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芝蘭
(玉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玉林 537000)
職業教育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職業性,職業教育必須具備將學生通過一定的培養模式轉變為合格的社會人和職業人的功能[1]。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作為中職學校的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中職生順利進行 “學生-準職業人-職業人”的角色轉變。8S管理模式的目的是使企業在現場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創建學習型組織不斷提升企業文化的素養,消除安全隱患、節約成本和時間。由于微生物實訓教學的特殊性,在其中引入和實施8S管理模式,提高實訓教學質量,加快學生的角色轉換,更好地實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教育目標,培養綜合素質好、職業適應力強的實用型、技能型第一線醫藥衛生人才,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8S的具體內容是:(1)整理(Seiri):增加作業面積;物流暢通、防止誤用等。(2)整頓(Seiton):工作場所整潔明了,一目了然,減少取放物品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條的工作秩序區。(3)清掃(Seiso):使員工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情緒,并保證穩定產品的品質,最終達到企業生產零故障和零損耗。(4)清潔(seiketsu):使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成為一種慣例和制度,是標準化的基礎,也是一個企業形成企業文化的開始。(5)素養(Shitsuke):通過素養讓員工成為一個遵守規章制度,并具有一個良好工作素養習慣的人(6)安全(Safety):保障員工的人身安全,保證生產的連續安全正常的進行,同時減少因安全事故而帶來的經濟損失。(7)節約(Save):就是對時間、空間、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發揮它們的最大效能,從而創造一個高效率的,物盡其用的工作場所。(8)學習(Study):深入學習各項專業技術知識,從實踐和書本中獲取知識,同時不斷地向同事及上級主管學習,學習長處從而達到完善自我,提升自已綜合素質之目的。
2.1 中職微生物實訓課現狀 我校1984年開設醫學檢驗專業,至今已有27年歷史,它是我校的主干特色專業,為自治區級示范專業,相應的實訓基地也是我校重點建設的實訓基地之一,但目前本校微生物實訓課仍存在很多困難,如學生人數多、學時多、實訓用物多而相對實訓資源(教師、設備)還不足。學校為了加強實訓課的管理,也專門針對微生物實訓室制訂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這些制度對微生物檢驗沒有針對性,缺乏對實訓設備和器材的管理、存放、維護的系統管理,更沒有涉及到學生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的評價,不利于我校學生培養目標的實現。
2.2 中職微生物實訓課特點 微生物檢驗實訓課與其他專業實訓課相比,主要有以下四個特殊性:(1)高危性:微生物檢驗實訓過程中接觸到的大多都是具有感染性的微生物,學生操作不當極容易引起自身感染或導致病原體的擴散。(2)連續性:微生物檢驗最終結果的出現往往需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每一階段結果的分析和判斷都會影響最終結果的準確性。(3)時效性:微生物的生長有其特殊的規律,整個操作程序也必須符合其規律,否則不典型的生長現象也會導致其他檢測結果的不準確性。(4)繁雜性:微生物檢驗實訓課學時多、實訓用物多,如果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和操作習慣、會造成學生知識結構的不完整性和實訓場所的混亂。
實訓教學由于教學場所和教學過程的特殊性,面臨更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在實訓過程中,只注重技能培養是不夠的,更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素養的高低決定著學生的就業能力和未來的發展。為此,我校在微生物實訓教學中借鑒企業的8S管理模式來規范實訓教學,有很強的必要性和實效性。
8S管理不是空洞的說教,要貫徹到實訓過程中,讓學生能切身體會并逐步接受這種思想。
