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黑龍江雞西158100)
以語言實訓為突破口,提高日語表達能力
李萍
(黑龍江工業(yè)學院,黑龍江雞西158100)
語言實訓從基礎培養(yǎng)、課程設置、課外活動、就業(yè)實訓等方面加入手,極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日語的自信心、提高學生日語會話的參與度、積累日語表達的實踐經(jīng)驗等,從而提高日語表達能力和日語綜合運用能力.
語言實訓;日語;表達能力
日語專業(yè)學生起點低,而且絕大部分學生入學之前沒接觸過日語,專業(yè)基礎課程在大學三學的教學計劃中所占比重較大.傳統(tǒng)的日語專業(yè)基礎課程主要是以教師講授日語知識為主,多數(shù)停留在理論層面,課堂操練嚴重缺乏應用性,語言的工具性在實際生活工作中得不到應用,造成“填鴨式”的教師中心論教育教學模式,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日語的積極性、成效性,反而成就了一批“啞巴日語”的學生.
對此,筆者做了一項問卷調(diào)查.對學生數(shù)據(jù)用SPSS17.0軟件進行信度檢驗,總體信度α系數(shù)為0.813,大于理論上的0.7分界值,說明此問卷的信度在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
調(diào)查表明,在日語教學中,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課堂教學的氣氛一般,可見,日語課堂氣氛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這種嚴峻局勢,建議日語專業(yè)教師進行專業(yè)基礎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本著“學一點,會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原則,以語言實訓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
在日語教學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語音語調(diào)的完善、日語口語詞匯量的日積月累以及句型的熟練掌握等基礎訓練與培養(yǎng).基本功打得結實,必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才可以在上面完成高樓大廈的建設.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的前提上,需要學生經(jīng)常實踐訓練.此時,教師需要營造日語的語言環(huán)境,設置情景,激發(fā)學生的交際意圖,形成日語思維模式,讓學生敢于開口、樂于開口.
為此,每節(jié)課前,教師都要至少設置一個實踐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生的基礎鍛煉和實踐積累,找到說日語的感覺,產(chǎn)生說日語的沖動,從而訓練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可以任意給出三到五個已學單詞,學生可以隨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將這些單詞都巧妙用于自己的日語表述之中,鍛煉學生的日語思維和反應能力.或者,教師展示一張圖片,并加以限定范圍,讓一名學生猜測圖片內(nèi)容,其余的同學可以看到圖片,但是只可以用是與否來回答該同學的提問,規(guī)定時間內(nèi)猜測不出來答案的話,則由其余的同學客觀描述該圖片,但不可告知最終答案,該同學繼續(xù)猜測.如此反復鍛煉學生的日語聽力水平、日語表達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等.由于增加了趣味性、實踐性、互動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得以調(diào)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日語表達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
眾所周知,外語的五項基本功包括:聽、說、讀、寫、譯.因此,很多院校為了鍛煉這五項基本功,專門針對每一項技能開設至少一門課程,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簡單地針對每一門課程進行授課,針對授課任務單一地鍛煉學生的某一項技能,導致學生的五項技能嚴重脫節(jié),無法融會貫通.尤其是聽與說的關系.其實“聽”和“說”都屬于口語.“聽”在說之前,也就是通常我們所指的視聽課,多數(shù)教師采取精聽和泛聽等多種形式,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聽懂、理解文中要表達的信息即可.實際上視聽課還包括說的內(nèi)容.需要學生將自己在聽力材料中捕捉到的信息用語言表達出來,可以完好地用日語表達出自己所聽到的內(nèi)容,方為聽懂、理解.口語能力才能得以真正提高.學生通過廣泛地聽,海量地接觸各個方面的日語,并從中吸取語言的精髓,了解3w(who、where、what)原則,在相應的情景之下,脫口而出準確的日語用語.把說日語從被迫變成自愿.因此,建議將日語視聽課或聽力課更改為日語視聽說課程,更為恰當,也更能體現(xiàn)日語聽與說的正確關系,達到提高日語表達能力的目的.
