輔助手段。二是創建了一流的軟硬設施實驗室,并配備了輔導教師和實驗教師,為模擬實踐教學創造了良好條件。三是加強與政府、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并要求教師到外貿企業或相關單位輪崗鍛煉,既提高了教師實踐能力又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習環境,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雙語課、專業外語課教學比重不斷提高。以雙語教學為重要支撐,增加雙語精品課課時,在三、四年級每學期都要安排專業外語課并聘請外教授課,以提高學生外語應用能力。課堂上,任課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外語課件制作和發表報告,用外語進行專業問題的討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此外,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創新研究。
目前不同地區高校的國貿人才培養模式差異性較小,只是在人才培養的層次、數量、質量上有所不同,而欠發達地區大部分高校的發展定位是從教學型向教學科研型院校轉變,對應用型國貿人才培養重視程度呈現下降的趨勢。因此,欠發達地區高校應充分注意到這一轉變,根據本區域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轉變觀念,明確專業培養定位,凝練辦學特色。例如,石河子大學國貿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主要是“立足兵團、服務新疆、面向中亞”,在此基礎上凝練出“邊境貿易”方向的特色。
欠發達地區高校學科發展不平衡現象較為突出,加之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需要和新興戰略產業的興起,部分高校出現了重視理工等自然學科建設、忽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建設的問題,導致學科發展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畸形現象,無法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學科交叉的優勢。因此,欠發達地區高校國貿專業應主動改變這一現狀,根據本校學科布局,進行專業方向創新,強化學科交叉型的應用型國貿人才培養。
欠發達地區高校國貿專業師資問題一直較為突出,大部分專業教師基本上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走上工作崗位,理論知識豐富,但實踐經驗缺乏,加之教學、科研任務較重,且面臨職稱評定、工薪待遇、個人發展、家庭生活等多重壓力,專業教師在實踐鍛煉環節投入不夠,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踐相結合,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差、應變能力差、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因此,欠發達地區在引進師資或師資培養過程中,應有計劃、有獎懲地安排教師深入基層單位實踐鍛煉,與實務界、政府部門廣泛接觸、交流,參與部分具體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主要包括:處理好人才培養方案的穩定性和靈活性問題;處理好教師教學與科研相長的問題;處理好課程設置前瞻性與系統性問題;處理好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輔相成的問題;處理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補的問題。
欠發達地區高校的國貿專業生源良莠不齊,學生應用外語能力強弱不同,因此可考慮建立導師制,根據學生特點,積極引導,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工作,使應用型國貿人才培養做到有的放矢。
[1]程中海.西部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探討——以石河子大學為例[J].考試周刊,2008(9).
[2]莊嚴.建設應用型大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理論與實踐體系[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
[3]魏銀霞,彭英.英德美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J].教育評論,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