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冠嬋,馮磊磊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對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思考
劉冠嬋,馮磊磊
(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
部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持懷疑態度已成為當今社會一個不爭的事實,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產生的原因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原因,當前高校在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中存在問題及現代大眾傳媒的誤導。據此,應當引導大學生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應重視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問題,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加強現代大眾傳媒的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推進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唯此,才能促進當代大學生崇高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形成和樹立。
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理想信仰教育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只有真正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起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才能不斷克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困難和挫折,早日建成小康社會,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然而,當前很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信服、不熱衷,甚至排斥,以致出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危機。這就需要我們分析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并根據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在新時期更加有效地對大學生加強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進而對引導和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積極影響。
當代大學生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和時代要求的,然而,隨著文化多元化和個體多樣性的發展,許多大學生開始放棄馬克思主義信仰,導致在很多大學生中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產生。在大學生中出現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原因,也有高校在理想信仰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有現代大眾傳媒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只有認真分析和研究其產生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的措施和方法,進而引導和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起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當代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產生的原因,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原因
當代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不足、興趣不高,甚至有厭惡的情緒,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首先,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現實之間的不一致。根據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分析和解讀,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是一種歷史的必然趨勢;而且,列寧也曾指出,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階段時,就會失去活力,成為垂死的、腐朽的資本主義了。但在現實社會中,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比社會主義國家要高,雖然經歷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但資本主義世界的典型代表—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而且上世紀末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似乎宣示著社會主義的“不成功”。這些現實狀況的存在,使得很多大學生對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社會發展趨勢產生懷疑,從而對馬克思主義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產生懷疑,導致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危機。
其次,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身的理論性和科學性太強,增加了大學生的認知難度,降低了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理論性,它是由眾多學科門類所匯成的知識海洋,無論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的時代,還是在人類文明繼續發展進步的新時代,都當之無愧稱得上是博大精深。而當代眾多大學生對理論性和科學性很強的理論大都不感興趣,一是感覺枯燥無味,二是感覺晦澀難懂,由此導致眾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產生排斥。他們對新發明、新產品、新事物頗感興趣,對純理論性的東西卻往往提不起興趣,這的確是我們今后加強對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中應該思考和關注的問題。
(二)當前高校在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中存在問題
高校是大學生接受理想信仰教育的主要場所,擔負著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重要使命。然而,當前許多高校在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中卻存在問題,對大學生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產生了不良影響。
第一,高校缺乏對大學生理想信仰的教育和引導,對理想信仰問題缺乏足夠的重視。很多高校把大學生的理想信仰問題完全歸結于大學生個人,大學生信什么、不信什么,完全由自己決定,缺乏對大學生理想信仰的正確教育和引導,從而出現大學生理想信仰的自由化和多元化。在這些自由化和多元化的理想信仰中,有積極向上的,也有消極落后的,大學生理想信仰的這種自由化和多元化,若不加以正確的教育和積極的引導,最終會導致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弱化,從而產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
第二,高校理想信仰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相脫離。當前高校理想信仰教育(如馬克思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教育)的內容理論性太強,在教育過程中如果不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就會一味地強調理論高度,使內容顯得空洞無力,與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相脫離。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陳舊,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照本宣科、流于形式,教師單純以課堂講授的形式將教育內容灌輸給大學生,學生被動地吸收,難以調動大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影響崇高理想信仰的培養。
第三,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的素質存在差異。當前許多高校政治理論課的教師隊伍業務素質不高,有些教師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沒有雄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和豐富的文化知識背景,對現實問題的研究能力和分析水平不高,這就會導致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中出現理論與現實相脫節,有理講不清、有理講不透的現象。更有甚者,由于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和理解不深,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講不出理、沒有理講的現象。另外,也有部分教師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就持懷疑態度,不認同、不信服,可想而知在教學過程中會產生怎樣的效果,這也勢必會影響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形成和樹立。
