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藥品審評中心(100061)王國強 田曉娟 于震 佟利家
藥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是指利用實驗動物進行的一系列實驗研究,主要觀察和測定藥物對機體的損害和影響,其研究結果為評價新藥對人類健康的危害程度提供科學依據,是新藥品進入最終臨床試驗和最終批準前的必要程序和重要步驟。藥物安全性研究質量優劣與人們的健康密切相關。確保藥物安全有效,建立健全藥物研發全程質量管理體系,是從事藥物研發單位與藥品行政管理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
優良實驗室規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是保證藥理毒理研究科學性、合理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礎。200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現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開始了對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研究機構進行GLP認證,目前已有部分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的研究機構通過GLP認證。為進一步推進藥物非臨床研究實施GLP,從源頭上提高藥物研究水平,保證藥物研究質量,2006年11月20日國家局發布了“關于推進實施《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1]的通知”[2](國食藥監安【2006】587號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安全性評價研究選擇在GLP實驗室中完成,除中藥6類以及中藥、化藥仿制藥外,新藥安全性評價基本上是在GLP實驗室完成的。通過對藥品注冊藥理毒理試驗進行現場核查,發現一些GLP實驗室雖然依然存在某些不規范的情況,但在硬件條件、實驗室管理、試驗規范性、原始記錄和資料完整性方面遠較非GLP實驗室更加符合《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管理規定》[3]的要求,現場核查通過率更高。本文就藥理毒理現場核查以下幾個方面,將二者研究中的常見問題作一簡要介紹和比較。
研究條件包括管理制度、研究人員、場地、儀器和設備等,是藥理毒理研究的基礎。此方面藥品注冊相關法規要求:研究單位應建立實驗研究相關的管理制度,并在研究中予以執行;研究人員從事過該項研究工作,并與申報資料的記載一致;研究現場具有與研究項目相適應的場所、設備和儀器;研究期間的儀器設備校驗合格,具有使用記錄,記錄時間與研究時間對應一致,記錄與申報資料一致。現場核查中發現GLP實驗室基本符合上述要求,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配備機構負責人、質量保證部門負責人和相應的工作人員。相關工作人員基本具備相應的學歷,并經過專業培訓,具備所承擔的研究工作需要的知識結構、工作經驗和業務能力。根據研究工作的需要建立了相應的實驗設施、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配有專人負責保管,定期進行檢查、清潔保養、測試和校正,并能及時進行相應記錄。而非GLP實驗室一般管理混亂,實驗人員流動性較大,水平參差不齊,參與人員有實習學生、臨時工等,造成了研究記錄不規范、不完整的現象出現。原始記錄上實驗人員名單與申報資料不一致,甚至出現代簽名情況。相關儀器設備無校驗記錄、使用記錄。上述問題究其原因是非GLP實驗室多為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藥理毒理實驗室,平常主要以從事基礎科研課題研究為主,未做過新藥研發或新藥研發經驗不足,未按照藥品注冊相關法規要求開展研究工作,造成與GLP和《藥品注冊現場核查管理規定》的符合性較差。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