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習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開拓思路,引發聯想;活動為先,先說后寫;激勵信心,呵護創意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習作;激發興趣;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師對學生習作的有效指導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重要一環。為此,要為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有表達的欲望;要重視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要考察學生占有材料的豐富性、真實性,也要考察他們獲取材料的方法,如讓學生多參加一些活動,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可寫;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例如,是否有寫作的興趣和良好的習慣,是否表達了真情實感,表達是否得體恰當,要細心呵護學生的創意表達,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鼓勵。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借助實物、圖像、小品表演等方法創設情境,在創設的情境中拉近學生與習作訓練之間的距離,調動學生表達傾訴的欲望。如,在指導三年級學生編童話時,筆者以月亮姐姐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通過播放動畫圖片,讓學生認識童話世界里的小伙伴,使學生融入童話世界中,再讓學生擺擺玩具,用手中的玩具編故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為學生創編童話故事作好了鋪墊。
二、開拓思路,引發聯想
注意引導學生追憶生活。如用拉家常,觀紀錄片、圖片、照片,看自己的日記等方式喚起學生對往事的回憶和情境的再現,注意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可以通過具體的事物或語言描述,讓學生從眼前的某事某物展開想象,喚起體驗和感受。如,布置想象習作《我變成了 》,在示例中,筆者通過充滿感情的語言,描述自己變成了云兒,去西南災區賑災,再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自己的實際談愿望,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學生的想象自然也精彩紛呈:有的變成了本領高強的孫悟空,去幫助別人;有的變成了美麗的花草樹木,去綠化環境;有的變成了清涼可口的茶水,去關心老師……
三、活動為先,先說后寫
教學中可利用天時地利的機會引導學生寫出真實生動的作文。例如,有一次,下了一場大雪,看到美麗的雪景,筆者精神一振,何不讓學生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一聲令下,孩子們如快樂的小鳥般飛出教室。他們在操場上,在草地上,滾雪球、堆雪人、打雪仗……待孩子們玩夠了,也玩累了,回到教室,教師可讓他們說說玩雪之樂,孩子們競相舉手,有的說,玩雪心情興奮迫切;有的說,玩雪過程快樂有趣;還有的說玩雪之后還回味無窮……隨后教師可以進行點評,在師生交流點評之后,學生習作《雪趣》已是水到渠成。果然,三年級的學生寫的這篇習作非常精彩,有的學生寫了四五百字,筆者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了他們的快樂。
四、激勵信心,呵護創意
習作教學中,注意采用各種形式,創設寬松的習作氛圍,多讓學生自我展示,互相欣賞。教師要善于在學生自由表達的過程中,及時捕捉學生有創意的表達,細心呵護學生的創意表達,切實讓學生體驗到成功、進步的樂趣。一次,筆者批改學生的習作《啊,我發現了》時,驚嘆于學生如此細心的觀察:發現雞晚上睡覺是一只腳立著,發現狗生病了會自己找藥吃,發現冬天睡覺脫衣服摩擦會起電,發現水在陽光下反射的光像小精靈一樣跳躍,發現媽媽愛美了,發現同桌學習有進步,發現學校環境更好了……在習作賞析課上,筆者便大力贊揚學生們的創意表達,使他們體會到習作成功的樂趣。
通過習作的有效指導,學生的習作興趣更濃厚了,習作能力也有了較大提高,不再視習作為難事,能夠說真話、述真情,大膽表現自我,張揚個性。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