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太原市小店區中鐵十七局中心醫院二門診部,山西 太原 030012)
剖宮產是目前產科臨床上較為常用的一項保證母嬰生命安全的緊急補救措施,產婦多因麻醉、創傷及常時間臥床,而導致其腸蠕動和胃腸功能障礙,從而影響產婦的術后恢復[1-2]。本研究對我院行剖宮產的產婦采取飲食護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其胃腸功能和泌乳量,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剖宮產的96例產婦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且無妊娠并發癥,排除術前有胃腸道病史或泌尿系統疾病者、精神系統疾病患者等。將所有產婦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0~38歲,平均(29.86±3.21)歲,孕周37~42周,平均(38.89±1.12)周。包括初產婦31例和經產婦17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1~39歲,平均(30.31±3.40)歲,孕周37~42周,平均(38.68±1.03)周。包括初產婦33例和經產婦15例;兩組產婦年齡、孕周及孕產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預方法:對照組采取剖宮產后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飲食干預,即:術后給予適量溫開水,產婦取側臥位吸取,以解決術后干渴及刺激胃腸道的蠕動;術后產婦無腹脹則可給予白蘿卜湯以促進肛門排氣;術后6 h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為主,待產婦肛門排氣后給予常規飲食;多吃蔬菜和水果,增加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攝入,以促使產婦乳汁分泌。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術后肛門排氣、排便及乳汁分泌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 17.0對各項資料進行統計、分析,各項參數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產婦術后泌乳和胃腸功能情況比較:觀察組產婦術后首次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乳汁分泌充足時間分別為(19.21±2.23)h、(27.43±2.77)h和(36.56±3.23)h、,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術后泌乳和胃腸功能情況比較(±s,h)

表1 兩組產婦術后泌乳和胃腸功能情況比較(±s,h)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組別 例數 排氣時間 排便時間 乳汁分泌充足時間對照組 48 27.01±3.87 40.22±3.10 57.23±3.62觀察組 48 19.21±2.23① 27.43±2.77① 36.56±3.23①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剖宮產作為產科臨床上最為常用的干預手段,已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應用,目前,剖宮產人數已達分娩人數的15%~20%,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3]。產婦因麻醉、焦慮或腹腔刺激等因素,手術過程中出現過度消耗,往往出現嚴重的胃腸功能障礙,致使其難以進食或腸麻痹,從而影響了營養物質的正常攝入和機體的術后恢復,不僅影響產婦切口的術后愈合,甚至影響其正常的乳汁分泌[4]。
產后飲食干預可指導產婦正確的進行早期進食,以及時補充體內營養,滿足機體的需求,緩解不良情緒,以減少術后排氣時間或排便時間,促進胃腸道的恢復,保證乳汁、正常充足的分泌,以提高母乳喂養的成功率。本研究對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剖宮產的產婦在常規產后護理的基礎上采取飲食護理干預,產婦術后排氣、排便及泌乳時間均明顯減少,因此,飲食護理可明顯改善剖宮產婦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促進其乳汁分泌,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 彭密娜.護理干預對剖宮產產婦胃腸功能恢復及早期泌乳的影響[J].健康必讀,2012,12(1):153.
[2] 孫亞楠.假吃配合乳房穴位按摩對剖宮產后胃腸功能恢復及泌乳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1,33(24):3823.
[3] 盧莉紅,趙愛梅,徐榮銘.護理干預促進剖宮產產婦快速胃腸功能恢復增進泌乳的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0):126.
[4] 張彩霞.系統護理干預對提高剖宮產術后泌乳量和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傷殘醫學,2012,20(1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