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剛
(陜西澄城董東煤業有限責任公司,陜西 渭南 715200)
董東煤礦50102綜采工作面走向長2100m,兩巷起伏大,巷道底板標高最大相差60m。該工作面安裝好后,其進、回風巷均敷設?50管路供水,水源利用井下中央泵房排出的水引到地面蓄水罐內,經過濾網、石英砂過濾處理,又返供給50102綜采工作面和其它用水地點。工作面初采期間,涌水量小,經過水倉沉淀,水質較好。初采結束后,工作面頂板初次來壓,頂板大面積垮落,使5號煤頂板含水層與工作面導通,造成工作面采空區涌水,水量越推采越大,造成井下主水倉的蓄水來不及預沉就排至地面,造成蓄水罐、供水管路水質污濁。
(1)供水壓力小。由于供水路徑長,壓力損失大,到達工作面的壓力達不到1.5MPa,各轉載點噴霧、采煤機內外噴霧霧化效果差。
(2)水質太差。管路低洼段煤泥沉積,水量變小,同時造成乳化液泵站的吸液過濾網、轉載點噴霧、采煤機內外噴霧、電機冷卻水套、液壓支架過濾網堵塞,操作片閥竄液、液壓控制閥失控。
(3)地面五一渠向礦上的供水量,目前僅能滿足地面生活用水,無法滿足井下的生產用水。
利用原在軌道運輸大巷向回采完畢的50101綜采工作面采空區打的泄水鉆孔水源,涌水量40m3/h,將水引流到47—48聯絡巷內安裝的水箱里,然后利用BQS60-80-22/N型潛水泵增壓供到50102運輸巷設備列車處,供給乳化液泵和噴霧泵,滿足了支架、采煤機內外噴霧、電機冷卻及各點灑水降塵用水。50102工作面供水系統改造如圖1所示。

圖1 50102綜采工作面供水系統改造示意圖
50102運輸巷共鋪設3臺皮帶,由外向里依次編號為1號、2號、3號,1號皮帶機頭距水箱水泵位置70m,在1號皮帶機頭安裝水泵遠程控制按鈕,由皮帶司機控制。水箱除焊接入水口外,在水箱側面距水箱蓋150mm處,焊接溢流管,工作面不用水或水箱進水量大于水泵吸水量時,水從水箱溢流管溢出,通過大巷水溝排至井底水倉。
50102工作面供水系統改造后,同時也相對減少了礦井向地面排水的工作量,達到了礦井涌水直接在井下使用的目的,減輕了礦井主排水泵的工作負荷。
(1)50102工作面供水分析
董東煤礦地面標高為+724m,井下主排水泵房標高為+300.5m,落差為423.5m。50102工作面安全用水和生產用水共需30m3/h(安全用水主要指消防、滅火用水,其他用水均為生產用水)。
有效功率:

實際功率:
N=NX/η =36.4/0.85≈43KW
式中:
Q—流量,m3/s;
H—水泵排水的總揚程,m;
r—流體的重度,N/m3,10300;
η—效率,η =0.85。
則可節約往地面排水電費
43×24×360×0.5≈18.6萬元/年
式中:
43—排水時所需的等效功率,KW;
24—電機每天的工作時間,h;
360—電機每年的工作天數,d;
0.5—電費平均市場價格,元。
(2)使用“五一”渠水源費用分析
A=30×18×360×4≈77.8萬元/年
式中:
30—50102工作面每小時安全、生產用水總量,30m3/h;
18—50102工作面每天安全、生產用水時間,小時;
360—電機每年的工作天數,d;
4—每立方水的價格,元。
(1)BQS60-80-22/N礦用隔爆型潛水泵,流量30m3/h,工作揚程80m,使用1臺,備用1臺,資金3.2萬元。
(2)廢舊水箱改造加工費0.05萬元。
(3)安、運裝人工費為7個工,共計0.1萬元。
(4)每年使用電費金額。
A=22÷85% ×18×360×0.5≈8.4萬元/年。
式中:
22—水泵額定功率,KW;
18—50102工作面每天安全、生產用水時間,小時;
360—電機每年的工作天數,d;
0.5—電費平均市場價格,元;
85%—水泵電動機的效率。
以上設備總需資金3.35萬元。每年消耗電費約8.4萬元。
資金回收年限 a/b=3.35/(18.6 -8.4)≈0.33 年
式中a—投入資金,萬元;
b—年節約資金,萬元。
供水系統改造后,供水水量充足,噴霧滅塵、冷卻效果好,徹底解決了供水不穩定難題,同時又可節約大量資金,經初步估計僅0.33年可回收成本。通過理論分析該方案具有明顯的效果,解決了供水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消防、降塵、冷卻水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對煤礦這樣的高危行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很值得去研究應用。
[1]滕志斌,騰巖.新編金屬材料手冊[K].北京金盾出版社,1992.
[2]孫鐵.離心泵與管路系統優化選型[J].流體機械,2000,(2):36 -38
[3]張景松.流體機械[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