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部分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 、關愛與尊重,英語教學應該做到關注每一位學生,傾注愛心,尊重學生的人格。針對部分教師教學方法陳舊,缺乏一定的教學藝術的現象則應該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藝術,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針對授課內容多、難、煩瑣、超過了學生現有的接受能力這個令人頭痛又不得不接受的事實的現象,教師應該精心備課,分解知識,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關鍵詞]學生學習;注意力;問題;對策學生學習注意力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用于認真學習的時間和效率。它是學生學習精神面貌和上課認真程度的反映,是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教學藝術、學習風格、教學方法、情感投入是否得到學生認同的一種體現。學生學習注意力集中與否,直接影響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學習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與學的效果。
一、部分學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 、關愛與尊重
大多數初中生都喜歡表現自我,喜歡在課堂上舉手發言。然而,不少教師把回答問題的機會留給少數學生,對其他學生舉手視而不見,不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臺。這些學生由于長期得不到老師的關注而產生失落感、自卑感。
1.關注每一位學生。教育是公平、公正的,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師的教學不能只為少數學生服務,不能有私心雜念,不能先入為主、有偏見,要盡可能讓每一位學生展示自己的知識和才華,特別要關注性格內向及成績中下的學生。唯有這樣,教師才能贏得每一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每一位學生才會全身心投入該課程中。
2.傾注愛心。愛是溝通師生情感的橋梁,只有讓學生體會教師的愛,方能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愛就像冬日里的一把火,可以溫暖學生的心靈,心到了,學生上課的注意力也就到了。
3.尊重學生的人格。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影響內心世界時,不應挫傷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自尊心。”因此,教育學生時,特別是教育有錯誤的學生要有寬容心,要多尊重多理解。一方面要尊重其人格,不冷嘲熱諷,另一方面不要求全責備,也不要姑息遷就。要抓住有利機會和問題實質,有針對性地批評或指正。學生得到了老師的尊重,老師也就能得到學生的尊重,他們就會以飽滿的學習熱情投入學習當中去。
二、教學方法陳舊,缺乏一定的教學藝術
受傳統思想束縛,相當一部分教師采用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教師一節課從頭到尾與學生缺乏互動、合作、交流和溝通。不少教師的授課方法一成不變,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缺乏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久而久之,學生上課分心,走神是自然而然的事。
教師應對自己進行“洗腦”,要適時積極地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去,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并結合教學實踐創造性地加以運用;要多聽優質課,多向同行有好方法高藝術的教師學習,吸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授課內容多、難、煩瑣,超過了學生現有的接受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會碰到一節課教學內容難、多、煩瑣的情況,對此,不少教師不認真梳理,而是按部就班,單刀直入,結果只有少數學生心神領會,而大多數學生歪頭歪腦,他們聽不懂,記不住,不會運用。其實,教師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對于難、多、煩瑣的教學內容,教師要考慮學生接受這些知識的經驗,原有水平和認知能力等因素,然后把教學內容逐一分解,從原有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出發,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化整為零,各個擊破,牢牢把握重點。教師在備課時要有前瞻能力,要預見學生哪些知識易掌握,哪些知識不易掌握,要知道哪些知識應先講,哪些知識應后講。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整合教材內容和教學資源,調整教學順序,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步驟,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圓滿完成課堂的任務。
影響學生學習注意力的問題是多元的,教師應堅持以學生為本,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為了學生。教師更應用積極的情感感化學生,用先進的理論武裝自己,用正確的方法指導教學,用精湛的藝術熏陶學生,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