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開展德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表演法”把學生帶入一個新奇的境界,能以新激情,以境動情,以趣生情,以形育情,使單一死板的思想品德課活起來。
[關鍵詞]選內容;做表演;談體會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對小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它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它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思想品德教育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歸宿的。小學生生活經驗較少,認識和思維能力很低。小學生主要是從一些感性材料來認識社會,樹立某種道德觀念,形成某種思想品德素質。然而,由于思想品德大多都是理論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內容顯得枯燥無味。如何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起來,進行有效的教學,是每位思想品德課教師都在思考,而且想解決的問題。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運用“表演法”使教材變得直觀、生動、有趣,易被小學生理解吸收,既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達到了教學目的。
一、表演課首先要注重內容選擇
教師在利用文本教材時,必須對文本內容融會貫通,同時對文本內容進行擴充與提煉,整合教育資源,捕捉和挖掘教材內容的情感信信息,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讓學生進入文本中的角色進行表演。這樣既讓學生了解了文本的主題內容,又在表演中獲得情感的體驗和心靈的陶冶,使枯燥無味的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認識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學情景課。
1.選擇的表演內容與文本內容密切相關
內容和文本緊密聯系,既能體現教學目的,又適合學生的表演能力與技巧,做到難易適中。如教學二年級《戴上安全小黃帽》這一課,教師利用課前制作好的各種安全標志的課件,教師扮演交通解說員,學生扮演小黃帽,了解安全標志的作用。經過一番安全之旅后,更換角色,其他同學演路人,由小黃帽當解說員,為行進在不同情況中的路人作引導解說。學生不但很感興趣,而且懂得看清標志,遵守交通規則,大大提高了安全的意識。表演讓學生產生共鳴,能達到預設的效果。
2.選擇表演的內容要適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及理解能力
選擇小學生身邊的內容,創設一個與文本內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氛圍,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與文本融為一體,這樣學生感受得才更深,理解得才更透。如《走親戚》,文中的所有角色全由學生來承擔。“今天外公生日,我要去外公家”,創設四個場景:穿戴、說話、吃飯、行為,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投入表演,表現得會更輕松自如。
3.選擇的內容不易過多
表演時間太長,就會造成頭緒復雜。小學生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低,頭緒復雜勢必影響教學效果,教學目的也難以達成,造成“多勞而少功”。所以一節課的表演要少而精,力求做到一個表演內容說明一定道理,轉化一個道德觀念,做到“短小精悍”。
二、表演是上好這堂課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學生進入感知階段,如果內容選得好,但表演不好,也會前功盡棄,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表演要做到有理、有趣、有情,一個表演內容包含一定道理,在表演時必須做到形象生動、通俗易懂,要通過語言、動作、神態等把要表達的思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那么,老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必須循循善誘,用自己真誠的愛心創設和營造場景,讓其他學生看了,覺得其中暗含道理,生動有趣,有情感色彩,從而撥動他們的心弦,達到良好的效果。如《走親戚》這一課,就能通過學生對貼近生活的情節表演,懂得穿戴要注意場合,要整潔,交談要有禮貌,懂禮儀。
三、表演之后要引導學生分析體會
思想品德課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一個分析,思維、概括的過程。所以在學生精彩的表演完以后,讓學生充分討論交流,分析道理,最后綜合論定這堂課自己的所“得”。通過思想品德課中的各種情景表演,讓學生深切體會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蘊含著真、善、美的真諦。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與學習者的情感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表演法”把學生帶人一個新奇的境界,能以新激情,以境動情,以趣生情,以形育情,使單一死板的思想品德課活起來。這樣,既能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達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目的,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享受幸福與快樂。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