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凡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 沈陽 110159)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立足國際國內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的新形勢,提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重要推進思路,大力提高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
發展職成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對于職業院校學生如何提高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將來立足企業、社會的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問題。
新的國際國內環境為創新能力的大力培養和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同時也面臨挑戰。一是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更快的適應社會需要,適應企業需要,為國家的經濟、科學等領域注入強大的動力,可持續快速發展。二是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進一步推動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學校教育、企業教育等的融合與共同發展,積極推動和建立新世紀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三是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從BOP視角發現更多社會、國家、企業需求,為復合型和適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解決學生就業問題和社會負擔,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安定做出巨大貢獻。
對于職成學生而言,其創新能力的內涵主要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觀察事物的能力、堅忍不拔的毅力、思維想象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動手實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協作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與本身的素質是密切相關的,是不可分割的,是構成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教育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歷史使命。[1]同時作為個體應深刻體會創新能力的內涵,積極主動去要求自己,培養自己,成為能擔起歷史責任的有創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職成學生創新能力對于企業、社會和國家,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時代環境下,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核心競爭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大力提高職成學生的創新素質,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創造型人才,對于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使我國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至關重要。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改善職成學生目前素質狀況的要求。
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素質教育的重點在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創新意識和創能力的培養只能通過創新教育完成。國內受傳統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甚巨,學生的創新意識普遍較弱。而創新教育則是教導學生主動、積極、全面地運用自己所學過的知識,大大活化學過的知識,從而從根本上改變知識活力結構,達到觸類旁通,具有高度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新時代人才。
——政府高度重視創新能力培養。
國家高度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因為創新能力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核心競爭力。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從2012年正式啟動,以4年為一個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大力推動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或內外科研機構和教育中心等的深度合作,探索適用于不同需求的協同創新模式,營造有利于協同創新的環境和氛圍。
——職成學生創新教育現狀。
由于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進入大眾化階段,職成學生教育從培養對象、培養目標等都發生了根本變化。職成學生教育的外部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在發達國家,無論從教育目的還是教學內容,職成教育都將工作重心指向職業技術教育。國內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普通院校的擴招以及自學考試、網絡教育、電大等多種辦學形式的出現,職成學生的學習渠道已呈現多樣化。在此形勢下,職成教育學院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導致了職成教育學院的變革和創新。職成教育學院正視國家發展中的產業結構地不斷調整和升級而出現的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的局面,更新職成學生教育的人才培養觀念、目標,形成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更加注重與企業需求結合培養職成學生的創新能力,推動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大力提升。
以上表明,企業、社會、國家甚至國際環境都為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發展機遇,但是新時代的特性賦予創新能力新的內涵,職成學生在此大環境下與社會、國家甚至國際接軌過程中難免存在問題?;贐OP理論,職成學生群體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價值,應當重視該群體的巨大推動作用。
——企業對創新型技術工人的迫切需求。
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表示,職成學院也應該積極了解企業需求哪類創新型人才,并培養出適應企業需求的創新型人才。
職成教育學院培養應注重他們的自信,培養他們的溝通、創新能力,要做到創新素質的全面培養,職成學院應開設與此相關的課程。職業教育本質上是從業前的教育,實現學生的就業觀與用人單位的用人觀接軌是職業院校必須考慮和面對的問題,應該采取措施實現學生由會考試轉變為會做事,以符合企業要求的創新型新時代合格人才。
——職業院校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企業方面的教師參與教育的程度較低,而職業院校教師企業生產實踐經驗又相對較差,導致學生進入企業仍需要用將近1年的時間進行培養才能滿足企業要求,若在學校學到理論知識以后就有機會去企業進行實習操作,那么學生就能在進入企業的時候直接參與企業的運作,而不需要培訓。
企業應主動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變被動為主動。企業應該針對其需要的人才,為職業院校輸送一些指導老師,使得企業能夠變現在的被動選人才改為主動培養人才,同時企業為學校提供相關的教學設備和實驗儀器。這樣企業能夠前置式和全方位地參與職業化人才培養。
——職業教育政策引導的不完善。
職業教育處在挑戰性的生存環境中,面臨新的發展契機。綱要中就包含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我們國家的高職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職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型人才,希望能積極推動高職院校機制的開發,引導其根據國家經濟發展調整,培養滿足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國家層面將不斷完善高職教育的質量保證體系,頒布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新的評估方案,有利于促進加強院校間、校企間合作的培養模式,協同創新,培養出符合企業和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針對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現狀,提高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要求日益顯著。主要從職成學生主體和環境構建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提升職成學生主體創新能力的途徑。
