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于延魯,王愛華
(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濟南250101)
提高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思考
李曉華,于延魯,王愛華
(濟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濟南250101)
隨著國有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和嚴峻,思想政治工作所擔負的任務更加艱巨。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是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工作實效性的必由之路。當前,加強對國有企業職工的人文關懷,就要在堅持“以人為本”上下功夫,在抓好“三個結合”上做文章,在豐富方式方法上多努力。
人文關懷;思想政治工作;心理疏導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大眾的價值取向、意識形態日趨多元,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主體的國有企業,其思想政治工作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復雜,所擔負的任務更加艱巨。因此,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就成為實現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深化與完善的必由之路。
所謂人文關懷,是對人的生存及其生命意義的關懷,是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是對人性解放與自由的追求,是一種思想態度和價值目標。注重人文關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是人類自覺意識提高的反映。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密切關注生產生活中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準確把握職工的所思所想,并遵循人的思想、精神和心理活動的規律,給予人文關懷,引導職工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處理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凝聚戰勝困難、推動發展的合力,從而開創出風正、氣順、心齊、勁足、團結、和諧的良好局面。
(一)加強人文關懷,是維護職工隊伍穩定的必然要求
職工隊伍的穩定,對企業和諧發展至關重要。改革開放以來,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操作技能、管理理念進入我國的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無政府主義等一些腐朽、沒落、消極的東西也洶涌襲來,各種文化思潮、政治流派無時無刻不在沖擊、影響著我們的職工。在維護職工隊伍穩定的工作中,群團組織起到了重要作用。各級群團組織通過加強人文關懷,正確地引導職工辨明是非,吸取精華,棄其糟粕,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其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積極投身于企業改革與發展以及現代化建設中。
(二)加強人文關懷,是化解新矛盾、解決新問題的重要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發展駛入了快車道。但因種種歷史原因,人員多、負擔重、產業結構陳舊等制約性因素對企業發展依然掣肘。隨著現代管理制度的引入,實施體制機制的完善與再造等各項改革的任務艱巨而繁重,歷史遺留問題與繁復的現實狀況相互碰撞,不同群體之間因年齡結構、文化層次、技能水平、收入檔次的不同而產生利益沖突,多元化的價值取向和文化理念相互滲透,由此引發的職工與企業之間、職工與職工之間的各類矛盾進一步增多,維護企業穩定發展大局的工作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想要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單純依賴以往較為單調的說教與灌輸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遠遠不夠。新形勢下,要把人文關懷貫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引導管理者與思想政治工作者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立足實際找問題,一心一意抓落實。做到既注重思想教育,又注重心理疏導,真心真意地為職工群眾排憂解難,用誠心、愛心、恒心架起職工與組織之間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橋梁,才能聽真言、得真情、辦實事、有實效。
(三)加強人文關懷,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實現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的內在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是實現黨領導的重要途徑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搞好國有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的動力保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不斷進步,職工的思維模式、認知水平、價值取向都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信仰真空、成長困惑、思想疑慮、信任危機等現象不斷出現,焦慮、失落、不公正感等負面情緒也在部分群體中不斷滋生。人文關懷是對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發展和創新,對解決不同人群的不同矛盾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新形勢下進行有效地精神分析、破解心理癥結、疏導不良情緒的重要方法。
(一)在堅持以人為本上下功夫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體現。在國有企業的發展中,“以人為本”是指在管理過程中以人為出發點和中心,圍繞激發和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展開各項工作,并以實現人與企業共同發展為目的。
1、要通過交流溝通,關注每一名職工成長與發展的需求,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化解各類實際矛盾,使雙方通過感情的交融,在思想和情感上產生共鳴,增進黨群關系、干群關系,提高職工的自豪感與歸屬感。
2、要在崗位競爭、勞動競賽、技術比武、人才選拔、績效評價、收入分配、獎勵激勵等過程中堅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并階段性地聽取與選擇性地采納管理實施過程中的意見與建議,創造一個讓每一位員工都能夠發揮其聰明才智的環境,引導員工把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個人價值的實現與企業價值的實現有機統一起來,提高職工對組織的忠誠度與信任度。
(二)在抓好“三個結合”上做文章
安全教育、形勢教育、技能教育是國有企業中對職工實施培訓教育的三大組成部分。在具體實踐中,有必要通過采取一些措施,把人文關懷與這三類教育結合起來做文章,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與時效性得到共同體現。
1、對于企業特別是國有工業企業來說,安全生產是永恒的主題,實現人的安全價值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也是人文關懷的最終落腳點。當前,雖然大部分企業安全教育的正規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但各類生產事故、人身傷害事故仍時有出現。個人性格差異、對環境適應能力的局限性、家庭內部矛盾或突發情況的沖擊等原因,都會對職工正常的生產勞動造成影響,從而造成操作失誤、意外傷害等情況。因此,人文關懷要通過不同方式在第一時間掌握這些情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與精神疏導,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
2、近幾年來,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我國的國有企業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市場的持續低迷、生產經營效益的起伏不定,除了對職工的收入造成影響外,還對職工的心理造成了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形勢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顯。通過人文關懷的方式,在經濟形勢、市場形勢和企業生產經營形勢不斷變化的過程中,隨時聆聽職工的心聲,發現他們想要了解的、想要明確的,然后通過形勢教育傳遞準確信息,不但能夠確保職工思想穩定與企業正常運行,而且可以讓真實和準確的“聲音”及時、充分、有效地占領輿論陣地。
3、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必然會伴隨著生產工藝、管理流程方面的進步,對職工的技能素質會提出許多新的要求。用人文關懷的手段,了解職工在新工藝、新設備、新環境下對持續學習、提高技能、適應環境有哪些需要組織上幫助解決的問題和需求,可以有效地激勵職工更為積極地開展自我提升,也能夠使企業的技能培訓教育更具針對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豐富方式方法上多努力
當前,大眾傳播手段已經進入全方位立體式發展的高速階段。通過人文關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亦可以利用這些手段與受眾進行雙向信息交流。例如,可以通過企業內部的板報、墻報等載體進行正面的信息傳遞和企業文化傳播;除利用黨員會、團員會、職工會等會議形式外,還可以公開管理者手機號碼、利用手機飛信的形式進行交流溝通等。實施人文關懷,還可采用歌曲創作比賽、網頁設計比賽、文學沙龍、創新論壇等載體,促進職工之間、職工與組織之間的交流。
(責任編輯:曹木易)
D64
A
1008—6153(2013)04—0104—02
2013-06-10
李曉華(1977-),女,山東淄博人,大學學歷,濟鋼煉鐵廠工會副主席。于延魯(1958-),男,山東泰安人,大學學歷,濟鋼工會辦公室主任。王愛華(1975-),女,山東煙臺人,大學學歷,濟鋼能源動力廠工會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