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建威
(浙江省建德市長運有限公司,浙江建德311600)
中小型非公企業民主管理難度的分析及思考
方建威
(浙江省建德市長運有限公司,浙江建德311600)
當前中小型非公企業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從原來的國營、集體企業轉制而來;二是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而來;三是本土崛起的家族企業及所謂的能人企業。中小型非公企業職工民主管理的難點表現為:一是實行職工民主管理的環境還沒有真正形成。二是實行職工民主管理的有關制度、條令、法律的彈性與軟弱性。三是從事職工民主管理工作的人對老板的依附性。加強中小型非公企業民主管理,關鍵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不懈,真抓實干。要堅持推進非公企業建立以職代會(職工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調整和創新職代會(職工大會)制度,積極探索多種形式非公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實現途徑。二是要堅持在非公企業民主管理的內容上突出重點,加強規范。工會與勞動保障部門應常規化、制度化地進行《勞動合同條例》執法檢查,對一些違法侵權的問題進行行政處罰。同時,要注重非公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三是要加強研究,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循序漸進,不斷深化。四是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進取,勇于實踐,建立普遍適用的民主管理評估標準,并形成體系。
中小型非公企業;企業民主管理;職代會;勞動關系
國營大中型企業的民主管理有比較好的基礎,實行起來比較規范。大型的民營企業,經過黨和政府及民主管理的職能部門的多年努力,職工的民主管理也逐漸地走向規范和成熟。而中小型非公企業的職工民主管理,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在民主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按照真正的職工民主管理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存在著諸多問題,需要我們進行認真的探索與思考。
當前的中小型非公企業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從原來的國營、集體企業轉制而來;二是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而來;三是本土崛起的家族企業及所謂的能人企業。這三類企業的本質上都是私營企業,大部分是一個老板說了算,少量的是合股企業,但實質上也是私營企業。第一種企業的工人大部分是從原來吃大鍋飯的企業轉來,老板也是原來的企業領導,老板與職工們的民主意識比較強,老板的民主意識比較強,職工參與民主管理的欲望也比較強,原來的民主管理機構比較健全,照搬過來,還能起一些民主管理的作用。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分的工人陸陸續續退休了,隨至招進的職工,大部分是合同工或臨時工,而且大部分是從農村招進的,他們本來就是剛從土地的束縛下解放出來,民主管理與民主參與的意識不強,加上老板們并不喜歡什么民主管理,導致職工的民主管理不僅沒有得到加強,而是在逐年地削弱。這種企業原來的民主管理基礎是比較好的,現在反而不如從前了。民主管理的機構雖然比較健全,但已經是一個“花瓶”,實際上的職工民主管理作用已經不大了。只是需要的時候、或者上級來檢查的時候用一下,擺出來看一看。第二種企業的民主管理的質量參差不齊、良莠難分。它們的民主管理取決于老板的民主程度。還有的取決于當地政府與當地的工會組織。當地政府對職工民主管理的認識高、意識強,工會組織的能力強、力度大,那么,企業的民主管理情況就好一些,反之就差一些。第三種企業的民主管理完全取決于老板。這些老板一般說來,民主管理的意識不強。他們習慣于家族的親情式、威嚴式的管理,或者習慣于家長制的嚴格管理,誰不聽話就對誰不客氣,連起碼的廠紀廠規也是自己說了算。修養好、素質高、有民主意識的老板,表面的、不痛不癢的民主管理的事情讓企業中的工會做一做,或做做樣子讓人看看。一接觸到實質問題,比如廠務公開、企業生產經營計劃、職工福利等重大問題,還是老板說了算。