(1)有機集合課程改革,轉變自身學習觀念,提高實踐技能。
作為學生,既要靈活掌握老師傳授的知識,也要積極參與老師精心營造的“活動空間”,在寬松的氣氛中,自主獲取知識和技能,啟發自己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并將這種思維融入學習中去,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
(2)拓寬學習空間,開闊視野。
創新是一種多學科綜合能力,要實現創新必須要有廣闊的視野和空間,厚積薄發才能融會貫通。課堂知識對于人成長所需的知識而論,不過滄海一粟,課外時間還需要把握好,應主動學習相關知識,拓寬課堂上所學知識的層面和深度,結合實際情況比如興趣、目標等,學習課本外的知識,并結合課內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能大大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提高。
(3)勤動手,敢說敢做敢想。
人類歷史眾多發明也是想出來的,蘋果砸中牛頓,正因為多想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苯的結構一直都是一個謎,正因為聯想到蛇,想象中蛇頭咬蛇尾才發現苯環的結構秘密。人的先天潛能是無比優秀的,我們不能放棄我們的潛能,遇到問題要勤思考,敢于將思考內容付諸實踐,敢說敢做,告別高分低能的恥辱光環,在學習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中,善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想象和創造,從而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
(4)培養自信,發揮主動性,形成良好的創新人格。
創新型人才往往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征和強烈的自信心,有自己另辟蹊徑的古怪做法和堅持下去的信念,直到解決問題或者完成探索。學生獨自的探索和求知,都是自己的一種大膽嘗試,不應以對錯論英雄,而應加以引導和尊重。長期下去會形成強烈的自信和良好的創新人格。每個人的內心都有強烈的成功愿望,都希望獲得表揚,并且在表揚后更能將這項能力發揮到極致。教育不是單純的傳輸知識,而是應該教導學生存儲智慧,通過自身的熱情、好奇、興趣和樂觀的態度,主動進行創造性的探索,努力追求成功。通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創新智力,從而形成創新人格和自信心。[2](p52)
職成學生所處的環境對于職成學生的創新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先天因素只有在后天環境之中茁壯成長才能開花結果,因此院校、企業、社會和國家應當保證職成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環境的構建和維持。
一要營造培養創新能力的良好氛圍。
創新需要職成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基礎,與外部環境和氛圍也有密切關系。有良好的創新人才成長氛圍,才能強化、激化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發揮主動性去探尋問題的答案。對于這種探索、求知的欲望,應當加以引導和保護,讓學生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
二要設立創新基金,強化職成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院校可以制定支持學生創新的措施,設立創新基金,施行學生科研項目立項,通過選拔、搭配指導老師等措施,經歷項目立項、申請、完成全流程。學校應給與經費支持,為學生科研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經濟保障。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又能在此過程中培養嚴謹求實的學風、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要深化教學改革。
應該重視國內應試教育的弊端,破除學生對老師、書本、權威的迷信,倡導自主學習和探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僅作為授業者,更應作為解惑者,要善于引導學生思考,勤于思考,樂于思考。同時,注重培養多學科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對多元知識的理解和融合能力。開設提高自身創新型能力的課程和一系列相關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到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評判、教學方式上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些院校組織各種答辯活動,甚至設立創新學分制,都是提高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的良好措施。
四要重視創新實踐,提供創新能力提高平臺。
院校應下大力氣切實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實踐動手能力課程的比重,并且將實踐課程作為激發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環節。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思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誘導他們在發現問題后去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意愿,激發職成學生內在創新能力。學校應重視該平臺建設,為培養符合企業/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要加強創新型師資力量的建設。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具有創新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才能更有利于學生創新型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師,應加強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從而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創新型教師,除了應具備教學素質外,還應善于結合豐富多彩的授課方式和創造性的教育理念、藝術和管理理念,為職成學生描繪豐富廣闊的世界,讓學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識構架。
總之,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所有參與元素的積極配合和協調。作為職成學生,應從自身出發,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探究問題背后的本質,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著力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作為環境的構建元素,院校、企業、社會應投入資金建設適合職成學生創新能力提升的平臺和多種措施等,努力為職成學生營創適宜成長的良好氛圍。
本文探討了職成學生創新能力現狀問題,從這些問題出發,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創新型能力提升途徑。作為相關的要素,無論是主體職成學生,還是環境要素院校、企業等,都應切實履行自己應當擔負的職責,重視創新能力的提升。職成學生相信院校/社會/國家會為他們創造出適宜成長的沃土,扎實基礎,積極上進,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努力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索問題的創新思維,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合格人才。作為創造性環境締造者,應當為職成學生創造便利條件,職成學生作為主體,其創新能力的提升,也會回報企業或者院校和社會,是雙贏局面。
[1]昊瑋.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制度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2]孫濤.終身教育理念下創新能力的培養[J].成人教育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