(三)現代大眾傳媒的誤導
大眾傳媒是人們進行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一種載體,包括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雜志、書籍、網絡、手機、通訊衛星等,大眾傳媒已成為當下人們獲取信息、交流溝通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大學生在利用大眾傳媒進行信息傳遞、情感交流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一些消極腐朽的思想信息的誤導和侵蝕,一些別有用心的個人和集團通過大眾媒介向大學生傳播各種不利于其健康成長的信息,這些信息所包含的消極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會引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滑坡。現代大眾傳媒的高度開放化和自由化,在某種程度上直接導致一些大學生自身道德意識下降,道德責任觀念模糊。近年來大學生利用大眾傳媒傳播的不良信息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例子屢屢出現就是最好的例證。由此可見,現代大眾傳媒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道德上和法律上的缺陷和不足,對大學生崇高理想信仰的形成和樹立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特別是近年來,網絡逐漸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一些不甚高雅的綜藝節目、電視節目通過網絡呈現在大學生面前,如“超級女聲”、“快樂男生”等節目,使得大學生浮躁不安、急功近利,不注重自身的豐富和提高;還有一些大學生更是受節目明星迅速躥紅成名的誤導,用各種極其低劣的手段如捏造事實、暴露隱私等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所謂的“名氣”,幻想一夜爆紅、迅速成名。在這些節目中所傳遞出的非主流價值觀會對大學生的理想信仰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會在不同程度上誤導部分大學生,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重大偏離,從而削弱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一)引導大學生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在教育和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仰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他們按照馬克思主義的本來面目去認識它,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就在于必須徹底清除對馬克思主義各種教條式的理解和對馬克思主義的種種錯誤的附加成分,因為這是目前我們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兩大障礙。由于受“左”的或“右”的等不正確思想的影響,造成了一些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認識的混亂。例如,馬克思主義原本是依靠科學真理為自己開拓道路,并經過歷史的選擇而在人類思想園地中取得崇高地位的學說,現在卻被認為是只依靠槍桿子,依靠國家機器強加于人的學說。這種嚴重的顛倒,正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全然顛倒,如果不加以糾正,就談不上全面正確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更談不上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完整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就要摒除這兩大障礙,真正認清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真正把馬克思主義看成是一個科學的思想體系和理論體系,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同時,要善于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去解讀現實問題,并用以指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以此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實用性。還要將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具體化、形象化,運用生動有趣的現實實例全方位、多層次地解讀馬克思主義,增強馬克思主義的趣味性。
(二)應重視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問題,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
在教育過程中,高校領導應當對大學生的理想信仰教育問題給予高度重視,將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積極鼓勵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工作和大學生理想信仰教育工作的制度化;開展定期的調查研究,真正做到客觀評價工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措施和方法,鼓勵引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另外,在教育過程中,不能搞形式主義,要豐富充實理想信仰教育的內容,將理論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在實踐過程中產生出新的需要、新的理論,不斷豐富充實高校理想信仰教育內容。同時,要變革傳統的教育方法,不能僅僅以課堂教學的形式向大學生灌輸理想信仰教育內容,要將課堂拓展到社會、拓展到自然,增加大學生與社會和自然接觸的機會,使大學生在自然中接受熏陶,在社會中接受鍛煉,在實踐體驗中增強樹立崇高理想信仰的自覺性。另外,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認真學習和鉆研馬克思主義理論,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背景,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真正成為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領路人。
(三)加強現代大眾傳媒的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推進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大學生在利用現代大眾傳媒傳遞信息、交流情感的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誤導和毒害,這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規范現代大眾傳媒的發展,推進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具體說來,可以從兩方面來加強和推進。首先,要加強現代大眾傳媒的道德建設。要積極構建符合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特點的道德文化,提高現代大眾傳媒參與者和使用者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他們利用大眾傳媒傳遞健康向上信息、抵制不良落后信息的自覺性,從而達到凈化傳媒環境、促進大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仰的目的。其次,要加強現代大眾傳媒的法制建設,推進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的法制化進程。要嚴格規范大眾傳媒傳播信息的程序,嚴格篩選大眾傳媒傳播的信息內容,制定相關法律法規,鼓勵催人奮進、促人發展的信息的傳播,對那些擾亂社會秩序、毒害大學生心靈的信息堅決抵制,對那些惡意傳播各種虛假信息、不良信息的個人或集團,一經發現,嚴厲懲處,絕不姑息。通過法律的威懾力來減少和遏制不良信息的傳播和擴散,從而推進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的法制化和規范化進程。道德手段和法制手段互相促進,互為補充,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推進現代大眾傳媒發展的制度化和規范化,為當代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傳媒環境,從而有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崇高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仰的形成和樹立。
[1]解思忠.中國國民素質危機[M].西安:中國長安出版社,2004.
[2]劉建軍.馬克思主義信仰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孫慧玲,張應杭.困惑與思考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若干熱點問題探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責任編輯:閆麗君)
G641
A
1008—6153(2013)02—0147—03
2013-03-18
劉冠嬋(1989-),女,山西曲沃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在讀研究生。馮磊磊(1987-),男,山東東營人,吉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