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紅
(濮陽市外國語學校,河南 濮陽 457000)
學生獲得知識主要來源于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在課堂學習中,學生按照學校課程的安排,系統地接受國家、地方教育部門規定,以及校本課程建設的知識教育教學,是一種相對被動的公共知識學習;在課外閱讀中,學生則可以按照自我的興趣愛好,不受任何范圍的規定,自主選擇,是學生主動學習,拓展、深化課堂知識的很好途徑。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誠然可以通過到書店購買獲得,但對于廣泛閱讀者來說更多需要在圖書館借閱。書籍是知識的寶庫,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對于學生來說,圖書館是他們學習知識的寶庫,是課外知識的源泉,它不但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到的知識,還可以作為“第二課堂”彌補課堂教育的不足,豐富他們的科學文化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因此,學校圖書館不僅是廣大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拓展場所,更是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學生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學校圖書館建設普遍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重視。
在逐步走向效益優先,強化效率的今天,圖書館的建、管、用諸環節中,辦好圖書館的關鍵是落實到效益和作用發揮。讓庫存的圖書盡可能地走向學生,帶來廣泛閱讀,也就是強化流通(流通率),是圖書館效益的主要衡量。作為一名從教多年和豐富教學經歷的我,因身體原因有課堂轉為從事圖書管理工作者,多年的實踐中思考形成了以下思考。
關于中小學圖書館建設,教育部、省、市都有系統的建設標準、明確的條款規定。藏書是構成圖書館的基本要素之一,藏書建設質量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圖書館的管理能力、業務水平和工作成就的重要標志。教育部《中小學圖書館(室)規程》第三條明確規定:圖書館是中小學校的書刊資料信息中心,是為學校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圖書館的基本任務: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采集各類文獻信息,為師生提供書刊資料、信息;利用書刊資料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學知識等方面的教育;指導學生課內外閱讀,開展文獻檢索與利用知識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第八條中圖書資料的配備應以學生需求為主,兼顧教師。圖書館的藏書,應當包括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各類圖書和報刊,供師生使用的工具書、教學參考書、教育教學研究的理論書籍和應用型的專業書籍。圖書館藏書應做到結構合理,要按《中小學圖書館(室)藏書分類比》配備。第九條中圖書館藏書量不得低于《圖書館(室)藏書量》的規定標準。各地可結合本地區中小學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圖書復本量標準及增新剔舊(剔除)原則。配備復本量應視學校規模而定。圖書館每年要剔舊更新圖書,一般每年新增圖書比例應不少于藏書標準的1%。同時,《規程》附注了:中小學圖書館(室)藏書分類比例表。
中學圖書館,它的讀者群是中學教師和廣大中學生。誠然,作為一個圖書館,應該按規定的總量和基本的分類比例配置齊全的書量、書種,并定期剔舊更新圖書。但具體在五大部類的書籍配置添購中,圖書管理員要做好合理的把關或建議推薦,并調劑好復本的數量,做到學生熱衷的書種復本多一些,具體看學生的總量,以能滿足學生借閱周轉為好;必備但借閱不多的書種可以減少復本。當然,這些都需要管理員做有心人,平時關注學生的喜愛書種,也可借助電子記錄匯總分析。
藏書的目的就是為了“用”,而如何才能做到充分發揮藏書的作用,是圖書管理員值得研究的課題。圖書只有通過流通,才能完成知識的傳遞過程,服務于讀者。要讓學校圖書館受到學生歡迎,關鍵是書籍的對路,迎合讀者群學生和教師的需求。對教師而言,圖書館既要提供教師一般性文學藝術閱讀,更需要有效地提供滿足教學和教研需要的文獻知識與信息。圖書館要想之所想,急之所急,有針對地為教師及時提供比較全面的專業性、理論性較強的圖書資料,方便于教學與研究,方便與教師的閱讀需要。對學生而言,圖書館具有傳播知識,陶冶情操的作用。“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是成長的重要階段,可塑性強。在這一時期,他們通常都有強烈的求知欲,急切地要利用圖書館,通過圖書館來了解未知的世界。而他們現有的知識水平,分辨能力還難以完全做到去偽存真,往往對各種書籍都采取兼收并蓄的態度,圖書館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起正確的導讀任務,加強對學生閱讀的引導。同時,對購買書本的思想性、可讀性認真把關,確保藏書的內容健康。
要讓學生在倉促有限的課余時間里能很快借閱到心儀的書籍,管理員可以從做好新書推介、熱門圖書精選推介、目錄索引便捷查找等途徑著手。
做好新書推介,對于熱愛閱讀的學生讀者最為需要。雖說各校圖書館都擁有很多好書,但能夠一看就產生借閱的書籍對各人來說往往有限,他們更關心新書的到來,并期望在新書到來的第一時間獲得借閱。當然,這對一般的讀者同樣會從新書推介中產生讀書的激情。
做好熱門圖書精選推介,同樣對于熱衷的讀者可以增加對藏書的廣泛、深入了解,并在讀者群體中產生共鳴,對一般讀者來說,可以得到很好有效引導。組織校園網“我讀過的好書分享”欄目,簡介書本內容、情節,交流閱讀體會“讀后感”,可以有效傳遞讀書信息,激發、傳遞學生閱讀的熱情。
構建圖書館目錄、索引平臺,更是很好的宣傳、推介形式。圖書館管理員可以把學生適合、喜歡閱讀的分類書目整理成目錄索引,并在學生借閱較多、學生喜愛的書目上標上推薦記號,或按它的熱門度,用不同的星數標志。以方便查找、引導選擇、激發熱情。藏書量不大的可以在各班閱讀角(圖書角)張貼書目;圖書藏書量大的,可以把書目分組張貼到教室,按月或學期分年級或班級輪轉。隨著學校信息化、網絡化的進程,如能實現通過校園網開設圖書館目錄索引,借閱導航,讓本校學生通過用戶注冊后進入本校圖書館,便于家長和學生一起在家里搜索、網上預約,實地到校借閱,那么學校的圖書館藏書借閱流通量將會大大增加。
閱讀是學生知識積累的最好途徑。但對大多數人來說,讀書需要氛圍。學生家庭、家長的學習氛圍對學生來說很重要,但家庭、家長不受學校左右。學校最有效地途徑是在學校和班級廣泛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如可以舉辦專題讀書會、書評、演講、讀書沙龍、征文比賽等、作家進校園、作者簽名售書等活動。當然,這些活動不是圖書管理員所能組織,但管理員可以建議學校,依靠德育處、教導處、語文學科組、共青團團委等部門的力量來積極組織。我校在這幾年的讀書活動組織中形成師生濃厚的閱讀氛圍,并在征文、課本劇、演講等一系列省、市比賽中名列前茅,我校圖書館發揮了積極地的配合作用。由此,學校的讀書氛圍還是需要學校來積極營造,學校的讀書氛圍能大大促進圖書館建設和效能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