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蓮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提升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探析
張素蓮
(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0)
職業核心能力是勞動者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的同時,應注重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提高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解決問題等核心能力,為其未來就業及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高等職業教育;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職業核心能力
職業核心能力是人們職業生涯中除崗位專業能力之外的基礎能力。它適用于各種職業,是在不同工作領域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的、關鍵的能力,是伴隨一個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1998年,我國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中把職業核心能力分為“八項核心能力”,包括:與人交流、數字應用、信息處理、與人合作、解決問題、自我學習、創新革新、外語應用等。高等職業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高等教育,它“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社會為宗旨,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高素質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高等職業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后續發展能力。
2010年03月05日,全國政協委員李定國在《關于加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提高高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提案》中指出,目前高職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表現出明顯的弱勢,主要是專業基礎不扎實,在與人交流、合作、解決問題、創新、責任感及自我學習等綜合素質方面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欠缺。高職生所缺乏的這種能力正是職業能力中極其重要的一個方面,通常被稱為職業核心能力。正是這種能力的缺乏,嚴重影響著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各門課程的共同教學任務,即使專門開設了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其他課程同樣要積極結合、主動滲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雖為公共理論課,亦應結合課程內容和學生未來職業特點,創新教學方法,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應在授課過程中結合有關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意識地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提高職業核心能力的意識,鍛煉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
(一)教學內容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結合
思想品德修養教學是培養學生正確的意識、理念、信念,而增強職業核心能力同樣需要正確的意識、理念引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思想品德修養的有關內容與提升職業核心能力的意識、理念有機結合起來,實現雙重效果。如為了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強化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應在職業道德這一模塊中增加團隊合作這一專題。團隊合作是思想品德修養的重要內容,而團隊意識則是引導學生主動與人合作的思想基礎。因此,在授課過程中,應將該內容列為重點,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成功和失敗兩個方面,引經據典,結合典型事例,深入淺出地講解樹立團隊精神的現實必要性,使學生深刻理解團隊合作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從而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自覺主動地與人合作。
(二)教學方法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結合
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校能,是教師的職責。而在改進教學方法時,要與培養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有機結合起來。如為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與人交流的能力,教師可提出問題,由學生根據教材、結合社會實際進行自主學習思考,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而后在課堂上由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再由各組推選代表發表本組的觀點,最后由教師分析引導,得出正確的結論。再如,為提升學生處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結合法律基礎教學,從法院或律師事務所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告訴學生基本案情和證據,讓學生擔任法官、當事人,舉辦模擬法庭,在“審理”過程中得到切實的鍛煉,甚至可以聘請法官、律師進行點評,進一步提升學生正確利用有關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第二課堂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結合
第二課堂已成為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得到各類學校的普遍重視。第二課堂以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如院校中、系部內、系部之間開展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等)為主,旨在提升學生的各種能力。這些活動可以豐富學生們的精神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操。同時,這些活動多是由學生自主舉辦的,創新革新(策劃、設計活動方案)在其中,交流、合作(群體活動)在其中,解決問題(及時處理活動中發生的問題)在其中,這些恰恰是職業核心能力的內容。因此,教師應當動員、鼓勵、支持、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搞好第二課堂,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鍛煉機會。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院校樹圍繞培養目標,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科學統籌安排,制定相應制度予以保障。
(一)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
人才培養方案統領教學目標和任務,而課程標準是教師具體實施教學的指南。因此,院校應當按照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要求,科學制定人才培養規劃、課程標準,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納入其中,做出統籌安排,提出具體目標、任務和要求。尤其應積極創造條件,爭取專門開設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課程,培養配備師資,保障必要課時。
(二)教育培訓教師
首先,教學任務是由每個教師來具體實施的,而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只有讓每個教師都充分認識、深刻理解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才能激發教師自覺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積極性。因此,院校應對教師進行教育引導,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其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是一門科學,有其獨特的內容和內在的規律性,院校需要聘請有關專家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培訓,全面學習相關知識和教學方法。再次,院校應鼓勵、支持教師開展職業核心能力教學研究,組織經驗交流,不斷提升教師們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三)建立相應的測評考核機制
測評的目的在于檢驗教學效果,而考核的目的在于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績。測評考核一方面有利于發現不足,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教師嚴謹教學、學生認真學習,不斷提高教學成效。建立測評考核機制,應確保其客觀公正性和具體的可操作性,并嚴格實施,否則就失去了其評價標準的價值,就可能導致測評考核流于形式,甚至挫傷教師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積極性。
總之,職業核心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核心,是就業、創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基礎,是獲取成功的關鍵能力。加強職業核心能力培養,不僅是院校的重要任務和目標,也是每名教師的重要職責。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文.
[2]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組.職業社會能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3]遲成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職院校學生能力的培養[J].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8,(2).
[4]李飛.淺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與高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J].中國輕工教育,2011,(6).
[5]張蕾.思想政治理論課與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6]姚金海,楊火保.論思想政治課在高職院校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中的作用[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2).
(責任編輯:王友才)
本文為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法律類職業院校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課題批準號:2011GG2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G712
A
1008—6153(2013)05—0145—02
2013-09-11
張素蓮(1967-),女,山東菏澤人,大學學歷,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