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中醫醫院(430014)張京蘭
我院曾收治1例因“肺部感染”入院的82歲男性患者。入院后給予患者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3.0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滴,40滴/分,第二次使用時,患者出現左側肢體抽搐、雙目上視,考慮藥物導致不良反應,立即停藥,予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靜推,吸氧,進行心電、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監測,約5min后患者肢體抽搐停止。后改用頭孢哌酮針靜滴,患者未再發癲癇,10d后病情好轉出院。現將該例患者的詳細診治過程總結如下。
患者男性,82歲,體重42kg,因右側肢體癱瘓5月余于2013年2月16日入院治療。入院診斷“腦梗死(恢復期 丘腦)”。既往有“心房纖顫、心衰”等病史。無藥物及食物過敏史。患者2月20日出現咳嗽、咳痰、發熱(T:38.5℃),查血常規示白細胞為11.54×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為76.21%;腎功能示尿酸110.2μmol/L(降低),肌酐28.5μmol/L(降低);咽拭子培養提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對磷霉素等敏感;胸部CT示雙下肺感染,雙側胸腔少量積液。予磷霉素靜滴3d后熱退,咳痰較前減少,停藥。
3月5日19:30患者再次發熱,測得體溫38.7℃,同時伴有咳嗽咳痰,急查血常規示白細胞8.71×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為81.91%,仍考慮“肺部感染”,故予以磷霉素靜滴。
3月6日上午體溫升至39.8℃,下午行青霉素皮試(-),改予以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針(商品名:新特滅,湘北威爾曼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606)3.0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中靜滴,40滴/分,每日一次。
3月7日10:20再次靜滴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針時出現左側肢體抽搐、雙目上視,T:38.8℃,HR:153次/分,R:24次/分,BP:100/55mmHg,考慮藥物導致不良反應,立即停藥,予非那根25mg肌注、地塞米松5mg靜推,吸氧,進行心電、血壓及血氧飽和度監測,約5min后患者肢體抽搐停止。30min后HR:102次/分,R:20次/分,BP:98/62mmHg。后改用頭孢哌酮針靜滴,患者未再發癲癇,10d后病情好轉出院。
患者既往無癲癇病史,發病時正在靜滴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針,且當日并未使用其他藥物,停藥后再無類似發作,因此考慮患者的癲癇樣發作與靜滴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針有關。本例患者使用的注射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是青霉素類廣譜抗生素哌拉西林與β-內酰胺酶抑制劑舒巴坦以2∶1的比例配伍的廣譜、高效抗菌制劑,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目前,現已有報道的不良反多為胃腸系統反應、皮膚反應、過敏反應、局部反應等[1]。藥物說明書上建議老年患者(>65歲)用量酌減,腎功能不全者慎用。藥物說明書記載患者使用哌拉西林鈉舒巴坦鈉的最大日劑量為12g(即哌拉西林8.0g,舒巴坦4.0g),12h一次,滴注時間為45~90min。該患者單日、單次給藥劑量、濃度、滴速等均符合要求,但該藥主要通過腎臟排泄,此例患者為80歲以上男性,且體重偏低,實驗室檢查提示腎功能減退,藥物代謝半衰期延長,造成體內蓄積,從而出現神經系統的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鈉雖是目前安全性較高的復合抗生素,但仍具有青霉素類抗生素所具有的一些不良反應的特性。因此,要合理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鈉,避免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本例患者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鈉針致癲癇樣發作,提示醫務工作者在使用該藥時,要考慮患者的年齡、體重、基礎疾病等因素,特別是老年人、長期臥床營養不良、消瘦的患者,更應提高警惕,嚴格掌握藥物濃度、用量等。因此,在使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鈉針劑時,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及使用劑量。一旦出現癲癇樣發作就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立即停藥,并針對具體癥狀給予對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