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課,是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模仿,教會學生善于模仿的方法以及開辟科學模仿新途徑。
[關鍵詞]作文教學;作文指導;模仿;創新
很多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總是覺得難以下筆,即使寫了,他們的內容也讓人覺得不知所云,缺乏亮點。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也就產生了厭煩情緒,學習作文的目的也無非是應付考試。教師在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能夠完整地表達出內心的想法,同時達到一種讓人感覺美的過程?模仿是作文教學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一、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學會模仿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核心,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核心。”但筆者認為,作文課,不是培養作家的課,作文要讓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提到作文,許多學生往往唉聲嘆氣。作文難在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情可抒。那么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心理,使他們愿意寫作、樂于寫作,筆者認為,作文也應該是從模仿開始。
模仿,是人類一切學習活動的基本方式;模仿,也是人類一切智慧的源泉;模仿,同樣是人類的一切創造之母;模仿,更是我們人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為什么我們面對這些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學生,卻要拒絕模仿、躲避模仿、害怕模仿呢?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今天的教學提倡素質教育,就是學生要有創新能力。
二、學生學會善于模仿的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了將閱讀教學與學生作文聯系起來。有時即使教師進行了作文指導,學生依舊難以寫出好的作文來,而從“范文”中去尋找作文的方法,將語文教學的讀與寫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所學課文得到寫作的啟示,尋得作文的方法。這樣也未嘗不可,不僅能更好地去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對作文由畏懼到喜歡,并通過對“范文”語句、段落、形式、結構的模仿進行創造,最終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1.通過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模仿的欲望。作文教學中的模仿寫作,就是指導學生在較多地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模仿課文的某些寫作特點或某一部分進行寫作。學生寫作,對生活雖有某種感受,對寫作也有一定欲望,但缺乏寫作資料積累和寫作表達能力。
2.從課文找契入點,滲透作文訓練,提高綜合運用能力。每篇課文都有各自的特點,這就需要教師找準文章特色,抓住切入點。而語言和想象的訓練和模仿是我們每次訓練的重點。語言,是寫作的基礎;有了典型的材料,如何加以利用組織,做到描繪其景,抒寫其情,這就需要在語言上下一番功夫。當然,語言的訓練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模仿語言習作,用來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技巧的能力。模仿習作,是學生作文的低級階段;仿作,是把學生引進寫作之門的一種手段;但是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僅僅依靠模仿是不行的。從作文教學的實踐中,我們得到的經驗是:作文不同于寫字的臨帖,作文也不同于畫畫,作文是學生語言綜合能力的表現,所以,單單地讓學生模仿寫作,這也是不完整的。
三、開辟科學模仿新途徑
模仿是豐富多樣、靈活多變的。模仿不是遏制學生獨特個性和創新思維的,恰恰是學生張揚個性的內在需要和培育創新思維的有效路徑。關鍵是看我們能否科學有效地運用好“模仿”這把“金鑰匙”。下面就模仿的靈活運用提出幾條建議:
1. 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看待范文。
2.要盡力打破單一模仿的格局。
3.要把模仿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4.要為學生開辟自由模仿的空間。
創新和模仿要相互調和,提倡作文教學要以“模仿”為核心,并非是反對創新和個性,要為學生“表達個性和自由創新”搭建有效的學習路徑。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