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月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無錫 214028)
英語聽力理解是語言的輸入過程,是英語聽說讀寫基本能力之一,對于聽力者來說,這是一個信息的輸入過程,同時也是對信息做解碼的過程。但是,在英語聽力理解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障礙,包括文化背景方面的障礙和語言知識方面的障礙等等。針對這些障礙,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運用“語義三角”理論,可以找到其中的一些解決方法。
多年的英語學習和英語教學經驗,總結出來以下這些聽力障礙:
語音方面大的差異主要是指英語語音差異,無論是美式還是英式英語都有各種方言,沒有一種標準的發音。美式和英式英語的主要差異在于語音差異,表現在元音和輔音的區別上。語調的差異,包括降調、升調,總的來說,美國人說話的音域要相對狹窄,英國人的音域要相對寬得多,所以英國語調較為平緩,美國語調富有樂感。還有語速的差異,語速的快慢對學生聽力理解的影響很明顯。還有就是地區口音的差異,聽力者往往受到家鄉地區發音規律的影響,對一些單詞產生不正確理解。
文化知識廣義上包括文、史、經、政等各門學科,狹義上包括風俗習慣、行為準則、社交禮儀、宗教信仰等等。沒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是無法深刻的理解信息的。英語聽力材料中很多都是英美人撰寫,如果不能很好的了解他們的文化,在接收信息時,很容易產生困惑,而聽力時間又非常短促,無法通暢的進入到文化背景里,根本就無法順暢的理解篇章。
聽力時間緊、信息量未知、自信心不足等等,是直接導致心理障礙的主要因素。英語聽力不同于英語閱讀,信息可以反復的分析理解,聽力的時間短暫即逝,需要迅速撲捉。在高度緊張的情況下,是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和記憶力來進行聽力理解的。
語義三角理論表明,語言符號表達的是思想,思想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這三個要素緊密聯系。

圖1
這個圖形中,三角底邊右端是所指,是指客觀世界中真實存在的事物。頂端是思想指人類的思維世界或主觀世界的思想或概念,也就是意義所在。底邊左端的符號,是指人類創造使用的語言符號。其中,所指處于根本地位,因為從唯物角度看,客觀世界先于主觀世界,客觀對象是人類思想的物質基礎與核心,人類思想源于客觀物質,概念是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內化反映。
如果我們在符號和所指之間重點強調語音這個概念,那么又會出現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偏差而導致的誤解。所謂外部世界就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人的內部世界就是人通過自己的感覺器官與意識器官所意識到的全部有關主體與客體的內容。

圖2
如圖所示,有內部世界的語音形象以及對應的事物印象,與外部世界的實際語音以及對應的客觀事物之間是有偏差的,介于我們之前分析的各種障礙所導致。我們發現,語音形象、事物印象、客觀事物、實際語音這四個要素構成了新的語義四角,也就是說我們接受的語義不是間接的從聲音中得出的,而是從聽覺印象中直接得到的,這個聽覺印象存在與認知的過程之中。
結合語言學的研究、多年以來自己學習英語的經驗,以及自己實際的教學經驗,提出了幾點方法以提高英語聽力理解。
英語聽力是一個需要積累技巧的過程,在這個的過程里,要循序漸進的選擇不同的聽力材料進行訓練,掌握技巧,由簡入難。選擇題可以訓練學生通過閱讀選項,盡可能預知信息的技巧;問答題可以用來訓練學生篇章聽力理解的技巧,通過問題進行篇章分切的技巧。
鼓勵學生看英語電影,觀看的時候用紙條擋住中文字幕,可以留著英文字幕。對于經典的影片,多觀看幾遍,可以完全擋住字幕,進行聽力理解。通過觀看英文電影,能夠提高英語聽力的時候,可以積累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加強語感,增強文化感悟。
教師在進行課堂講解的時候,可以用簡單的圖畫,或者矢量圖解來進行聽力材料的預習。通過圖片事物形象,縮小事物印象和客觀事物之間的理解差異。這個方法,筆者在課堂上用過,效果很好,能縮小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差異,目前只做過選擇題的圖解預習。
總之,英語聽力訓練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一定要堅持下來,增強信心,用平常心進行聽力理解。
[1]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2]鄧旅萍.克服英語聽力障礙 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J].高教論壇,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