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湖北工程學院 武裝部,湖北 孝感432000)
在大學生中開展國防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加強國防建設,提高作戰能力的需要,也是國家賦予每個公民的神圣職責。它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國防觀念,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素質,有利于培養國防后備人才,促進國防現代化,提高國家防御能力。當前,世界局勢相對和平,多數大學生產生了麻痹、松懈的思想,認為世界戰爭不會再次爆發。因此,在大學生中開展國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增強國防教育對當代大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作為一名國防教育工作者,必須在國防教育的實現途徑上做足文章。
一本好的教材是開設好一門課程的基礎。因此,抓好國防教育教材建設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當前,軍事理論教材版本眾多,五花八門,當務之急是要組織精干力量編寫體系完備、內容規范、形式新穎、數據準確、用語規范、適合大學生使用的權威教材,并在此基礎上,注重軍事理論課程的內容向高層次發展,圍繞《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規定,結合各校實際,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種教學形式,豐富軍事課程內容,拓展國防知識,提高國防觀念。[1]
其次,按照國家規定把軍事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并建立考核機制。軍事課程是長期軍事實踐所積累的經驗知識,是通過特殊選擇和組織構成的可供傳授的學科體系,具有學科性和認識性兩種屬性。高校應把軍事課程作為全日制本、專科學生的必修課,按教學課時數設定學分,并將考試成績記入學籍檔案,提高大學生對軍事課程的重視程度,加深大學生對國防軍事課程的認識。
最后,發揮獎懲機制的導向作用,建立國防教育長效機制。為激發大學生對國防教育課程學習的興趣,提高大學生國防安全意識,一方面,國家教育部門可引入獎懲機制,逐步完善大學生國防教育檢查評估機制和跟蹤問責制度;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有關政府部門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國防教育軟硬件建設、經費使用和階段性成果進行聯合檢查驗收,以確保國防教育質量。
《國防教育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各級國防教育工作機構應當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做好國防教育教員的選拔、培訓和管理工作,加強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要建立一支專業化軍事課程師資隊伍,保證國防教育專業化水平。[2]高校要注重國防教育專任教師的選拔和聘用,按照與其他學科選人用人同樣的標準,嚴格選拔專業知識好、政治素質高、教學能力強的專門人才擔任軍事課程專任教師。同時,還應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適當引進教學與科研能力兼備的優秀教師,提高軍事理論的學術研究水平,以科研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這部分高層次人才可以從校內外相關專業、相關領域及相關部門中挑選學術帶頭人、教學骨干、專家學者和領導干部,兼職承擔一定量的軍事理論教學工作,通過“引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逐步形成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出成果的軍事理論教師隊伍。
其次,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培訓制度[2]。高校是傳授前沿知識的場所,教師應不斷掌握自己所從事領域的最新知識,因此,定期接受培訓,參加學術交流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應為教師的業務培訓和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培訓機制,定期對教師進行繼續教育,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選送軍事課程教師到軍事院校學習、進修,保證每位教師都能不斷地獲得最新的知識,完善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
最后,要解決好軍事課程教師的職稱評聘等出路問題。軍事課程專任教師應當與其他學科專任教師一樣,給予事業編制,結合軍事課程教師專業特點,根據他們的業務教學水平和科研工作能力,進行職稱評價、晉升和聘用,并享受相應的職稱待遇。[2]對愿意將軍事課程教學作為畢生事業,兢兢業業、工作出色、成績突出的軍事課程教師予以表彰獎勵;考核不合格的可以緩聘或低聘;經教育仍無改進的,堅決調離軍事課程教學崗位。
2013年1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達到5.6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2.1%。網民中,學生占30.2%,其中專科學歷占10.5%,本科及以上學歷占11.9%。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大學生是上網的主流群體。重視網絡陣地的國防教育開發,搶占網絡國防教育新陣地,是當前形勢要求的必然結果。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大學生從網絡獲取信息已經成為一種習慣,高校國防教育工作必須與時俱進,逐步拓展教育新途徑,主動適應時代新要求。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說:“誰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網絡,誰就擁有整個世界。”如果不利用好網絡這一平臺,不從網絡信息技術的時代特征出發,那我們就會失去陣地、失去學生,增強國防教育實效性的目標也難以實現。軍事理論課教學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新興工具,將傳統的封閉式課堂教學向課堂外延伸,以擴充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軍事課授課質量。這既是國防教育教學手段的創新,也是教育科學技術推進高校國防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式。現階段的網絡化國防教育形式主要有:一是建設國防教育專題網站[3]。從高校學生的思想實際出發,選擇一些知識性、趣味性強,對青年學生具有深刻啟迪價值的內容,運用現代電子技術,開發融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的超文本結構的電子教材,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增強吸引力。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交互活動[4]。比如,與知名軍事專家網上交流、開辟網站國防教育論壇,通過學生的留言,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解答相關問題,提高國防教育的實效性。[5]在新時期,我們要把網絡作為高校國防教育的新途徑、新陣地,不斷創新網絡國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達到增強高校國防教育實效性的目的。
目前,以實踐為主的軍事訓練和以軍事思想、軍事知識、國防理論為主的軍事理論教學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的主導方式,以時事報告、演講比賽、國防征文、專題報刊、成果展覽等形式作為國防教育輔助手段。除此之外,我們應該創新更多新形式,滿足90后大學生接受知識的特點。例如,可以利用當代大學生愛好網絡游戲的特點,設計出充滿趣味和讓學生產生成就感的,以國防知識、國防技術、國防歷史故事、軍事戰略等為內容的軍事網絡游戲,把少數沉迷于網絡游戲的學生從不良網絡游戲中拉回來;可以大力開展國防體育運動,如射擊、游泳、登山、跳傘、航模比賽等;可以組織學生參觀軍事博物館、戰史館、紀念館、烈士公墓、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以舉行英模報告會、老紅軍事跡報告會、高級將領報告會和國防知識演講大賽;可以設立“國防教育活動月”和成立國防教育社團、軍事愛好者社團等;可以利用重要日如“九·一八”、“一二·九”等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教育;還可以加大部隊與學校的交流互動,帶領學生走進軍營,參觀對外開放的軍事機構和部隊陳列室[5]。通過這些新形式,讓學生更直觀、更密切地與國防場館、英雄人物、國防事跡接觸,增強國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提高國防教育的實效性。
“居安思危,警鐘長鳴”。高校是培養新世紀專業人才的搖籃,是打造國防后備堅實力量的重要基地,因此,我們應該特別重視國防教育,不斷拓寬教育途徑,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最可靠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1]馬安勤,陳敏.高校大學生國防教育的意義、現狀與對策[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9(1):113-115.
[2]李公根,朱忠祥,朱書卉.專業化視角下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3(1):78-79.
[3]梁奉典.試論國外國防教育對我國的啟示[J].學理論,2010(3):115-116.
[4]吳曉鳴.論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創新[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4):135-136.
[5]李艷.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實效性探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