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的緊迫任務,然而其現狀卻不容樂觀。只有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專業師資培訓,暢通家校交流渠道,社會、學校、家庭各司其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出現新局面。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辦法探索一、當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分析
從筆者了解的情況看,我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較遲,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研究方面比較薄弱,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總體而言科學化、專業化水平不高,專業人員缺乏是當前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個較大的瓶頸。另外,學校德育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錯位,有時甚至把德育工作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當成思想品德問題加以處理,從而導致了教育失效。
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1.明確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標和教學內容
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自我調控、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增強自我調適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發展自我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一是發展性目標,二是防止性目標。學校應將重點放在發展性目標上。
2.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實施辦法探索
(1)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和工作條件保障
搞好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開展的基本條件。要積極開展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專業培訓。學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長的領導下,以思想品德課和思想政治課教師、班主任、團隊干部(共青團、少先隊專職干部)為主體,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學校對每個教師都應提出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使所有教師都樹立關心學生心理健康的意識。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為心理健康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逐步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詢室(或心理輔導室),或通過開設專題講座、集體輔導等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少數有心理障礙的特殊學生則聘請有關專家來幫助解決。同時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與人的全面發展、與各學科教育的關系。
(2)用校園文化建設的軟環境,潛意識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校園文化建設對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十分重大。大多數學校僅停留在口號上的號召和宣傳,缺乏實際的校園文化建設策略。學校要創造條件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各項設施,從綠化、凈化和美化等角度優化校園育人環境,組織開展各項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創辦校園文化藝術節,開展班隊活動等;要因地制宜,定期出好心理健康專欄,利用廣播、電教設備,面向全體師生進行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師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3)抓好學科滲透,全方位延伸和補充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把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延伸和補充。如組織舉辦夏令營,到教育基地鍛煉,參加社區公益活動。通過一系列社會實踐教育,引導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心理教育,提高適應社會生活環境,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不斷完善學生的人格。
(4)建立學校和家庭健康教育溝通的渠道,優化心理教育環境
學校要努力構建家校“心育”良好環境,實施學校、家庭同步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座談會等形式,密切家校溝通聯系,及時、客觀地反映學生的情況,并與家長配合,滿足學生自我肯定的需要,解決存在的心理問題,保證學生良好的情緒占據心理狀態的主要地位,促進學生身健康發展。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現代科技,如手機短信等形式與廣大家長進行家教知識的廣泛宣傳,不斷提高家長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以良好的行為、正確的方式去影響和教育子女,使家長和教師目標一致,達成共識,形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強大合力。只要社會、學校、家庭各司其職,共同擔負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我們的“心育”、素質教育乃至全方位教育一定會有一個新局面。
責任編輯 袁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