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婷婷
(黑龍江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經濟全球化推進了全球范圍內不同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國電信服務業的轉型也正在全面展開。在轉型期,我國電信服務業要做到四個方面的轉變:第一,轉變傳統的粗放型增長,加大創新力度,以增加效益為重點促進行業發展;第二,處理好政府與監管機構之間的權力邊界,完善監管機制,改進監管手段;第三,加大移動電話和寬帶業務比重,使其成為推動電信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第四,加快國外資本的引進與本土企業走出去步伐,提升行業整體實力。經過近些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從電信小國發展成了電信大國,取得了喜人的成就。
根據2012年全國電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12年,在全國電信業務收入中,移動通信占比已升至73.7%,固定通信占比降為26.3%。從業務收入增長來看,全國增長9.0%,其中移動通信增長較快,達到10.6%,而固定通信業務收入增長放緩,僅為4.9%。從收入的不同分類來看,非語音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6.9%,占比升至49.5%;語音業務收入增長較低,僅為2.3%。增值業務收入整體增長6.8%。在用戶數量方面,移動電話用戶增至111215.5萬戶,同比增長12.8%,占比達到80%;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2.1%,同比增長3.8%,而全國網民數也增至56400萬人。
在轉型期間,我國電信服務業在傳統業務基礎上,為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不斷創新業務,在行業規模與行業整體效益上均有所增加。而且,移動電話與寬帶業務的比重也不斷擴大,逐漸成為電信行業的發展驅動力。其中,中國移動的國際化步伐較為領先,在2005年收購了香港華潤萬眾,2007年收購了巴基斯坦第五大電信運營商,2009年收購了臺灣遠傳電信12%的股份。中國電信于2005年參與了湄公河次區域通訊網絡的建設,2006年在歐洲成立分公司,并通過收購聯通CDMA而獲得了其包括澳門地區的業務。中國聯通也先后在歐洲和日本成立了分公司,之后與中國網通合并,繼承了網通在香港、日本、歐洲等地區的權益。
由于電信服務業具有戰略性基礎產業的特性,在國際化進程中可能會遭遇各種隱形的貿易壁壘。由于國與國之間政治原因,即使是低價格策略也無法克服這種阻礙。而且,我國至今還沒有出臺較全面的協調各相關利益方關系的法律法規。行業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導致了市場準入、普遍服務、互聯互通、電信資源管理等監管問題。另外,我國電信行業是公認的壟斷行業,如果不能正確引入適當競爭,這種壟斷會阻礙社會進步,損害消費者利益。
對于電信服務業來說,技術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今時代,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電信行業技術創新的周期越來越短。而我國在技術研發上投資較低,缺乏核心技術,運營成本較高,導致我國電信服務業的發展較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目前,雖然我國3G通信發展已日漸成熟,4G技術也已被國際電信聯盟確認為國際標準,但是相比于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我國專利申請量還較少,研發力度有待提高。
品牌是除了技術之外另一張通往國際化的王牌,技術是核心,形象是品牌的根基。好的服務產品,不僅要有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還需要有良好的形象作為依托,從而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賴。在我國電信企業國際化進程中,保持民族特色是我國的一貫作法,然而中國知名品牌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后卻常常不被認可,這就要求在國際化過程中要根據目標市場環境的不同,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品牌定位。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電信企業已經培養了一支具有專業素質、熟悉技術研發與應用、了解本地市場的人才隊伍。但是在國際化進程中,高端技術人才仍然稀缺,從而影響我國電信行業技術的發展與創新。此外,從事國際運營與管理的電信服務業人才也極度稀缺,從而加大了我國電信企業在進入海外目標市場時,處理文化差異沖突及國際協調的難度。
在國際化進程中,企業個體無法克服不利的國際環境,需要政府的支持。我國政府應該與他國建立良好的政治、經濟和貿易關系,主動推動國家間的投資與合作。同時還要組織協調相關行業企業共同開拓海外市場,謀求共同發展,為電信服務業的國際化提供支持。
此外,我國政府需要不斷完善相關行業的監管環境,推進電信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建立健全行業政策體系。要積極引導民營資本進入電信服務行業,保證行業內適度有效的競爭,促進行業效率與服務質量的提高,保證消費者權益不受惡意競爭與壟斷的侵害,為電信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保證。
技術的提升和創新是提高我國電信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近年來,我國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資在逐年加大,研發能力不斷加強,但與國外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政府應該鼓勵并引導國內電信行業加強自主創新,如組織國內電信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集中力量,聯合對重點領域不斷研究創新,取得技術突破。要不斷加大投資力度,增加融資渠道,為技術研發提供資金支持與保障。同時,企業、科研院所與高校之間應加強溝通與協作,積極發揮各自優勢,建立戰略聯盟,共享知識產權,在對國外先進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多的高技術成果,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水平與服務質量,從而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力開拓國際市場。
1.企業名稱的選擇
不同市場對我國企業品牌的認知度不同,因此要盡量選擇國外消費者易于接受的方式將本土品牌推向國際市場,如將兩個不同品牌名字的縮寫結合成新的名稱(如中國移動收購巴基斯坦的Paktel后,將新公司名稱定為CMPak)。若是原有品牌在目標市場的認知度較高,則應保留原有品牌。
2.品牌標志的設計
標志要符合企業的文化內涵,注重細節部分,追求簡潔與時尚,要容易打動消費者,而且不能引起歧義。日本電信曾將品牌“DoCoMo”進行改造,取消了原有的曲線設計,并使用小寫字母,顏色上選取了最有親和力的暖色調紅色,改造之后的品牌標識成功地被其他國家所接受。因此,品牌標識的設計應從細節著手,拉近與各國消費者的距離。
國際化最重要的環節是技術的創新和市場的開發,因此具有專業素質的高端技術研發人員與國際化運營與管理人才是我國應重點培養和引進的對象。
對在校學生要大力推廣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使學生能夠接觸到實際的業務案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員工招聘過程中,除了語言和專業知識的考核、面試之外,還要重點挖掘那些思維反應敏捷、有創新精神、對國內外電信運營的制度政策與發展環境有一定了解的人才。對于已具有一定經驗的人員,要積極提供在職出國進修等機會,擴大員工視野,從而提高其業務素質與能力。要積極加強與海外戰略合作伙伴的交流,進行人才合作培養。此外,本國人員在國外開展經營活動時,對當地市場的了解無法在短期內完全深入,因此,應充分利用目標市場的人才,實施人才市場本土化策略。
[1]李小牧.國際服務貿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7.
[2]工業和信息化部.入世十年,我國電信業實現快速發展[J].中國電信業,2012(1):20-23.
[3]張麗華.國際化是中國電信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39-42.
[4]萬大為,朱金周.我國電信業轉型和國際化道路問題[J].世界電信,2005(9):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