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要有堅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一定的技巧水平,能使所教的對象通過體育教學,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的發展。一堂體育課的練習密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準確地預計體育課的練習密度,就成了一個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決的間題,而這個問題在工作中往往是難以掌握好的。
[關鍵詞]體育教學;實效性;密度
體育課的密度是指課內各項活動合理運用的時間同課的總時間以及各項活動之間的比例關系。如:中學體育課一般為45分鐘,合理運用時間為41分鐘,那么,課堂密度為41/45×100%=91%,課堂時間可分為教師指導、學生練習、組織措施、觀察與幫助等。課間各項活動占多少時間沒有固定的比例,但從體育教學過程特點和任務出發,學生的實際練習和教師指導活動應占主要成分,力求用最少時間進行組織教學并減少其他不必要的休息時間。如:學生練習時間為840秒,那么一節課時間合成秒后即:45×60 = 2700秒,計算學生練習時間與上課總時間比例,演算公式為:(學生練習時間)÷全課時間×100 %=(840/2700)×100%=32.1%
科學預計一堂初中體育課的練習密度是一項較復雜、較細致的工作,它受多因素的影響,要準確地預計課的練習密度,就必須掌握與此項工作有關的一些問題。
一、 要了解情況
教師在預計課的密度前,應深入調查研究,充分掌握學生情況,另外還要了解同時上課的班級教學內容和所需的場地、器材情況,課程性質及其他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合理的練習密度,提高預計課堂練習密度的準確性。
二、鉆研教材
根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認真鉆研教材,首先要明確教材的目的意義,分析教材的特點,再進一步認真研究教材的關鍵和難點,注意前后課程教材之間的聯系和本次課與不同教材之間的關系。然后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教學重點和難點、任務、內容、要求、步驟、教學條件以及所需要采取的組織教學等措施。深入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和潛力,提高課堂的組織水平,便于教學。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技巧,突出重點,示范正確,練習與休息合理交替。要善于運用練習法的競賽因素,加大密度,力求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以便科學地安排課的練習密度。
三、 教師要有第一手教材
教師制定教學練習密度,要根據自己所制定的組織教法,針對每項具體教法措施,要逐個親自體驗(或指定的中等水平學生),同時記下時間,全面然后結合對象特點和場地器材條件,決定每項練習次數,將一次練習時間乘以該項教材總的時間,所得的商是該次課的練習密度。
凡是課中有目的用于身體練習的時間,均應做練習時間,而把握練習密度的計算尺度是準確預計課堂的練習密度的關鍵,我們可以認為:組織實施所用的時間不應計算在內。凡是在課中有目的的用于學習、復習、鞏固、提高技術、技能、強健身體、增強體質的練習時間,均看作練習時間。
常用的初中體育教材我們可以分為(確定練習時間): 田徑運動:起跑項目從預備姿勢開始(起跑的各種姿勢),到終點緩沖結束,我們看作是練習時間,而從終點歸隊時約定或跑交替或慢跑也應視為練習時間。
跳、投項目:以開始姿勢到離開沙坑,投出器械后身體恢復正常姿勢練習時間,兩項練習出入隊,在平地上做跳躍(無沙坑)或不持器械的徒手練習以及收拾器械要求跑步也均為練習時間。
體操運動:基本體操徒手或輕器械運動,做動作算練習時間,要是講練結合的過程算練習時間,技巧、支撐跳躍、單杠、雙杠等從開始姿勢到結束姿勢算練習時間。球類運動中的單個動作教學由開始到結束算練習時間,而教學比賽整個過程為練習時間。游戲、冰雪活動,整個過程都算練習時間,冰雪包括堆雪人、打雪仗、各種雪地游戲、雪地對抗、雪爬犁),速度滑冰、冰球、滑雪也是同其他一樣,由開始到結束算練習時間。武術、單個或成套動作從開始到全套過程都算做練習時間。素質練習,各種靜止用力的動作練習均算作練習時間,如單杠的屈臂懸垂、倒立、雙杠支撐、燕式平衡、武術中的靜止用力動作等。重復或循環練習時,整個過程算練習時間,但中間停頓或中斷應算練習時間。 初中體育教材很多,以上是主要內容,每項根據教材、內容、技術、學生特點及教學條件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時間與運動量。實踐證明:合理地預計體育課密度,并在教學中應用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首先是由于內容安排得緊,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上課的熱情;其次是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運動量,使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課教學,在身體形態、機能素質方面都有所提高。所以,合理地預計和使用好課堂的密度,是體育教學充分得到實效性的關鍵。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