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300192)李娜
原位肝移植術后脾動脈盜血綜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是肝移植術后發生的粗大的脾動脈和肝動脈“爭奪”血流,從而引起肝動脈灌注不良和肝組織缺氧,導致肝臟和膽管缺血性損傷為特征的綜合征[1][2]。原位肝移植術后SASS雖發生率較低,但可導致嚴重后果,如得不到及時處理,患者會因移植物功能喪失而需再次肝移植[3][4]。對于此類患者應及早診斷并給予正確處理,可避免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為了進一步提高SASS的診治水平,現將SASS的最新進展進行綜述。
肝移植術后SASS最早由Langer等[5]報道,是共干的兩支動脈,由于血流偏向脾動脈,而使肝動脈灌注降低所引起的綜合征。其發生率較低,文獻報道其發病率為3.1%~5.9%[6][7]。SASS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清楚,多發生在肝移植術前終末期肝病患者中,這些患者存在脾動脈阻力降低和脾動脈擴張,導致脾臟充血及高灌注相關的脾功能亢進。肝移植術后若同時存在移植肝動脈狹窄或門脈血流量增加時,肝動脈血流進一步減少,則促進了脾動脈盜血綜合征的發生。
SASS的臨床表現各異,多數表現為肝臟酶譜升高,肝功能指標下降及膽汁淤積,嚴重的可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但也有少數患者無特殊臨床癥狀,這可能與盜血綜合征的嚴重程度不同有關。研究發現,肝移植術后3個月內確診者主要表現為肝酶升高及肝功能下降,而3個月以上確診者主要表現為膽道缺血性損傷[6][8]。
SASS的診斷較為困難,影像學技術在SASS的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9]。常用的診斷方法包括CDI、增強CT、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及腹腔動脈-肝動脈造影等。CDI檢查可動態監測肝移植術后移植肝動脈血流頻譜的改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10],其主要表現為肝動脈通暢,肝動脈血流頻譜減弱,阻力指數增高。CDI監測肝動脈并發癥的敏感性為91%,特異性可達99%[11]。雖然彩色多普勒檢查對于診斷SASS缺乏特異性,但通過結合臨床表現,如脾功能亢進、肝酶升高等,可篩選出可疑病例,進而通過腹腔動脈-肝動脈造影進一步確診[12]。李娜[13]研究發現SASS患者肝動脈通暢,但流速較慢,RI略高;脾動脈栓塞治療后,肝動脈流速升高,RI下降。治療后各觀察時間點肝動脈PSV及EDV明顯增高,RI降低,門靜脈TAV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梢姴噬嗥绽粘曈兄诤Y選可疑病例,結合脾動脈造影可以有助于SASS的早期診斷,同時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簡便、無創、靈活等特點,對于術后早期不能下床患者,可行床旁檢查,并可多次重復檢查,通過動態監測肝動脈、門靜脈等血流動力學參數,對于療效的監測具有重要的價值。
增強CT主要表現為脾動脈增粗,動脈期門靜脈顯影,脾腫大。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作為一種無創檢查,發現脾動脈直徑≥4mm、脾臟體積≥829ml,應高度懷疑SASS[14][15]。
腹腔動脈-肝動脈造影是診斷SASS的金標準,其標準為脾動脈迂曲、擴張(直徑≥4mm或1.5倍肝動脈),肝動脈通暢,血流動力學改變為脾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提前顯影,肝動脈血流延遲或微弱,肝內細小動脈充盈延遲,脾靜脈和門靜脈同時甚至先于肝動脈顯影[6]。這種提早灌注提示肝動脈血流下降,處于低灌注狀態。但是必須排除移植肝動脈外形改變,如狹窄或血栓形成,以及由于血流動力學紊亂損害了肝動脈灌注的原因,甚至免疫學、中毒或感染造成的移植肝功能不良的因素都必須排除。
SASS的治療目的在于增加肝動脈的血流,減少脾動脈的盜血,治療方法包括脾切除、脾動脈結扎或縮細及脾動脈栓塞等。
Nussler等[7]總結了69例SASS患者的治療及預后,29例患者行脾動脈栓塞,18例行脾切除,9例行脾動脈縮細,13例由于癥狀輕微或無癥狀未予治療。脾動脈栓塞組并發癥高達50%,所有并發癥均發生于脾動脈遠端栓塞組,將彈簧圈置于脾動脈遠端阻礙側支循環,導致脾梗死及膿腫,而將彈簧圈置于脾動脈主干組未出現任何并發癥。脾切除組有2例患者雖然已經改善了移植物的動脈供血,但由于存在不可逆的膽道缺血性損傷需再次移植。脾動脈縮細組未發生并發癥。未治療組中5例出現癥狀需再次治療,其中2例出現移植物灌注不全,經過脾動脈縮細術后好轉,3例發生膽道缺血性損傷需再次移植??梢奡ASS患者一經發現無論癥狀是否嚴重均需治療,對于無癥狀患者即使可暫不予處理,但仍需嚴密觀察,一旦發現癥狀應立即治療。
Uflacker等[6]發現脾動脈主干栓塞治療SASS創傷輕微、臨床癥狀改善迅速。李娜[8]對8例肝移植術后SASS患者均行脾動脈主干栓塞治療,發現治療后1d肝動脈血流即明顯改善,治療后3d肝脾功能即基本恢復正常。所有患者于隨訪期間未發生任何并發癥??梢娖用}主干彈簧圈栓塞介入治療與脾切除等手術相比是較好的方法。而且脾臟在全身防御系統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傳統的外科脾切除破壞了脾臟的正常功能,使免疫功能受損,尤其是原位LT術后,機體處于免疫抑制狀態,易出現致命性感染。介入治療最突出的優點是既能減少脾動脈血流、抑制脾功能亢進,又能保留部分脾功能,這對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和預防感染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介入治療與外科脾切除等手術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此外,介入治療與外科手術比較,尚有創傷小、痛苦少、療效確切、術后恢復快等優點。
總之,SASS是肝移植術后相對少見的肝動脈并發癥,會引起持續性的肝細胞和膽道上皮損害,并可能導致膽道狹窄和移植物失功能等并發癥。因此,加強對SASS的認識,獲得早期診斷和治療對移植肝臟功能的保護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