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練習的設計要體現出一定的梯度,盡可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有各自不同的收獲,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數學;課堂練習;教學課堂練習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鞏固和消化在課堂上所學的數學知識或技能,深刻理解課堂上教師新近傳授的數學方法,并能靈活應用它們解決數學問題。課堂練習對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課堂練習的設計
首先,課堂練習設計要立足于本節課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現出重、難點。有人曾戲言“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對于數學的學習也同樣如此。有些教師為了把教學內容和中考的考點聯系起來,把難度較大或綜合型的題作為學生的練習,這樣容易引發學生的畏難情緒,打擊學習的積極性,影響教學效果。由于學生學習新內容后用于課堂練習的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有較強的針對性,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其次,課堂練習設計要體現出一定的梯度,盡可能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全體學生都能有各自不同的收獲,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的積極性。由于學生的知識經驗、學習能力等各方面存在差異,所以練習設計一般要循序漸進,由易到難。教師通常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層次指基本的、模仿性練習,這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第二層次指對基本題稍做變化的習題即變式題,這是學生把知識轉為技能的過程;第三層次一般指綜合性的問題,涉及新舊知識的融會貫通和綜合應用,這是學生對知識進行強化的過程。
再次,課堂練習要形式多樣,避免單調重復。如口頭練習:這種方式能夠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記憶能力。書面練習:難度一般比口頭練習大,主要是培養學生縝密的思考和規范的書面表達能力,是考查學生預習、復習、鞏固新知的主要途徑,這類練習主要是練理解、練熟練、練準確。操作練習:操作練習主要指借助教具或材料進行的各種練習,如測量跳遠的成績、校園里旗桿的高度等,這類練習用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課堂練習的時間
練習時間的安排要根據新授課內容的多少和難易程度來定。如果留給學生練習的時間太短,學生就不能深入思考,不能真正參與進去,課堂練習的效果難以保證。如果練習時間太長,可能導致學生做題時因漫不經心而速度過慢。根據所授課的內容一般要留比較充分的時間給學生去思考,筆者認為十五分鐘比較好。在課堂教學中,不少教師因為設計的課堂容量大、任務多,往往壓縮了練習的時間,這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負擔,而且教師難以了解學生課堂練習的反饋情況,不能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犯的錯誤。
三、課堂練習的評講、糾正
毋庸諱言,現在的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偏重知識傳授、強調接受學習和機械訓練的情形。如對練習題的評講,常常由教師包辦,學生只是聽眾,表面上看也能夠完成教學任務,但學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卻是完全被動的,學生的思想閃光點難以表露,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火花缺少充分的交流、碰撞。長此以往,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會受到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就難以體現。課堂練習的糾錯常被忽略,很多教師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自覺性,以為對照師生的講解、點評,學生一定會糾正、補充、完善自己的解題過程。但實際上由于缺少了檢查督促,學生往往沒有落實到位,日復一日養成了眼高手低的壞習慣,導致了“一看就會,一做就錯”的結果。因此,教師在練習評講后,要專門留出一定的時間檢查、落實學生的糾錯情況。在講解、督促、檢查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僅學會了知識,學會了技能,而且更學會了怎樣學習,怎樣與他人交流、合作,怎樣去尊重理解他人,這種積極的、主動的學習態度對學生會大有益處。
四、課堂練習的反思
課后的反思不僅有教師的反思,還有學生的反思。教師在課后要反思自己課前準備練習題的數量和難度是否適當,題目是否能反映學生對本節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等等。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反思課堂上哪些方法沒有學會、為什么要這么做、這么做有什么好處、這道題目思考到哪一步卡殼了、題目中的哪個條件沒有正確利用,等等。學生經過不斷反思,會逐步增強學習的主動性,不斷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漸漸進入數學學習的良性軌道。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