日語專業(yè)課主要包括:精讀、泛讀、視聽、會話等課程.日語精讀課程中,要注重學生語言基礎的培養(yǎng),采用全日語授課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給學生起了很好的示范性作用),重視聽說技能的鍛煉,強化實踐應用能力;日語視聽課程中,以聽帶說,以說助聽,聽說相輔相成共同提高,采用多媒體教學等新穎生動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聽說能力;日語會話課程中,營造日語語言氛圍,創(chuàng)設真實語境,采用視聽、游戲、角色扮演、模擬表演、演講等多種多樣的方式與教學活動相結合,注重實際的交流,學生是交流的主體,使語言知識更具有真實性和時效性,從而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和積極自信的情感態(tài)度,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為目的,最終達到提高日語表達技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較好地把握學生心理,學生在說日語,尤其是在教師面前說日語,普遍感到害羞、緊張、焦慮、怕出錯等.此時,教師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消除緊張情緒和害羞心理是當務之急.還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些許進步,適時地加以鼓勵和表揚,處處以學生為本,必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此以來,破除了呆板的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不斷的鍛煉和提高.
扎根課堂,走出課堂,語言實訓在學生活動中得到充分展現(xiàn).日語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課內(nèi)教學和課外活動的有利結合.課堂上,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表達技巧和方法,提倡以教師指導為主、以學生自學為主和以課堂精煉為主的“三個為主”來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實際交際的表達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以語言實訓為突破口,開展“日語沙龍”、“日語演講比賽”、“日語配音比賽”、“日語口語比賽”、“日文寫作大賽”、“日語卡拉ok大賽”以及日語活動月等一系列的日語課外活動.
在各項活動中,以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自信心和參與度為主要目標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日語的學習氛圍,增強日語學習的趣味性、應用性,以使學生的各項技能得以充分鍛煉和提高.
每個學生都必將邁出校園,步入企業(yè),開展校企合作項目、訂單式培養(yǎng)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尋找和日語專業(yè)相關的單位和職位,增強學生社會實踐和職業(yè)崗位綜合技能實習的經(jīng)驗,提高其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將課堂上所學的枯燥理論知識和校企合作中的靈活的實踐能力相結合,并以此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日語表達能力.
筆者所在學校實行三學期制,就是校企合作的優(yōu)秀例子.每年的第一和第三學期是理論課學習的時間,第二學期,是積累實踐經(jīng)驗的時間,第二學期中,所有的學生都紛紛走入各個企業(yè)或單位,到實踐中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并了解學習重點,和最前沿的日語知識體系,回到校園后,學生的學習就擁有了具體的目標,有章可循,實現(xiàn)了理論實踐一體化的進程,學習也變成了學生主動的活動,知識也從書本上的文字變成了一種有意義的學習.學生的日語表達能力也達到的廣泛地提高,為學生將來就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日語專業(yè)的學生要想提高日語表達能力,必須從基礎培養(yǎng)、課程設置、課外活動、就業(yè)實訓等方面著手,以語言實訓為突破口.從語言實訓的角度,極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日語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日語會話的參與度、積累日語表達的實踐經(jīng)驗等,從而提高日語表達能力和日語綜合運用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求知,培養(yǎng)出一批優(yōu)秀的日語畢業(yè)生,也必將成為各大企業(yè)爭相需求的職場人員.
〔1〕張安德,張翔.論外語教學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與文化導入[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6).
〔2〕韓紅.外語教學創(chuàng)新探源:語言交往文化維度[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
〔3〕申泰海,趙基天,王笑峰.詳解日語語法辭典(修訂版)[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3.
〔4〕高云龍,日語課堂口語技能“當番”訓練之探討.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1).
〔5〕周翊,孫雪波.高職應用日語專業(yè)語言實訓模式探析.中國校外教育下旬,2010(5).
〔6〕吳靜.如何利用語言實訓室上好日語二外.科教文化,2012(4).
〔7〕米京晶.如何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日語會話能力.內(nèi)訌科技,2012(2).
〔8〕田慧生,李如密.教學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9〕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10〕畢凌.大學日語專業(yè)口語教學探論.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11〕浙江省寧波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服務型教育體系建設加快培養(yǎng)高素質(zhì)應用型人才的若干意見(節(jié)選).
〔12〕寧波教育學院2008級高職專業(yè)教學計劃.
〔13〕許陸華.高校日語聽力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大連大學學報,1998(6).
〔14〕吳麗娟.關于日語聽力教學的幾點思考.長春大學學報, 2001(6).
〔15〕任常毅.談高職的日語課堂教學.上海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4).
〔16〕司學會.運用對話教學提高高職學生的日語能力.遼寧高職學報,2008(5).
〔17〕沈旭映.對高職日語語音教學的探討.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9(3).
〔18〕賈華.論高職教育復合型日語人才的培養(yǎng).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17(1).
G642
A
1673-260X(2013)07-02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