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很多學生寫作能力差,缺少寫作的興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閱讀經典美文,鼓勵學生寫作。通過認真觀察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關鍵詞]真情實感;興趣;觀察;激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愉快學習,輕輕松松地寫作文,學生在寫作時才能有話可寫,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作文興趣呢?
一、美文美讀,激發興趣
好的文章能給人以啟迪,給人以力量。學生寫好作文的動力,來源于他們對文學的愛好,對文學作品內在美感的追求。當代名家名作是現代文的典范,學習優秀范文是學習寫作的必由之路,教師應有目的地選取篇幅短小、生動感動人的文學作品內章(包括課文)給學生朗讀,有感情地朗讀,營造一種令人向往的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閱讀的過程是聽和讀的結合,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讓他們從別人的作品里得到感動,與作者的感情共鳴,然后產生寫作的欲望。學習朱自清的《背影》時,一位教師用深情而低沉的語調朗讀課文,學生會被當時的氛圍所吸引。結束的時候,學生鼓掌致意,顯然他們是被作品里深沉樸實的父愛和作者優美而傷感的情感所感動。教師尋找到了激發學生寫作的契機,于是啟發學生講述他們自己的父親平凡樸實的故事。一位學生的講述讓教師很感動,讓其他學生也受到了一次父愛教育,體會到了父親的平凡和偉大。這時,教師告訴學生,你們愿意把自己的父親寫下來嗎?也許學生的文筆會比朱自清的遜色,可是他們的感情是純真的,一定不會比別人遜色。這樣一來,學生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不斷增強寫作興趣,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激發創作欲望
生活是進行文學創作的源泉。不論寫什么文章,都離不開生活的沃土,作家無一不是先深入生活后寫作出優秀作品的。中學生更應該扎根生活,因為他們還只是靠著自己對世界有限的認識,去寫人生百態、,往往會感到“囊”中羞澀、捉襟見肘。那么怎么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收集寫作的材料呢?教師可告訴學生:生活中無處不是美,只要有心,動情地去捕捉。教師引導學生觀物、察人、品事,教育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有一位教師把當天觀察到的事例說給學生聽:坐公交車,中途上來一位抱著嬰兒的婦女,這時車上沒有座位。一位年輕的的小伙子主動讓位給她坐,這說明當前還是有很多人不忘中國傳統美德。用心把這些故事寫出來就會是一篇好文章。這樣的故事其實還有很多,主要看學生是否用心去觀察,去尋找,去發掘。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己身邊那些值得說的人或事講出來,讓大家討論。因此,只有下苦工夫培養學生觀察力,才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三、教師“下水”作文引導
作文備課應放在幫助學生解決寫什么和怎樣寫兩方面,特別是學生看到老師也在和大家一起動筆,寫作的興趣就會大增。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多“下水”。但并不是每次都要寫完整的一篇,可以寫一個片段,作為示范,而不能過多地講那些空洞的寫作方法。
四、善于激勵,保護學生的寫作的積極性
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在教學作文時,教師可做到多表揚,少批評。對優等生的作文要從嚴要求,防止他們產生驕傲自滿情趣;對后進生的作文,要放寬要求,對他們使用了一個好詞或一個好句,甚至是一個好標點都可以給予肯定和表揚。同時,教師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激勵他們上進,同時增強他們的作文興趣。
學生的興趣是學習的入場券,能激發學生去獲得成功;成功又反作用于興趣,鞏固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覺得寫作文有趣,又嘗到甜蜜的果實,那么他們會對作文更感興趣。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