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秀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東濟南250100)
略論城建檔案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以濟南市城建檔案館為例
孫紅秀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山東濟南250100)
新時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城市建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城市建設密切相關的城建檔案館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城建檔案館在文化教育、政治、社會、經濟、戰略發展規劃、學術研究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更好地為社會各界提供信息資源服務,城建檔案館應該不斷加強檔案資源建設,使城建檔案館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城建檔案資源建設;城市建設和發展;信息資源服務
“城建檔案是指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科研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紙、數據、聲像、模型等各種載體。它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真實記錄,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依據。”[1]城建檔案館所保管的城建檔案本身作為城市記憶的原始記錄,能夠最真實、最可靠地反映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全貌。城建檔案館作為保存、管理城建檔案的機構,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和施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以濟南市城建檔案館為例,對城建檔案館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進行討論。
“文化屬性是城建檔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屬性,決定了城建檔案具有豐富的文化價值及相應的文化教育功能。”[2]城建檔案館應充分利用館藏優勢,挖掘地方特色檔案,為人們提供了解昔日城市歷史、城區規劃、建筑舊貌的機會。同時,城建檔案館也應利用現有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發揮檔案資源的優勢。
在歷史文化記憶方面,“城建檔案以它特有的真實性和連續性,見證了城市的歷史和發展,是一個國家重要的文化財富,是一個民族重要的歷史記憶”[3],它是歷史的真實記錄,能夠為還原歷史、了解歷史、重構歷史的框架和體系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正如濟南城建檔案館保存的一些檔案,尤其是建國初期珍貴的500余張的濟南老照片,它們可以真實地反映老濟南的風采:濟南的泉、濟南的湖、濟南的山、濟南的河,濟南的舊城墻,濟南的老火車站,等等,這些老濟南文化都可以在濟南城建檔案館中找到它們昔日的身影。如濟南市城建檔案館2011年出版的《城市記憶》畫冊,分別從濟南自然中的泉、湖、山、河;人文中的街道、寺廟、舊址;城建中的勘測、墻與路、水利等角度選取典型的老照片編輯而成的。其中有很多珍貴的能夠反映老濟南特色和特點的照片,如濟南的舊城墻和老火車站。
在文化教育方面,黨的十八大強調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為推動一個城市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我們不僅要挖掘當下的文化資源,還應該回首過去,回眸歷史,從歷史中發掘寶貴的城市記憶和城市文脈,并將這些文化資源加以開發,充分發揮文化的教育功能。“城建檔案館具有豐富的文化教育資源,是社會文化教育的一個特殊陣地”[4],城建檔案館保存的城建檔案以時間為線索,以空間為平臺,依靠其準確、真實的信息資源,以更加有說服力的、更加立體的方式帶給我們啟迪與陶冶。
老濟南的舊城風貌被大家所熟知還要依靠城建檔案來充當鮮活的歷史教科書。我們都知道“文從史出”,教育的發展同樣也應該依托于一些真實可信的信息資源,而城建檔案就是這些鮮活的信息。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我們雖然離老濟南越來越遠,但是濟南城建檔案館保存的城建檔案則可以發揮其連接歷史與現實的橋梁作用,充分發揮文化教育的功能。
城建檔案館隸屬于城市建設委員會,作為一個直屬的科技事業單位,它必然服務于市政府,服務于人民,具有重要的資政價值。城建檔案館的政治價值主要體現在:其館藏檔案為政府制定規劃決策提供一定的信息資源支持。
據2011年市城建檔案館內部資料數據統計,濟南市修訂總體規劃時收集利用了城市歷史和現狀的30多萬個數據,其大部分來自市城建檔案館。此外,市城建檔案館為城市分區規劃提供道路、橋涵、給水、排水、電信、煤氣、熱力、防洪、閘壩的檔案2000多張,數據20000多個。自1996年起至2010年為止,為配合濟南市住房制度改革,市城建檔案館為1000多個單位提供了土地批文、規劃紅線圖、建筑工程規劃許可證、開工報告、工程竣工核驗證明、竣工圖等原始檔案資料,其中1998年4月份僅一天時間就為濟南市房地產開發總公司提供了6個小區、71個工程的檔案。
