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師的習作批改直接影響著教學成效。教師應根據小學生心理特點,通過尊重學生,以“對話”批改方式加強師生交流,架設師生之間“愛”的橋梁,促進習作教學成效的提高。
[關鍵詞]習作批改;情感交流;教學成效習作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尤其重要,也是最令語文教師頭疼的大事,時常聽到同事抱怨:現在的孩子啊,讓他說一件事,頭頭是道,讓他寫呀,簡直是胡扯,且錯別字連篇。還不謙虛,辛辛苦苦幫他批改的作文,根本不起作用,只看一下分數就了事,真是沒法教了……這樣下去,習作教學便會成為語文教學的“死結”——學生怕寫作,教師怕批改。
究其原因是:教師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對孩子的“作品”進行“大刀闊斧”地批改,孩子的自尊心大大受挫,自然也就失去了習作的興趣。
那么,如何能讓學生認真去看評語,并從中受益,進而提高習作教學成效?
一、尊重學生的獨特創作
小學生生活閱歷淺,習作只是他們喜怒哀樂情感的表達,但從本質上看,又是孩子一種獨特的創作。在他們看來,努力寫出的就是自己大作。送給老師批改,是指望得到肯定甚至贊揚,且從中汲取更多力量。如果修改過多,持過多否定態度,會使學生喪失自信,還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批改產生誤解,甚至反感。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獨特的“創作”,并給予適度的欣賞,以激發孩子的習作欲望。
二、以“對話”的形式批改學生的習作
對話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教學中建立一種“對話”關系,在雙方的交流中完成教學任務。作文批改本身就具有交流的特征,是教師和學生在“對話”、交流。學生的作文是內心的表白、情感的抒發,教師的批改則是思想的啟迪、感情的疏導。
學生作文本上的那一道道殷紅的筆跡,都應該是教師心血的澆灌。達到了這種境界,那么學生便會覺得寫作文是一種娛樂,教師批改作文也將是一件愉悅的事。如:在委婉地指出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的同時,再注入一股強大的“愛”的暖流。這樣,才有可能得到學生的重視和回應,從而完成心與心的交流和直接對話。教師收獲的將不只是學生作文的提高,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性等多方面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讓 “愛”架設橋梁
要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調動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教師在批改中要以正面誘導,表揚為主,盡量避免批語的“冷漠”面孔,可嘗試用如下的評語:“我為你的成功而喝彩,你的成功就是我的收獲!”“你的見解很獨特。特別的你,總會有特別的見解。”“希望下次再給我一個驚喜喲!”
師生在這種心與心的交流中,學生會逐漸敞開心扉,在作文中會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或是師生誤會而產生的偏見,或是家庭不和而產生的煩惱……這樣可以大大拉近了師生距離,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有一位教師針對這次評改,特別注意了評語的設計,運用了對話的形式,加入了許多人性化的東西。比如一位學生的一篇《爸爸媽媽,我愛你們》,說的是自己父母離異后,對父母的誤解,通過教師的開導,明白了爸媽的愛是多么深,并分別給爸媽打了電話,表達了對他們的愛。這位教師對這篇文章的評語是這樣寫的:讀了你的文章,老師可真為你高興——長大了,懂事了。你是個堅強、樂觀的孩子,有一顆善解人意的心靈。相信你會不斷努力、加油的!
當然,像這樣的佳作很少,多數習作還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教師除了誠懇地提出修改意見外,也盡量從中挖掘亮點,給予表揚,激勵學生。如《那一次,我哭了》,寫的是爸媽為孩子成績不理想而吵架。字跡潦草,語句不通順,標點的運用也有些亂。教師在評語中寫道:能進行自我批評,說明你很懂事。別難過,老師相信你通過努力,成績會進步的,爸媽也就不會吵架了。
教師這種投入情感的批改方法很快見效了,該生的作文質量整體提高了。有的學生竟然在教師的評語后 “回復”,學生們在這種快樂回復中成長著。
沒有情感的教學是身心疲憊的,也是徒勞無益的。教師在習作批改中投入情感,架設起師生之間“愛”的橋梁,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作文水平,還可以增進師生的情感,對教育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