民主管理的職能部門是工會組織,而對非公中小型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任務主要是落實在縣與鄉鎮及企業本身的工會組織身上。應該說縣一級工會對民主管理還是重視的,但縣一級工會有自己的苦衷:一是國家對民主管理的制度落實沒有與其他法(如勞動法那樣)的硬性規定,企業不落實民主管理,不實行民主管理,最多的措施是協調;如果企業真正不落實不實行,工會對企業也沒有什么辦法。而且工會對民主管理的職能好像越來越弱,工會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事情要做,而民主管理只是縣級工會的一個一般性的工作任務。由于不是主要的工作任務,因此對民主管理工作的力度也加大不起來。鄉鎮工會組建的時間比較短,由于受到各種限制,鄉鎮工會的架子是有了,卻缺少血肉,還不能算一個真正能夠獨立挑擔子的人,真正對企業實行民主管理有一定的難度,甚至還可以說沒有適應民主管理的現實要求。政府部門雖然不是職能部門,但它客觀上是職能部門的領導者,職能部門得聽它的。而中小非公企業的工會組織對民主管理的事情完全聽命于老板的指令,老板讓你怎么管你就這么管,原因非常簡單:企業工會領導的飯碗是老板給的。總之,對非公中小型企業的民主管理,大多是有名而無實的,離實行真正的民主管理存在著很大的差距。
那么,非公中小型企業要不要實行民主管理呢?答案是肯定的。其原因如下:
一是由黨的群眾路線所決定的。職工群眾是企業的主人,他們有權參與企業的管理。企業的各項管理制度、生產計劃等等都是依靠職工群眾來制定、執行和實現的,并在生產實踐過程中,依靠職工群眾來不斷補充和修改,使之日臻完善,這是我們各項工作的基礎。由此可見,如果沒有職工群眾的積極努力和艱苦奮斗,宏偉的目標、正確的計劃就難以實現。因此,只有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辦法,樹立全心全意依靠群眾的思想,真心實意地讓職工群眾知政、參政、議政,接受職工群眾的批評、監督,鼓勵職工群眾反映真實情況,才能使廣大職工熱愛企業、關心企業,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是由職工主人翁地位決定的。在社會主義企業里,工人階級掌握生產資料,這就決定了工人階級在企業中的主人翁地位和管理企業的權利。他們作為企業的主人有權對企業的經營情況發表意見,有權在職工代表大會上評價企業各方面的工作。因此,尊重職工的民主權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是辦好企業的一條根本原則。只有尊重職工的民主權利,堅持民主管理,才能提高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職工的主人翁責任感,使職工把自己的命運和企業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愛廠如家。
三是由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決定的。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導下民主,這是我黨的一條基本原則。政治工作要遵循這個原則,經濟工作也必須堅持這個原則,既不能廠長(經理)一個人獨斷專行,聽不進群眾的正確意見,自作主張,搞“一言堂”;也不能群眾怎么說就怎么做,搞“群言堂”。這兩種傾向均要克服。作為企業的最高領導人——廠長(經理),要在集中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的智慧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真分析研究,最后做出決策。只有這樣,決策才有基礎,才能正確。
按照我們國家的制度與性質,非公企業也應該實行職工民主管理。從理論上說,老板出錢辦了企業,企業的資產應該是老板的。但企業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的個體,它依附于社會而存在,離開了社會,企業也就不存在了。從大處上、根本上、長遠處說,企業既是你老板的,但更是社會的。有了企業就有職工,沒有職工就沒有企業,企業依附職工而存在,職工依靠企業而生存,職工是企業的主體,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也是職工的。企業要發展,職工要生存,社會要進步,那么企業就要真正實行職工民主管理。
要實行真正的職工民主管理,其難點究竟在哪里?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三點:
一是實行職工民主管理的環境還沒有真正形成。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封建制度,封建制度的特點就是專制、獨裁。雖然經過這么多年的民主建設,但要把封建制度留下的殘余思想真正消除,還是相當困難的。大到國家,小到我們每一個人,封建思想的殘余依然在我們的頭腦中存在。因為存在,所以決定了真正實行職工民主管理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這個難點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的,需要一個時間過程,只有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逐步改變環境,才能形成職工民主管理的良好氛圍。
二是實行職工民主管理的有關制度、條令、法律的彈性與軟弱性。盡管有《工會法》《勞動法》《職工代表大會條令》等國家的民主管理制度出臺,但沒有剛性的規定,實施起來就會大打折扣,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三是從事職工民主管理工作的人對老板的依附性。俗話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端著老板給的飯碗,不可能理直氣壯地向老板提職工民主管理的要求,更不能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全面有效地落實職工民主管理的職權。
