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課堂教學,把創新意識貫徹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用科學的方法對學生加以訓練,激發學生好奇心,改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設計數學“開放題”,鼓勵學生進行創造學習,讓學生主動地發展自己的創造性素質,培養他們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創新
創新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當前新課改中的重點和亮點,作為基礎教育的小學教育,要把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擺在重要地位,這是小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而小學數學是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學科。教師必須從課堂教學抓起,重視和加強對小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這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之一。
一、激發學生好奇心,使其產生創新的欲望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
激發學生好奇心是培養創新意識的前提。“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引出探索的欲望來。例如,教學“年、月、日”這一課時,筆者用故事導入新課:“小明今年12歲,已經過了12個生日,爸爸今年37歲,只過了9個生日,小明問爸爸:‘你過的生日為啥比我還少?’爸爸笑著不回答,讓小明自己想。小明想了很長時間也沒想出為什么。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學生們都很疑惑,這時教師抓住時機又問:“你們想知道其中的奧妙嗎?”繼而導入新課。這樣的教學方法,新穎恰當,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喚起了學生創新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創新欲望。
二 、改變教學模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與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要有創新意識和改革意識。在課堂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拿出新的教學模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學生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升華理論知識。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獨立總結,印象深刻,學生在觀察操作中找出了學習新知識的途徑,而且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改進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活動是培養創新意識的策略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方法是關鍵,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各種再創造活動,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識特點和認識規律,努力對數學知識進行篩選、提煉和組織。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
1.學生動手操作。對于生活實際引發的新知識教學要盡量提供原形,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獲得知識的深刻印象。例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讓學生準備好各種圖形,通過親手操作,認識到誰是對稱圖形,誰的對稱軸有幾條,可以怎樣對稱,這是教師講多少遍也達不到的效果。學生自己操作實踐,有效地培養了獨立創新的意識。
2.注重獨立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教師應放心大膽的讓學生去嘗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使學生在獨立思考中學會思考,掌握思考的方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四、設計數學“開放題”,是培養創新意識的保證
對于一個問題,所求的答案往往不與他人相同,總有新想法,且很獨特,就屬于創新意識的基本表現。在設計課堂練習時,除基本練習外,還要適當設計一些開放題,為學生的積極思維創設豐富的問題情境。
1.一題多解的訓練。一題多解有兩個含義:一題有多種答案和一題有多種解法。例如“你最多能用幾種方法解下題:‘計劃修一條240米長的水渠,前4天修了80米。照這樣計算,修完這條水渠還需多少天?’”此題可能有以下幾種解法:240÷(80÷4)-4、(240-80)÷(80÷4)、4÷80×(240-80)、4×(240÷80)-4 ,設修完這條路還需 X 天,評價時,教師不要輕易評定某種方法的優劣,而要從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水平出發溝通聯系,讓學生自由取舍,選擇適合自己的最優方法。
2.一題多變的訓練。設計一些條件不完備的習題,讓學生補充條件或補問題,一題多變。例如,“果園里有梨樹120棵,__________ ,桃樹有多少棵?”或把問題改為(1)兩種樹一共多少棵?(2)梨樹比桃樹多多少棵……這類題包含多種結果,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探求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