城建檔案館的重要功能就是服務社會的功能。城建檔案館通過對建設工程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手段做好檔案實體的管理工作,又通過對檔案信息資源的著錄標引、編研加工等手段提供檔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服務。所有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社會。“城建檔案工作不僅僅是單一的儲藏文獻、上架、借閱文件和查閱資料工作,它還是具有深度、全方位的綜合性服務工作。”[5]其服務社會的功能和作用體現在:
一是它為利用者提供大量重要信息,充分節省時間、資金,利于社會和諧。
城建檔案作為專業檔案,可為大批查考提供便捷全面的服務,從而可以有效減少社會各方面不必要的資源浪費,節省時間和資金。
據統計,1986年到2010年,濟南市利用城建檔案總數6.5萬余卷次,利用設計底圖3.4萬余張次,接待3.5萬余人次,解決糾紛3000多起,解決土地問題3000多畝。在涉及到一些關鍵住房糾紛問題時,城建檔案可以提供充分的、直接的證據作用,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沖突,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二是它為宣傳城市風采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與認可度。
城市的形象是需要塑造和宣傳的,這些宣傳的素材和題材來自多方面,城建檔案館在這方面依靠自身掌握的大量寶貴的城建檔案信息,無疑成為重要的信息提供者。
據不完全統計,1987年至2011年濟南市城建檔案館制作125部相關專題片,其中包括記錄濟南8.26特大水災及災后建設的《暴雨襲擊之后》、《新路——山東省城市綜合開發記實》、《濃墨重彩繪泉城——濟南創建衛生城記實(1990年)》、《足跡——濟南市“三名檔案”記實(1995年)》、《靈秀美泉城,魅力新濟南》、《站在新起點,實現新發展》等專題,這些專題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反響,不僅提升了濟南人對濟南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在全國范圍提升了濟南的知名度和認可度。
市城建檔案館所保存的城建檔案是城建活動過程中廣大人民寶貴的勞動結晶,是精神勞動物質化的成果。這些凝結歷史的財富,除提供歷史憑證作用外,還帶來巨大現實經濟效益,為建設單位和有關單位提供利用或作參考,減少了某些項目的重復勞動,避免了企業和社會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和資源的浪費。
如市城建檔案館通過提供館藏地下管線檔案利用服務,向建設單位提供咨詢服務3000多次,為建設順河高架路工程提供了生產路、順河街、經四路、經七路、文化西路、經十路等十幾條道路的地下管線檔案數據。1989年濟南市煤氣管網設計利用地下管線檔案2000多張,查閱數據1萬多個。1998年為泉城廣場建設提供全部的地下管線數據和實地探測。利用地下管線檔案還為企事業新建、擴建項目、技術改造、維護、節能等提供了大量數據和技術服務。
在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國內外局勢較為復雜的大的環境背景下,城建檔案館所保存的城建檔案更加具有戰略價值。市城建檔案館保存的檔案是城市建設地上、地下數據的重要資料,“是城市抗御災害和戰后恢復的重要依據”[6],妥善保存這些檔案有利于應對不可預期的災害和制定戰時的應急對策等。
城建檔案館豐富的城建檔案作為科技文化資源,為城建檔案館學術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豐富的資料。濟南城建檔案館通過創辦《濟南城建檔案》期刊,以期刊為平臺,征集大量城建檔案方面的學術文章。此外,城建檔案館還適時舉辦學術征文評比活動。不管是創辦期刊,還是征文活動都大大調動了檔案界內或社會人士參與城建檔案學術研究的熱情,為推動城建檔案學術研究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城建檔案學術研究進展的順利開展不僅能夠使城建檔案館提升自身地位,增強自己的影響力,更能夠為城市的建設發展提供學術理論指導。
總之,城建檔案館在城市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不斷加強城市檔案資源建設,為社會各界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資源服務,使城建檔案館的服務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1][2][4]李艷杰.談基于文化屬性的城建檔案館的文化教育功能[J].黑龍江檔案,2012,(1).
[3][6]黃銳靈.對城建檔案館潛在價值的思考[J].中華建設,2011,(08).
[5]王國華.城建檔案館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J].城建檔案,2007,(09):44.
(責任編輯:張希宇)
G275
A
1008—6153(2013)04—0174—02
2013-06-07
孫紅秀(1987-),女,山東榮成人,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1級檔案學碩士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