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因為學習負擔、父母打工、人際交往等產生心理問題,往往會發生一些悲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師應積極破解學生心中之魔,抓住課堂教學的生命教育主陣地,做好青春期心理疏導工作,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并利用家長會等家校合作平臺對家長滲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全面實施有效的生命教育,從而使學生珍愛生命。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命教育;策略
青春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黃金時期,也是人生的風暴期。處在青春期的初中學生心里充滿矛盾,這是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很遺憾,在他們身上往往會發生一些悲劇,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當事人及其周圍的人未能處理好矛盾。因此,教師有必要及時針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實施生命教育?
一、學生輕生悲劇的原因解析
首先,在有關學生自殺的報道中,導致學生自殺或相約自殺的主要內因是:未成年人心智發育還不健全,處于自我認知不穩定階段。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充滿各種各樣的心理矛盾。這些心理矛盾讓他們苦悶,而他們不知道如何認識處理,加上情緒豐富而強烈,不穩定,容易沖動走極端,意志不堅強,性格懦弱等,諸多內在因素結合在一起,這些幼小脆弱的心靈就無法承載起生命之重負,以至于生命之花凋謝。
其次,有關學生自殺的最常見外因是:家長打罵,教育方式失當;父母在外打工,關心不夠等。這些消極因素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孩子選擇自殺以“解脫”,這應該引起家庭反思。
第三,當下的學生在學校學習、情感、人際關系等方面出現眾多問題,如學習壓力大,作業做不完,被老師批評、體罰,學校處分,甚至感情問題處理不當,這些都有可能誘發學生自殺。這一方面顯示部分教師教學行為失當,反映出學校對學生生命教育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揭示出學校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不足。
二、實施生命教育的有效對策
首先,抓住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生命教育主陣地,做好青春期心理疏導工作,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深化實施生命教育。
因為學習壓力大給學生帶來受不了的壓力而走向極端、走向自絕,這是相當可怕的,需要教師多關心學生的心理,學會疏導。初中三個年級的教材都有關于生命教育的素材,教師要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開發。
要結合現實生活中的案例,引導學生感受生命的豐富與意義,使“關愛學生”落實到生活的每個角落,從而引導學生珍愛生命,使他們明白:生命只有一次,請珍惜父母給予的生命!活著是一種幸福!
我國當前的生命教育主題教學需要提升,教師要面對現實,把學生的健康成長、人格健全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不能讓血淋淋的學生自殺事件再次發生。
其次,利用家長會等家校合作平臺對家長滲透生命教育的理念與方法,幫助家長教育孩子。
利用家長會、校信通這一平臺,宣講生命教育知識,幫助家長提升生命教育的理念與技能。
1.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實際。經調查發現:大部分家長都對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如要求排名靠前,考上重點中學等。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就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并給他們施壓,生怕他們失去競爭力而失去未來。要使家長清醒地認識到,孩子的學習能力總有差距,不是每個孩子的成績都可以排名前列。孩子選擇輕生多半是由于平時受到的各方面壓力大于他的負荷,所以家長一定要調整心態,放棄過高期待,為孩子設定的目標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
2.家長要改變教育理念,講究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面對逆反心理的孩子,不要用打罵教育,多用賞識教育。他們具體的逆反表現有:學習興趣下降,厭學甚至輟學;向往異性;凡事都和父母對著干;上網成癮;愛使用暴力或做一些違反社會道德的事。其實,針對這一階段的孩子,最適合使用討論、商量的口氣與他們交流。一旦孩子取得了一點成績,哪怕是從不及格到及格,家長也要多做正面鼓勵。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不斷水漲船高,永遠沒有滿足和表揚,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壓力。這是極其錯誤的。
世間萬物,唯有生命最為珍貴。處在青春風暴期的初中學生,由于上述幾個方面的原因,存在脆弱和不理智的行為,令人扼腕嘆息。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責任艱巨!因此,我們要靈活、及時運用上述對策,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深化生命教育,為社會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