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637000)楊霞
動脈導管(DA)出生后1~2d呈功能性關閉,但在生后7~10d由于缺氧、液體過多等因素可重新開放,若DA持續開放構成主動脈和肺動脈之間不應有的通道稱動脈導管未閉(PDA)[1]。PDA是早產兒常見先天性心臟疾病,其發生隨胎齡增加而減少,極低體重兒發生率為40%[2]。PDA是影響早產兒存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安全的關閉早產兒DA極為重要,我科自2011年1月~2012年8月共收治早產兒PDA38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本組38例,其中男嬰20例,女嬰18例,胎齡28~35w,平均胎齡32w。入院日齡1h~7d。38例患兒中19例為呼吸窘迫綜合征(RDS),6例新生兒肺炎,其余為低出生體重兒。38例患兒均給予積極的液體限制,其中28例患兒給予布洛芬并結合呼吸支持治療。
2.1 臨床表現 本組患兒在出生后2~6d出現心率加快,心臟聽診胸骨左緣2、3肋間可聞及收縮期雜音,心臟B超提示DA內徑0.26~0.58cm,6例出現呼吸淺促、發紺并進行性加重,12例RDS的患兒在經治療呼吸改善后又出現病情變化,10例肺部可聞及濕啰音,4例胸片提示肺淤血,8例血氣分析出現代謝性酸中毒。
2.2 病情監測 根據患兒病情提供各種臟器功能的監護,如心肺監護、SPO2監測,常規Q2H監測TPRBP,出現心率呼吸加快、呼吸暫停、血壓下降等及時報告醫生,仔細聽診心音,警惕DA的開放。
2.3 輸液管理
2.3.1 輸液限制 發生PDA的患兒,限制液量可減輕肺充血和心力衰竭。液體量過多時,DA重新開放的發生率增高,因此早產兒補液應謹慎。嚴格根據液體量計算輸液速度,每小時記錄進液量,保證勻速輸入,避免短時間內輸入大量液體。對輸血制品等計劃外的液體,應嚴格按照輸血制品的時間控制速度,一般4~6h勻速輸入,同時詢問醫生是否扣減等量液體。
2.3.2 觀察 限制液體易引起電解質紊亂、脫水,甚至能量供應不足,應注意觀察。準確記錄24h出入量,保持進出量平衡,觀察尿量及皮膚水腫情況,必要時行血氣分析。本組患兒均予嚴格的液量限制,供液量限制在70~110ml·-1kg·-1d,在限液期間,適當提高靜脈補糖濃度,保證足夠的熱卡。
2.4 布洛芬混懸液治療的護理
2.4.1 布洛芬 為非選擇性環氧合酶(COX)抑制劑,通過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降低PG水平,從而促使動脈導管閉合[3]。
2.4.2 用藥方法 布洛芬混懸液口服或鼻飼(用美林1ml=20mg布洛芬),首劑0.5ml/kg,第2、3劑每次0.25ml/kg,每劑間隔時間為24h,口服完第3劑后24h做心臟彩超,未閉合者可再服第二療程[4]。
2.4.3 用藥觀察 布洛芬的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消化道、腎臟及神經系統[3]。用藥期間應密切觀察患兒有無消化道出血、尿量、黃疸等情況,用藥前及療程結束后均檢測血尿素氮、肌酐、膽紅素、電解質、血小板和心臟超聲,心電圖,以判斷DA是否關閉。本組患兒給予布洛芬,其中5例重復給藥2次,1例重復給藥3次。
2.5 呼吸支持 繼發于PDA的呼吸窘迫需給氧的早產兒,應嚴密觀察氧飽和度及氧濃度并據此調節氧流量,預防早產兒視網膜病。需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的患兒,應固定好氣管導管及呼吸機管道,做好患兒呼吸道及全身護理并觀察其生命體征。
本組38例患兒積極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其中22例心臟彩超提示DA關閉,16例DA管徑較前減小,閉合率達80%。
通過對38例早產兒動脈導管未閉的護理,體會到密切觀察,早期發現,適時關閉DA,對早產兒存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極為重要。因此兒科護士應仔細觀察,熟練操作技能,才能更好的護理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