盡管中小型非公企業實行真正的職工民主管理很難,但是工作仍然要做。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知難而進,迎難而上。
(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不懈,真抓實干
一是要堅持推進非公企業建立以職代會(職工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通過在公有制企業的長期實踐,民主管理已經形成了一整套規范的制度和成熟的經驗,其基本思想非公有制企業可以借鑒。隨著非公企業自身管理方式的轉變,客觀上要求通過一種載體在企業內部形成合力,激發出持續創造的潛力。近年來在部分非公企業的探索和實踐,證明了職代會(職工大會)是可行的、有效的。比如,一些中小型非公企業在創業初始,沒有這方面的認識,全憑實踐經驗和自我感覺,制定了一些廠規廠紀,這些廠規多數是約束職工的,懲罰多,獎勵機制少;隨著企業的壯大,這些廠規不但作用在減弱,有些條款反而約束了企業的發展。其原因是部分條款違反了《工會法》和《勞動法》,特別是這些廠規沒有提交到職工代表大會上由職工代表審議通過,挫傷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勞動法》明確規定,集體合同文本草案要經職代會或全體職工大會審議通過。這一規定保證了集體合同的整體性、權威性。而現實上有些企業經營者怕簽訂集體合同約束自己,影響自己的利益,不愿簽訂集體合同。工會主席又不能說服,折中的辦法只好應付上級工會和勞動部門,簽訂一個假集體合同。為什么說是假的呢?因為該合同沒有職工代表參與,沒有調查基礎,沒有可操作性,所以是假的合同,此類現象必須根除。從前瞻性、戰略性的高度看問題,我們需要為職工民主管理立法。從立法的角度分析,需要對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加以明確,而職代會(職工大會)是最合適的選擇。基于上述考慮,非公企業的廠務公開民主管理要堅持以職代會(職工大會)為基本形式,推進非公企業職代會制度,首先應選擇那些具備一定規模和管理水平、職工素質、工會工作基礎等比較好的非公企業。同時,要高度重視在企業改革、改制、轉制中形成的非公企業。這些企業雖然規模一般,但都有一定的工作基礎,民主管理也有比較好的傳統,要加強工作指導和創新,使民主管理富有新的活力。
二是要調整和創新職代會(職工大會)制度。由于企業性質不同(獨資、合資、股份制等),在推行非公有制企業職代會時不能照搬照抄公有制企業的做法,需要加以調整和創新。例如職代會(職工大會)的職權,在實施過程中可根據實際,分步實施,逐步到位,階梯式推進職代會制度。初始時,對職工關心的涉及職工利益的熱點問題,工會征求職工代表意見,并將該意見反饋給行政領導,和行政領導商定協議時間,再將協商結果提交職工代表審議,職代會通過后實施。工會再深入車間調查,及時總結,將實施效果(企業效益明顯增加,職工生產積極性提高)向企業行政領導報告。如此階梯式推進,簽訂工資集體合同順理成章,職工、企業均滿意。又比如職代會的建立方式可以是獨立建制的,也可以是區域性、行業性的聯合職代會,因地制宜,視實際情況而定。上級工會不能為了突擊完成任務,硬性下達指標,對條件不成熟的區域或行業搞一刀切。對更多的小企業,則應鼓勵探索民主管理形式的多樣性。對于各類非公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只要實行民主管理的工作起步了,只要有了一定的民主管理形式和載體,使廣大職工能在工會的組織和引導下,實現對企業管理有序、有為的民主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就應給予鼓勵,而不應簡單地拘泥于形式的統一。總之,我們必須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在堅持職代會制度的同時,創新職代會制度。
三是要積極探索多種形式非公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實現途徑。非公企業之間在產權結構、管理方式、企業規模、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非公企業民主管理形式的多樣性。我們提倡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同時,我們也鼓勵探索新的形式。比如村級聯合工會的非正規就業組織建立的“民主議事會”就是一個很有創意的探索,既把民主管理延伸到了非正規就業人群,又結合實際,賦予民主管理新的內容。又比如物業公司的“職工參與管理委員會”也是一種嘗試,它既有職代會的內容,又有企業管理委員會的框架,兩者結合,也是一種很好的探索。還有其他一些形式,都可以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
(二)要堅持在非公企業民主管理的內容上突出重點,加強規范