3.1 整理 學生在微生物實訓室操作時很容易由于操作不當或者粗心大意而造成高度的危險性,所以首先要將生活區和實驗區完全隔離,防止實驗室的病原體擴散出去,本校微生物實驗區兩側都專門安裝有鐵門,鑰匙由專人保管,鐵門上懸掛生物安全標識和其他警示標識。其次是實驗區的整理,我們將實驗區分為基本操作室、示教室、顯微鏡鏡檢室、接種室、消毒室和實驗用品放置室,各種實驗儀器按照要求放置,考慮防水、防火、防塵、方便使用等因素。在儀器上方都貼有標示牌,顯示有編號、購置日期等系數。試劑按計劃購買,盡可能減少庫存,試劑按購入時間順序擺放,早購入和有效期短的先使用,盡量避免因超過有效期而不能使用的情況。有毒及有傳染性的物品實行專人管理。將所有存放物品的抽屜及柜子貼上標簽,并要求同學每次用完后要恢復原位,讓所有進入實驗室的人員都能一目了然[2],減少取放物品的時間,讓實訓場所整潔明了,提高實驗效率,保持井井有條的實驗秩序區,也減少值日生的工作量。3.2整頓 制定專門針對微生物實訓課的規章制度,如微生物實訓室學生守則、實訓室安全管理制度、實訓室教師崗位職責等,并對每一個實訓項目制定相應的標準操作規程,要求同學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制定合理的考勤制度和實訓結果評價體系,老師以身作則,不遲到早退,耐心解答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作出相應的評價。所有人均不能將工作服等實驗用品帶回宿舍等生活區,離開實驗室時要內面朝外裹好,并用專門的袋子包裝并定期消毒。也不能將與實驗無關的物品如食品等帶入實驗區。
3.3 清掃 凡是到實訓場所進行實訓的學生,均建立清掃責任區(室內外),要求每天進行清掃,桌面和地面應徹底清掃并用消毒劑擦拭干凈,墻壁、門窗、桌椅干凈整潔,設備表面無灰塵,能正常使用。
3.4 清潔 將整理、整頓和清掃工作制定成規章制度并認真落實,隨時保潔,構建清潔、安全的實訓環境,定期對儀器進行清潔保養,加強消毒管理,每周用紫外線消毒空氣兩至三次,有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要進行高壓滅菌,嚴格執行醫療廢物處理規定,有致病性和傳染性的廢品和垃圾要及時清理。
3.5 素養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斷融入各種法律法規,努力通過結合實驗內容提高職業道德等個人道德修養水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弘揚人道主義精神,要求學生按照醫德醫風的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操作時以小組方式進行的要注重團隊合作,樹立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強烈的責任心,不斷提高工作效率。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職業素養,進而促進整體素質水平的提升。
3.6 安全 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實驗室建立了一系列防傷、防污、防火等安全措施,老師在實訓過程中經常進行安全教育,每次實驗教師要注重演示操作,標本的接種等操作要在專門的接種室進行,不允許學生帶食物到實訓室,著裝要正確,對危險品、滅火器等要特別提示并加強教育,每次做完實驗離開實訓室前都要用消毒劑泡手后才允許離開。接種室和實驗臺面要經常用紫外線燈照射。3.7 節約 加強宣傳,提高學生的節約意識,注意節約用水、用電,不斷提高實訓成功率,減少實驗耗材如試劑的浪費。讓學生做好實訓器材和物品的規范擺放,節省空間資源,也節約了實訓的時間。
3.8 學習 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求學生每次實訓課前先預習實訓內容,復習相應的理論知識,督促學生做好每次實訓內容的記錄,引導學生自發深入學習各項專業技術知識,由理論指導實踐,又從實踐中不斷鞏固理論知識,將知識轉化為個人職業能力。實訓過程中發現學生有疑惑的地方要及時解答,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同時不斷地向其他同學學習,從而達到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綜合素質之目的。
在微生物檢驗實訓課實行8S管理模式后,得到學校領導的一致認可,無論何時檢查實訓課紀律都很好,見到老師都能熱情主動問好,學生能提前到實訓室做好準備工作,操作過程中都能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極少發生物品損壞現象,帶教老師也親身體會到隨著管理模式的不斷深入,帶教壓力減輕了不少。通過對2011級檢驗班學生對微生物檢驗實訓教學滿意度的調查顯示,98.7%的同學表示經過實訓課的鍛煉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對知識的掌握度大幅提高并學會了自主學習。
[1]鄭中文.以“7S”管理理念為指導,建立科學規范的職業學校學生管理體系[J].管理視野,2009,4(8):262-263.
[2]吳世木.6S管理在檢驗科管理中的應用體會[J].檢驗醫學與臨床,2009,6(1):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