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知識已滲透于生活中的各個領域,體現出其廣泛的應用性。教師通過在課堂實踐中常常運用的幾種教學方法,闡述數學無法比擬的魅力,使學生了解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關鍵詞]數學魅力;創設情境;數學價值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廣泛應用于現實生活。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才能夠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的現實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應該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嘗試突破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從生活中選取、提供各種教學素材,從課堂教學入手,讓學生們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融會貫通地學習新知識。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價值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所以教師要創設一個真實的情景,把解決數學問題變成一個具有挑戰性、探究性的學習過程。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進入課堂,使學生覺得所學習的內容和實際生活相關,是生活中急待解決的問題。以教學“克與千克”為例:
1.課前先讓學生去調查超市中商品的重量。學生通過對商品的調查,感受不同物品的不同重量,對物品的輕重有初步的認識,為學習“克與千克”這兩個概念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中再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稱一稱書、文具盒、練習本等各自物品的重量,然后教師再出示指定物品,請學生猜猜物品重量。意見相悖的學生會興趣盎然地互相反駁估重,使學生思維一直處于亢奮之中,從而達到以導激情的目的。
3.課后讓學生測量家中物品的重量。學生在初步認識“克”與“千克”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對此概念的印象。
通過創設這些情境,把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引進數學課堂,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一種非常興奮的學習狀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注重實用,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了解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教師將生活中學生熟知的內容引入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的場景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關聯。整個課堂運用生活中實際出現的具體問題,精心設計了分層練習題,利用生動活潑的游戲,進一步加強對新知識的掌握。解決了如此一系列的實際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成就感。這樣的活動可以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三、交流合作,使學生在參與中感受數學文化
根據小學生爭強好勝、樂于助人的特點,教師可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在互動中,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精神。
教師在教學“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時,可進行模擬“超市購物”活動,給學生充分交流的空間,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更加活躍。學生們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得出合理的結論,感到集體的力量超過個人的力量,通過互助獲得成就感,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又培養了學生樂于合作的習慣。
四、培養興趣,讓學生在創新中運用數學能力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促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有效手段。教師可把課堂設計成虛擬的生活場景,讓學生運用課堂里所學的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大顯身手。通過這樣的練習,既可以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能使學生體驗到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愉悅和成功,為學生成人后走向社會、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學生們在大膽的討論之中,提高了他們的數學創造能力,調動了學習積極性,激發了興趣,在玩中學到了應該學到的知識。
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只有貼近學生的生活,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才能真正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感悟到數學的魅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