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教學中,通過廣泛流傳的激動人心的音樂作品,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顆夢想的種子,點燃了他們的人生理想,使他們在未來歲月中結出豐碩的果實,并在教師引領下,接受美德的熏陶。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藝術美
音樂教學既是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也要通過藝術形象和激情方式形成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音樂課不同于其他學科,其教學內容形象而且優美,其重要載體——歌詞,具有詩一般的語言和美麗的意境,記錄了一個民族和人民的歷史與情感記憶,在潛移默化和藝術欣賞中達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在日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藝術與思想的結合,巧妙展開內容,引領學生在學習藝術和欣賞美的同時,在思想道德上也得以提升。
一、通過歷史歌曲,讓學生了解中國史
要追尋我們民族美好的未來之夢,就應該讓學生知道近代中國人經歷的任人欺凌和不屈不撓奮斗的歷史,以此增強對未來的信心和力量。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這些內容,與學生一起感受,達到一種情感的升華。如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深沉悲傷的旋律中,讓學生把自己與王二小相比較,王二小從小沒有上學的機會,只能放牛,而日本侵略者連這個機會也不給他。無限低沉的旋律引起學生的共鳴,讓他們認識到,未來中國夢的實現,是建立在先人用鮮血和生命奮斗的基礎上,沒有他們在漫漫長夜中追尋、奮斗和犧牲的歷程,就沒有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培養學生愛祖國的情懷
音樂教學的另一特點,就是塑造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形成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深化愛祖國的情懷,同時讓他們內心世界開闊而陽光,產生生活和追求的激情。如果一個年輕人失去了愛國的情感,沒有一顆“中國心”,那也就失去了人生奮發追求的動力。在課堂上,教師要更多地引導學生接觸積極向上的東西,以此激發學生的人生活力。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那首國人皆知的《我的中國心》了,歌曲里無論是長江長城還是黃山黃河,都是引起學生對國家和民族認同的共同標志。每次課前,筆者常常把這首歌作為預奏的歌曲,在教室中回蕩,學生在無形中把信念凝聚在共同的一顆中國心,愛國的情緒得到了永久的沉淀。除此之外,筆者還重視那些調動學生正面情感的歌曲。如那首人人熟悉的《讓我們蕩起雙槳》,優美的旋律,悠揚的樂曲,陽光的心態,樂觀的心境,追求的力量,都在一遍遍的詠唱中被激發了出來。
三、通過音樂作品,引導孩子形成遠大理想
在教材以及日常音樂作品中,有很多催人奮發的勵志內容,充分發揮這些作品的教育感染作用,對于引導學生的理想方向大有好處。很多教師在學生時代就熟悉的那首歌曲《光榮屬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它曾經風靡大江南北,激勵了成千上萬的人努力學習,頑強拼搏。迄今在各行各業上出類拔萃的人才,多數就是沐浴著這首歌的光輝成長起來的。學生以這種心態迎接未來,就會勇敢接受生活的挑戰,也讓自己變得樂觀而堅強。這種健康心態和人格的形成,對于孩子未來的追求之路,無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音樂教學中,通過這些廣泛流傳的激動人心的音樂作品,充分調動學生心中一顆顆夢想的種子,點燃了他們的人生理想,使他們在未來歲月中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并在那美麗的“中國夢”的引領下,走上追求和奮斗的人生之路。這相比單純的藝術教學,無疑飛躍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產生了更為有效的教育效果。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