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燕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濟源 459000)
班級是高校最基本的組成單位,也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成長的沃土和搖籃,而班級管理既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隨著大學普遍擴招,生源數量逐年減少,部分學校錄取分數線的不斷降低,學生的整體素質略有下降,且成長在信息化、開放性、多元性時代背景下的“90后”也已成為高校校園的主體,這些都使班級管理面臨種種困難與挑戰.筆者從事班級管理和學生管理也有數年,僅從自身工作體會對高校班級管理作以探討.
目前高校班級管理存在如下問題:(1)缺乏班級凝聚力,班級主體意識淡化,學生冷淡看待班級,對班級事務漠不關心;(2)學生缺乏團體合作意識,過分強調自我,凡事從自身利益出發,以自身喜惡對待班級問題;(3)以小團體代替班級,學生多以小團體進行活動,這些小團體可能是以寢室為單位,也可能以相同地域或相同愛好為單位,常常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一起出去玩,但和小團體以外的同學卻缺乏交流,甚至有同學間一學期都沒有說一句話;(4)班級管理不夠規范,制度的制定缺乏民主性,制度的落實也往往不到位,此外一切以制度約束學生也導致了輔導員只關心學生是否違反制度,將大量的工作放到矯正學生的錯誤行為上,班干部只負責監視學生,而不注重創新工作,甚至有些干部偏離為同學服務的宗旨,以權謀私,將自己放到了同學的對立面,不利于班級的團結;(5)輔導員將大量時間精力放在抓所謂“差的同學”身上,而忽視了班級絕大部分同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6)班級中存在不和諧的競爭合作氛圍,班干部選舉時常以關系遠近和利益多少作為關鍵因素,獎學金評定時競爭異常激烈.
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也是有多方面的:(1)社會的影響,經濟社會的金錢觀、利益觀等不正確思想的蔓延,學生們冷漠自私,具有明顯的功利性,不是自己的事情不管,沒有好處的事情不做;(2)教育體制的弊端,現代教育應培養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但很多學校忽視了這些,在班級管理、教育方式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偏差,而中學時代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也總是一味強調要考上重點大學,為此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家長老師能做的事情全部包辦,導致這些學生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什么都不懂也什么都不會,不知道如何融入集體,不知道如何和別人交流溝通;(3)90后大學生自身特點,90后大學生生長在一個沒有動蕩,高度開放和高速信息化的時代,且受計劃生育影響多數為獨生子女,具有獨特的心理性,一方面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人,思想獨立,不喜歡別人過多干涉,另一方面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思維上他們還未完全成熟,仍具有一定片面性和依賴性,在缺乏引導情況下容易迷失自我,在遇到挫折困難時容易逃避退卻;(4)傳統思想的影響,學校中一切活動都應與培養人聯系在一起,要管理更要育人,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學校往往過分強調管理,盲目追求效率和效果,而輔導員或班主任受傳統“抓兩頭帶中間”思想束縛,在實際工作中,把大量精力放在抓所謂“差生”這一頭,卻忽視了班級絕大部分同學,忽視了學生的全面培養.
那么該如何加強和改善班級管理呢?筆者建議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班級管理要注重學生的個體性和差異性,要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特點,究其根源,正確疏導.要人性化管理,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在學生心中架起溝通的橋梁,要關心學生,耐心對待學生,發現學生閃光點,拉近和同學間的距離,彼此信任,這樣就可以激活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班級工作也可以有序開展.
作為班級的管理者,其工作能力和作風對班級發展極其重要,所以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修養,己身正方能正人,以德方能服人,如果品行都得不到同學們的認可,何談管理班級呢?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染和帶動同學們,形成積極健康的班級風氣;要充分學習管理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知識,并能結合實際應用到班級管理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制度是行為的準則和依據,使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以制度管理學生時應注意:須有章可循,將班級置于制度控制之下,從而使班級管理規范化程序化.班級制度要廣泛征求全班意見,充分權衡利弊,要符合法律法規和校規校紀,符合大學生發展特點,從實際需要出發,具體可行可操作,具有相對穩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但在執行過程中也應不斷反饋,不斷修改令其更加完善.
4.1 要進行班級“著力點”的思維轉換,“著力點”就是指學生工作中對工作重點的判斷和把握.長久以來,“抓兩頭帶中間”即抓住“好”學生和“差”學生這兩頭,就可以帶動中間學生,從而推動整個工作這種方法被廣泛采用.但在實際工作中卻產生了一點的局限性,往往成為“抓一頭拖中間”即只抓了“差”這一頭反把中間這個層次給“拖”住了.事實上,班級管理應著力中間.這個群體一般比較聽話,遵規守紀,在輔導員看來不需要花費什么力氣就能管好,但與“好”和“差”相比,他們是班級的絕大多數,可謂人多勢眾,同時分群多,能人多,想法多,如果輔導員忽視了他們,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積極性,自然就無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著力中間就能抓住班級的大多數,人多力量大,班級工作自然就好開展;著力中間就能抓住小團體的核心人物,通過對這些人的影響來影響全體同學,比通過以命令形式要求或強迫學生要有效深入的多.
4.2 要根據“90后”大學生自身特點針對性開展班級管理.①“90后”大學生獨立意識較強,過多的干涉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過分有為”的管理方式如萬事包辦型或必須聽從型都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和逆反,輔導員出力不討好,因此要采取“無為”的管理.當然“無為”并非是什么也不做,而是順應學生心理自然而為.以班委會作為班級常規事務管理的主體,所有同學參與班級管理,大家一起探討,各抒己見,充分發揮每一個人主人翁精神,形成“事事大家管”的自治管理模式.而輔導員只進行導向性的引導并根據例外原則,針對班級重大問題或突發事件進行干預.②另外“90后”大學生并未完全成熟,在面對復雜問題時尚不能完全自我解決,對父母和老師仍有依賴性,所以輔導員不能放任自流,任其自由“吃草,滿山跑”,不聞不問,需要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引導,在學生人際交往、生涯發展、挫折等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上要為其提供原則方面的輔助,對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促使其對自己的成長負責,并對學生成長做好階段性的評估.③“90后”大學生對未來充滿憧憬但在遇到挫折困難時容易出現退縮逃避,輔導員要引導學生設定目標,目標要明確、恰當、具體、有階段性;并指導學生實施目標檢查與評估.
4.3 要加強大學生團隊建設,打造班級特色文化.從新生入校開始就要進行團隊精神培養,根據學生心理有意識組織一些需要大家共同合作來完成的活動,增強大家對團隊精神的認識.可在班級中征集班歌和班呼,并根據班級實際形成特有的班級文化.引導同學們以此開展各種集體活動,使大家團結在這個文化理念周圍,潛移默化中融入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增強班級凝聚力.
事實上,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復雜的活動,要根據學生特點和班級實際,采取針對性靈活性的管理措施,并要不斷探索修訂完善.
〔1〕周洪利,張銳.班級“引領管理”的實踐探索[J].教學與管理,2010(3).
〔2〕鄒艷輝.一軸三維四翼的高校自為式班級管理模式探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2011(9).
〔3〕周彩云.淺析“90后”大學生思想特點及教育方法[J].學理論,2009(18).
〔4〕路丙輝.班級管理“著力點”的思維轉換[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