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要結合數學教材的重點、難點以及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知識的相互轉換、動手操作和變抽象問題為具體實踐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不斷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關鍵詞]數學教學;激發興趣;課堂創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知傾向。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可以發揮80%以上,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學習也是如此。《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把數學課程改革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及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機結合起來,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程改革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傳流走向創新,從而達到改革的目標。
一、知識轉換,誘發興趣
轉換是解決數學問題中的一種有效策略,是數學思維中最活躍和實用的一種方法。教學中,教師要巧用知識的轉換,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動手操作,調動興趣
動手動腦實際操作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表現,是學習主體所必須具備的品質和條件。教學中,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新精神。
例如,在教學“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時,可讓學生親自測量出物體(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數據進行計算,同時進行比較。在講解求圓周率時,可讓學生拿出不同直徑的圓,分四人一組親自做實驗,教師巡視指導,通過測量、計算、實驗得出結論。
三、抽象變具體,提高興趣
抽象問題的解答,令學生十分頭痛。教學時可根據教學內容,教師啟以之法,導之得當,把抽象的問題具體、直觀化,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大有裨益。
例如,可利用線段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
從上面線段圖可看出:足球占3份,籃球占2份,也就是籃與足球的比是2:3,即籃球有8個,足球有12個。
很明顯,小華占5份,小明占3份,小華比小明多60枚,小華比小明多5-3=2份。先求出一份,60÷(5-3)=30(枚),可得出小華30×5=150(枚),小明30×3=90(枚)。
總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前提。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以及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也會更加豐富。通過以上幾種化抽象為形象的教學,不但能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