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作為一名體育工作者,應該不斷努力學習、鉆研,轉變觀念,提升自我,加強教學研究,以滿足進行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要以高尚的師德、正確的言行和良好人格魅力去感召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體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轉變;提升;體育課
一、轉變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念,提升專業水平與教學能力
1.提升人格魅力。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那么要如何才能做到讓學生“信”你呢?首先,教師要有較高的政治方向和信仰,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敬業精神產,中小學生可塑性、模仿性極強,他們對教師尊重和信任,隨時隨地向教師學習,把教師當作自己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者。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不斷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博學篤行,為人師表。其次,教師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知識,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唯其自己有智慧的火種,才能點燃學生的智慧。教師也要了解相鄰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內容更豐富,更有說服力,才能融會貫通,得心應手,有效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2.扎實的基本功。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教學儀態端正規范,口令指揮清晰洪亮,動作示范準確到位,課堂組織有條不紊,處理突發事件冷靜合理等等,這些過硬的基本素質,能引起學生的羨慕和佩服,使學生產生躍躍欲試的沖動。在教學中筆者深感體育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基本功才是上好體育課的保證,也是讓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基本條件。
3.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教無定法,教學有法。在教學過程中只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征、運動規律、教學規律等,所采用的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都是有效的方法。為了讓學生喜歡學習某項運動技術,盡快掌握運動要領和方法,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加工,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個體差異,創造性地采用教學手段和方法讓學生樂學、愛學。如武術的教學,如果一味地按部就班地一招一式的進行套路的教學,既枯燥又無趣,學生肯定不愛學也學不好。而采用分解式的攻防練習,學生在對抗練習中體會學習武術含義的同時也掌握了一項生活的技能,這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讓學生體驗運動的成功與樂趣。成功的體驗是樹立學生自信心的關鍵所在。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歸根結底在于不能課堂上獲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在體育教學中,如果學生對某項活動感興趣,那么他們的學習情緒就高漲,精力也充沛,在練習過程中,盡管是滿頭大汗也不覺得累。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認真備課,分析教材,在教會學生熟練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多設計對抗性、競賽性的練習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它不但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成功的體驗與樂趣,同時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個人的特長,為集體爭光,培養學生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及克服困難、勇于進取的優良品質。
二、貫徹“學生為主體”的精神,大力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
1.真誠實意“愛”學生。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不管你是教哪門課的教師,還是哪一類型的教師,始終要求教師首先必須要愛學生。熱愛學生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起碼的要求。小孩子的體力和心理都需要適當的營養,有了適當的營養,才能發生高度的創造力。人在小學階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師愛能營造和諧溫馨親切的師生關系。在這種關系中學生不僅樂學,而且個性會得到發展,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對孩子多一些理解、信任、尊重、寬容,少一些批評、埋怨,可使學生產生信賴、仰慕和感激,進而去追求成為教師所導向的人。所以教師必須真誠實意“愛”學生, 這是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的首備條件。
2.同水平線“看”學生。學生是完整的個體,有其思想,雖然不成熟,但是其思想是原始的,純潔的,善良的,可塑的。他們渴望得到平等的對待。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最值得信賴的,但往往卻因為教師將自己置于一個高高的位置,構建起彼此之間的無形墻。要深入理解學生,要耐心、熱情地關懷學生,平易近人與他們做朋友是最好的方法,你可以與學生一起學習和探討,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小大人們”。教師與學生談話,居高臨下,冰冷的態度,空洞的說教,一味的批評,都會導致學生的厭惡情緒,害怕你,遠離你。所以,教師要放下架子,蹲下身子用愛心感化他們,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樣在相互尊重的情形下,在和諧的氛圍中,更有利于開展教學工作,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3.巧妙機智“激”學生。要學生喜歡教師,教師要做到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對體育有興趣了,才會信任教師。心理學研究表明,激勵和需要、動機有密切關系,當產生某種需要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一種不安的緊張的心理狀態,這是激勵的起點,在遇到能夠滿足需求的目標時,這些緊張心理狀態就會轉化為動機,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向某種生理、心理上的滿足了,又產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為和激勵過程,如此周而復始,延續不斷。學生的學習是有動機激起和推動的,學習興趣是內部動機中最活躍的成分,是推動、激勵學習最有效的動機。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