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藝術創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教師要從環境的藝術性、互動性、實效性著手,努力創設豐富的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所開展藝術創作活動的內容要源于生活,貼近生活,且與主題活動相結合。在開展創作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多樣的藝術手法,展露幼兒對美的感悟,要提供多種表達途徑,給予幼兒創作展示的舞臺。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十分重視發揮師幼間互動、幼兒間互動的評價作用,以增強幼兒的成就感,使之體驗自己表達和創作的樂趣,逐步引導幼兒從一般知覺向審美知覺發展。
關鍵詞:幼兒教育;藝術創作活動;審美情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藝術領域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要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可見,通過藝術活動來培養幼兒審美情趣是幼兒藝術教育的根本。基于對幼兒藝術教育的如此理解,我們認為幼兒藝術教育活動必須以幼兒的發展需求為本,強調引發幼兒對藝術的濃厚興趣,強調幼兒藝術情感的體驗與積累,更強調幼兒對美的感悟、理解、想象的自由顯現與流露以及藝術創新潛能的自由展現與表達。
在三年多的課題研究中,我們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藝術領域的教育目標和要求為指導,以環境創設為抓手,充分利用藝術環境積極開展幼兒的藝術創作活動,在教學實踐探索中讓幼兒在形式多樣的創作活動中獲得和積累審美體驗,充分享受自我創作的樂趣,以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一、創設豐富多彩的藝術環境,激發幼兒的審美情趣
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建構主義理論家、美國學者加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通過自己對來自環境刺激的信息進行內在的認知加工而獲得能力的過程。”幼兒經常處在一個賞心悅目、豐富多彩的藝術環境中,就會引起對美好事物的興趣,產生敏銳的感知,激發幼兒參與藝術欣賞活動的欲望和興趣。為此,我們從環境的藝術性、互動性、實效性著手,努力創設豐富的幼兒日常生活和學習環境。
1.環境創設要體現生活性與藝術性相結合
課題開展以來,我們在幼兒生活、學習的環境里,選擇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能夠激發幼兒藝術興趣的題材來創設幼兒環境。教師用靈巧的雙手制作了形象可愛、符合幼兒審美興趣的兒童畫、窗花、剪紙等,在寬闊走廊的玻璃上,貼上身穿各民族服飾的娃娃、四季分明的花鳥、惟妙惟肖的動物等;在大廳和樓梯等處張貼了世界名畫、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造型、典型的西洋民族樂器圖案等,吊掛著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品制作的藝術小掛件;在幼兒日常生活的地方,圖文并茂地展示著各種良好生活習慣的圖例;走進幼兒活動室,教師已將幼兒帶來的各種喜愛的物品進行了精心的加工和再造裝飾,有序地分類擺放,每個角落被充分利用起來,和墻面布置相映生輝,給人以視覺上的美感享受。
2.環境創設要體現互動性
我們在環境創設中,注重幼兒與環境的互動,盡可能地讓幼兒積極地參與進來。為此,我們充分利用幼兒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自然環境,引導幼兒利用早上來園、課間活動以及晚上放學后的時間,去觀察這些樹木、花朵有什么變化。每當樹上的花朵盛開時,幼兒就會三五成群地來到樹下進行觀察,并拿起畫筆作畫,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教師也會用攝像機等拍錄下五彩繽紛、姿態優美的花朵。在我園的電視臺里,教師按照花開的順序給幼兒進行回放。此時,幼兒能驚奇地發現,這些花開放的時間有先有后:春季廣玉蘭是先開白花后長葉,紅茶花比海棠花開得早,粉色的櫻桃花在海棠花后面綻放。幼兒由此了解了這些花卉的知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無窮變化,體驗了大自然的美妙。
3.環境創設要體現實效性
要發揮環境在藝術領域的教育作用,除了向幼兒提供各種審美的藝術信息外,更重要的是能有利于教育的實施和呈現幼兒的藝術成就。因此,我園教師一方面嘗試與教學的主題有機地相結合,在布置“主題墻”時,大家將以往教師全面包辦的做法改成只向幼兒提供背景畫面,把幼兒在教學活動中自己制作的作品張貼上去;游戲長廊里,掛著小組集體完成的花紙傘。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班級的走廊墻面等處,設置幼兒作品工作室、作品欄目等,以張揚幼兒的藝術成就,讓幼兒體驗、享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們在活動區域擺放著幼兒自制的游戲材料,為幼兒提供展示的平臺。在放學后家長來園接孩子時或在家長來園觀摩教學活動時,不時能看到幼兒拉著大人來到自己的作品邊,自豪地介紹著。又如,小舞臺里幼兒穿著用廢報紙、彩色皺紋紙制作的服飾,男孩子頭戴用掛歷紙制作的各式時裝帽,女孩子帶著用包裝袋制作的各色頭套,隨著音樂旋律像模像樣地走著時裝步,跳著充滿異國風味的曼妙舞步。
