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農村小學語言教學中,口語交際教學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對口語交際課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認為課堂中只要學生能把單元練習中的口語交際任務完成即可,沒有把培養、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使口語交際課形同虛設。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授學生交際方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交際機會和空間,進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口語交際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全新要求,是以口頭語言為主要中介手段而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活動,通過聽、說雙方運用口頭語言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然而,目前的口語交際教學的實施和落實,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美好,從農村學校教育的現狀來看,老師和學生都存在諸多問題。
一、教師存在的問題
1.缺乏教學主動性。教師考核制度仍然束縛著口語交際教學的發展。目前,小學語文考試仍局限于筆試方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真實的評價。考試成績仍作為評價教師和學生唯一有效的依據,這種現狀,容易造成教師迷失育人方向,形成考就教,不考就不教的片面應試觀,因而弱化了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2.缺少創新性。教師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只重視話題內容,不重視交際習慣、交際目標。有些話題學生無話可說 ,更沒有交際的興趣。教師應該立足生活,著眼農村,把教材的教學要求與學生實際結合起來,重新整合、變通,讓學生有話可說。這樣既達到了教材的培養目標,又很好地利用了當地的資源。
3.缺乏主導性。教師只是言語交際的指揮者,沒有起到指導作用。隨著民主、平等的教學理念不斷形成,課堂中的師生關系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教師作為言語交際的積極參與者,已被廣為認同。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也比比皆是。可是教師只是言語交際的參與者,忽視了其在課堂中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因此喪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而使課堂缺乏縱深延伸,出現散而亂的現象,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生存在的問題
通過深入課堂和調查走訪,發現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令人堪憂。大都喜歡用方言土語交流,就是有的用普通話交流,音也不準,讓人聽起來很別扭。語言表達能力差,沒有中心,缺乏條理,詞不達意。不愿意發言,很少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缺乏說的內容,甚至“無話可說”。不善于清楚地、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說話語無倫次,不著邊際或不合情理,常用詞不當,存在重復、脫節等現象。對口語交際不感興趣,缺乏參與熱情。對自己沒有自信心,想說不敢說,怕說不好挨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
三、解決的策略
就目前調查的狀況來看,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正在削弱和萎縮,如何改變這種現狀?筆者認為,關鍵是要打破常規,轉變教師的觀念,加強指導,增強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在學生參與的興趣、時間、內容、方法等方面下工夫,從而讓學生想說、樂說、會說、多說,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激發學生的口語表達的興趣。一定的情境是學生增強生活體驗,激發思維與口語表達的環境條件和動力之源。所以,為了能使口語交際訓練生動有趣,讓學生愛說、敢說、會說,就應為學生巧妙地創設形象生動的交際情境和良好氛圍,激發學生情感,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地投入到說話訓練中去,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
2.為學生打開“話匣子”。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有話可說。
3.教給學生交際方法。在口語交際中,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交際方法,讓學生能說、會說、善說。在交際過程中,要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注重引導學生在交際中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從而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和舉止談吐、處事待人、表情達意、臨危應變等方面的能力。
4.讓學生有充分說話的機會。課堂是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說規范語言的主要陣地教師要重視課堂發言,把學生發言看作是一種特殊的說話練習,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有層次的訓練。
5.拓展交際空間。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而,口語訓練不能只停留在口語交際課中,還要延伸至課內外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合作、交際、游戲、探索等活動中發展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要培養農村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重點在引導,關鍵在實踐。教師要針對農村小學生存在的不足,對癥下藥。努力營造自由和諧的交際氛圍,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創造充滿愉悅的交際環境,激發學生的交際的欲望,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