工會與勞動保障部門應常規化、制度化地進行《勞動合同條例》執法檢查,對一些違法侵權的問題進行行政處罰。檢查是一種手段,是一種措施,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精力查遍全地區每個企業,重要的是在企業內部建立一種內在的監督制約機制,才能更好地維護和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凡開展民主管理的非公企業,職代會的職權可以調整充實,分步到位,作為基本要素的三項基本職權應當落實。如對企業經營管理等事項的知情參與權,對涉及職工切身利益事項的共決權(即集體合同草案必須遞交職代會通過),以及對企業簽訂勞動合同和履行集體合同情況、依法繳納社會保險金、支付勞動報酬情況、執行安全生產衛生標準情況的監督權。這些基本職權的落實有利于非公企業確立勞動與資本的平等地位,有利于建立企業內在的勞動關系協調機制,有利于工會維護職能的履行。
同時,要注重非公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企業民主管理是社會主義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民主政治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職工民主權利要靠制度來保障,職工民主權利的履行要靠制度來規范。因此,我們在推進非公企業民主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建設。比如:職代會的召開,不能隨意性,想開就開,想怎么開就怎么開;討論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事項應當走什么程序,如何規范運作;職代會代表比例、人數的確定和民主選舉等,都應有一套規范的制度和程序。
在推進非公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內容上,各級工會要善于針對不同企業的特點加以指導,有所側重。如對經營狀況較差的企業,職工民主管理的內容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工資報酬、勞動條件等基本福利問題方面。工會應該引導職工通過民主管理來規范企業的勞動用工和勞動合同,督促企業按時繳納“兩險”,并通過職代會或其他形式向職工報告;督促企業改善勞動條件,依法支付基本工資等。而對發展型的企業和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職工民主管理的內容應向更好地為職工提供教育培訓機會、提高職工素質方面拓展。工會應引導、組織職工通過民主管理,督促企業加大對職工教育培訓經費的投入,督促企業落實各項培訓計劃,并檢查和反饋培訓的實施效果。此外,工會還可以通過職代會或其他形式,發動職工為企業發展獻計獻策提合理化建議,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特別是在企業經營困難時,工會更要教育引導職工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多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
(三)要加強研究,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循序漸進,不斷深化
在推進非公企業廠務公開民主管理中,工會在方法上,要堅持循序漸進,即先推非公企業實行民主管理,后推建立職代會制度;先建會后建制;先建制后完善。先易后難,有序推進,既是一種工作方法、工作藝術,也是一種工作規律,我們應該在實踐中正確把握。
推進非公企業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是一項長期并艱巨的任務。各級工會要切實加強領導,通過全面動員、上下聯動,建立必要的領導機構和工作制度,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如:與職工生活保障工作相結合,與勞動安全保護工作相結合,與職工素質工程相結合,與工資集體合同推行相結合。
(四)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積極進取,勇于實踐
非公企業的民主管理是一項與時俱進的事業,它應該隨著非公企業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民主建設進程的進步而深化,隨著職工隊伍素質的提高而不斷推進。我們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創造性地推進和發展非公企業的民主管理。
總之,在推進中小型非公企業民主管理的過程中,要認真總結做法和經驗,建立普遍適用的民主管理評估標準,并形成體系。先建立一個基本的框架,然后逐項細化。制訂并逐步完善考查評估標準,使民主管理真正做到制度健全、運作規范、行之有效。
(責任編輯:王友才)
D412.6
A
1008—6153(2013)04—0018—04
2013-05-20
方建威(1954-),男,浙江淳安人,大專學歷,浙江省建德市長運有限公司工會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