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只有從學生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才能促進高效語文課堂。實現高效課堂有多種途徑,如師生共同編寫素材、實施問題驅動、合作探究教學、延伸輻射等。
[關鍵詞]生本;個性;課堂;高效
學生既是天生的學習者,也是重要的學習資源。課堂教學只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積極倡導學生的“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課堂教學模式,促進高效課堂教學。
高效理念下的課堂,學生可展示自己的個性體驗,積極參與討論,可以是知識的討論,可以是思想的交流,可以是方法的探究。“我有問題了”“我想”“我發現”“我有辦法”等成為課堂的日常用語。
高效課堂學習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課堂上學生圍繞一個話題閱讀、思考、感悟、討論。由于學生在課余作了充分的預習和搜集資料,學生在課堂上能在主問題的導引下,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多層面多角度去展示自己的學習所得,知識的覆蓋面已非我們常規的課堂所能達到。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正是在非線性主干循環體系中得到鞏固、發展。
高效課堂一切為了學生而設,問題來源于學生,討論交付了學生,使得學生的學習欲望得以激發,學習興趣得以調動,從而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展示自己的個性體驗。同時由于高效課堂教學的不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采用以讀引讀的方式引申開去,使得學習的內容始終是新鮮的,學習的激情始終是高昂的,課余進行自主學習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如何實現高效課堂是值得廣大教師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師生共同編寫學習素材
高效理念下,學生、教室、社會、教材都是教學資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發揮教師、社會、教材的資源優勢,有機地整合教學資源,形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這樣的學習資源既抓住了知識的出發點,也抓住了學生的情感興奮點,將為學生所喜聞樂見。如初三上學期,教師可不急于授課,而是先讓學生利用幾天時間看完第五冊教材,通過討論選出可讀性強、語言文字規范的優秀篇章,同時讓學生推薦教師喜歡的文章,兩相整合,編寫成校本教材。校本教材選用的文章有的來源于課本,有的來源于報紙雜志等課外讀物,有的來源于優秀作文選甚至是學生自己的習作。這些教材符合學生的實際,通俗易懂,生動有趣,意蘊豐富,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調動,能主動去閱讀,大膽去討論,教師只須略加點撥,學生就能學懂,能力也從中得到培養。
二、以問誘問,實施問題驅動
問題驅動就是在接觸新內容時先給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個人或在小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運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這種帶著問題的探究方式可以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方法定步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克服了傳統課堂教學中的“一刀切”的現象。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提出相關的問題。隨著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得到全面發展,學生的情感氣質得到熏陶,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主題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那么教師可反問一句:為什么我們一家不敢認于勒呢?學生對文本就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和體驗了。認為設置問題驅動,不僅喚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思想情操深受熏陶,這是一種形式的人文關懷,也是語文課人文性的體現。
三、合作探究,尊重個性體驗
合作探究是高效課堂教學的基本學習方法,它貫穿于高效課堂中。高效教育認為,討論合作探究是課堂教學的常規,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很多是可以通過討論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取得的。而討論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與文本對話,尋求文本的意義,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學以致用,高度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如在學習《談骨氣》后引導學生圍繞課后思考練習題四的材料展開了討論,不少學生認為那個打工仔不向外國老板下跪,體現了他的骨氣,也是民族氣節的體現。可是就有一位同學大膽反駁,提出了這么一個問題:好漢不吃眼前虧,先下跪,后發奮! “大丈夫報仇,十年不晚!”學生是個鮮活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經歷,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認識,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
四、延伸輻射,以期“不教而教”
高效課堂的最終目的是“先學后教”,很多的知識,都是得法于課內,學生素養的形成最重要的還在于課內。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以生為本,使他們在渴求中求知,在挑戰中完善自我,這正是高效教育所要達到的目的。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