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代安榮
我是如何為初一學生講青春期知識的
文_代安榮
據(jù)報載,泉州安溪縣一名17歲男孩因陰莖經常在大白天的公共場合勃起,感到非常羞愧、討厭,于是在家里揮刀自宮,把自己的陰莖從根部割斷。經過10多小時手術,幸而成功再植,并脫離生命危險。
初中教師在講古代歷史的時候,一定會提到司馬遷受宮刑,為了完成偉大的歷史創(chuàng)造,為寫《史記》,忍辱偷生。相信每個老師都會提到這個典故,孩子們也應該都知道什么是宮刑。
古代的宦官,很多都是窮人家的子弟,因為吃不起飯,被父母賣到宮里當太監(jiān),因此一生失去生育能力。對一個正常男人而言,沒有誰愿意變成這樣,他們很多都是被迫的。在武俠小說里,東方不敗為練《葵花寶典》,“欲練此功,揮刀自宮”,卻變得不男不女,成為世人的笑料。這些,都是青少年熟悉的性教育知識,是孩子們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夠接受的最簡單的性教育知識。
然而一個青少年學生因為學校及家庭性教育方面的缺失而揮刀自宮,讓人不免對我國一直以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性教育進行深刻的反思。這樣的案例,不僅僅反映出性教育的缺失,更反映出當前教育對青少年圈養(yǎng)的嚴重性,孩子們除了背誦課本知識就是參加大大小小的考試,很難有機會進行廣泛的閱讀,走不出教室那狹小的空間。
這讓我想起我給初一年級上《成長的煩惱》一課時遇到的情況。
那時,每當孩子們知道我即將講授這一課,他們都在下面做出狂歡狀;每次我走進教室,不論是哪一個班,都會發(fā)生這樣的情況,而且,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在下面偷偷地笑、壞笑,那個潛臺詞就是:看你怎么上。
我知道,孩子們都看了這個課的內容,都知道有些東西可能是老師講不出口的。我也知道,以前有很多學生,在學校教室里不敢看有關性教育的輔助教材——他們會偷偷地把那本教材帶回到寢室,在被窩里悄悄地看。
孩子們很想了解青春期的一些知識,想走進那個神秘的世界。這是人之常情,任何一個成年人也都這樣經歷過,沒有什么大不了的,關鍵是——教育者和家長要學會對孩子進行合理的教育與引導。
面對孩子們的壞笑,我沒有責備,而是告訴他們:你們的笑意我領會到了,也聽出了你們渴望成長的聲音。
而事實上,正因為他們正在經歷著這樣的事情,才有如此的表現(xiàn)。
之后,我又告訴他們,這堂課的題目是“成長的煩惱”——這個界定是很不準確的,應該改為“擁抱青春”,因為成長不僅僅有煩惱,更多的是喜悅和快樂。
我在課堂上正面講教材中出現(xiàn)的性教育知識,諸如男性生長發(fā)育特點和女性生長發(fā)育特點,并且還專門指導他們在課堂上學習課外讀物上關于青春期性教育的具體知識,讓他們全面了解成長這個過程是怎么一回事。
一起學習完這些知識后,我告訴他們,當一個人進入青春期后,如果還沒有出現(xiàn)第二性征,那才要擔心你們發(fā)育得是否正常;因此,面對你們身體出現(xiàn)的變化,你們應該感到由衷的高興和喜悅。因為,你們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小學時候那個懵懂的小屁孩,再也不是無知的兒童,而是一個逐漸成熟的青少年了。
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一起正面面對性教育,而不是回避,更不像有些教師那樣讓孩子們自學這個部分。
如果一個老師都不能正確對待這個問題,孩子更不能正確地去看待;再進一步講,如果我們的教育都不能正面對待性教育,那么青少年學生更不能正確處理好青春期的相關問題。
作為學校教師,如果不能敞開胸懷面對性教育這個問題,越是猶抱琵琶半遮面,越會導致孩子們對性的神秘感、好奇感。我們所應做的,就是讓孩子們了解一些基本的生理常識——撕破那張朦朧的紙,效果反而會更好。
同時,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教會孩子們在這個階段應該注意哪些生理保健、生理常識,讓他們正確面對和處理這些事情,就不會出現(xiàn)那種因為陰莖勃起而揮刀自宮,因為乳房變大而不好意思、難為情的情況出現(xiàn)。
青春期是孩子們求知欲好奇心和最強烈的時候,這個時候任何一個細小的新奇的東西都會引起他們的關注、模仿和學習;同時,這個階段的孩子逆反心理最強,一旦我們成年人阻止他們做一些事情,他們會因叛逆心沖昏大腦,甚至會干出一些蠢不可及的事情,目的僅僅是為了和父母、老師進行一下輸贏的“較量”。
正因為青少年學生有這樣的心理,在性教育問題方面就更要采取一種正面的引導,減弱他們過度的好奇心,讓他們認識到這是一件自然、平常的事情。
性教育,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面直觀地告訴青少年學生,告訴他們在這個階段應該做些什么事情,回避一些什么事情,這樣才能引導孩子們正確處理青春期出現(xiàn)的性懵懂,正確處理對異性的好感、走出青春期,走向成熟。
代安榮,四川省綿陽市東辰國際學校教師,迄今在《中國教育報》、《現(xiàn)代教育報》、《青年教師》等多家紙媒發(fā)表文章近200篇,參撰出版學術專著《校長原規(guī)則》,個人專著有《像教育家一樣思考》、《做個有修養(yǎng)的學生》、《小草根看新教育》、《永遠的堅持》和《驚人的創(chuàng)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