二、在藝術創作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
學前兒童藝術能力的發展是有規律性的,如,美術大體上經過涂鴉期、象征期、圖式期等幾個主要階段,即3歲前的嬰幼兒喜歡用筆隨意涂畫,屬于涂鴉期;3歲左右的幼兒進入象征期,開始能用初步掌握的技能表現經驗;4歲左右的幼兒開始進入形象期,能有意識地用畫筆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等。雖然幼兒的技能技巧還很幼稚,屬于初始階段。但幼兒是天生的藝術家,幼兒的想象、創造力非常豐富,他們對色彩的大膽運用也不受常規的束縛,且幼兒個性化創意的繪畫、童真的形體動作、創編的歌詞等,都是成人無法比擬的,甚至能讓一些大師級的藝術家為之感嘆不已。對此,畢加索曾經說:“學會像6歲孩子一樣作畫,用了我一生的時間。”因而,我們把藝術創作活動作為培養幼兒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
1.藝術創作活動內容源于生活,貼近生活,且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深刻地指出:“藝術的特征就在于把客觀存在(事物)所顯現的作為真實的東西來了解和表現。”對于幼兒而言,屬于他們的童趣生活就是客觀存在的事物。為此,我們根據幼兒的興趣和教育的需要,每學期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與幼兒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活動內容,讓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如,在“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中,通過組織幼兒散步、郊游等活動,讓幼兒自主“尋找春姑娘”,幼兒從氣候的變化到花草樹木的生長,到小動物的生活,到保護大自然,這個過程是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教師則不失時機地組織形式多樣的藝術活動,提供相關的樂曲、作畫材料等,讓幼兒用自己的肢體語言、繪畫作品等充分表達自己的想象。又如,在“美麗的小魚”活動中,雖然教師提供的材料都是幼兒常見的,并不新穎特別,但幼兒的創意一個又一個,有的說應清理河道,有的講該種些水草,有的說要放些鵝卵石,幼兒仿佛身臨其境,大膽構思創作的欲望被充分地激發了起來。在主題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特長,剪剪、貼貼、畫畫、折折,制作出一幅幅稚嫩而又富有童趣的手工作品。活動結束后,教師把幼兒創作的作品進行剪輯、編排、裝飾,展示在教室里,讓幼兒體驗創作所帶來的快感,產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通過多樣的藝術手法,展露幼兒對美的感悟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的興趣。”歌曲、律動、舞蹈、節奏樂等音樂形式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也是幼兒接觸最廣泛、最喜聞樂見的音樂活動形式。色彩鮮艷的油畫棒能一下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起他們想畫畫的欲望,水粉、水墨畫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毛筆蘸顏料作畫既快又省,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而手工制作既能培養幼兒的注意力,又能鍛煉手的小肌肉群能力的發展。在三年多的實踐探索中,我們針對大中小不同年齡幼兒的藝術基礎,分別選擇有音樂、美術特長的教師擔任音樂、美術課題研究實踐班的班主任,并讓家長協助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班級,教師則結合平時的主題教育活動開展相應的藝術創作活動。如,在大班“美麗的春天”主題活動中,我們設計了“古詩新唱”的系列音樂教學活動,幼兒在黃梅戲曲調的伴奏下,學會演唱古詩《詠春》,并掌握了一些黃梅戲小生、花旦的舞蹈動作。在此基礎上,再讓幼兒用已會的古詩替換演唱,并根據所唱古詩的內容創編舞蹈動作。又如,在“美麗的春天”主題背景下的美術系列活動中,我們提供墨汁和不同色彩的顏料,引導幼兒用學到的水墨畫技法畫出自己在春天觀察到的花鳥、樹木,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幼兒的創作熱情,引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美妙春光的感悟。
3.提供多種表達途徑,給予幼兒創作展示的舞臺
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我們每學期都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給每個幼兒展示的舞臺,除了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表演活動、設置“幼兒作品欄”、張貼每個幼兒的作品外,我園每學期都為幼兒提供各種機會,舉辦藝術教育展示活動。如,2007年下半年,幼兒園音樂、美術、語言課題研究小組根據課題的研究目標與內容, 嘗試探索藝術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形式,以“迎奧運、迎圣誕、迎新年”為主題設計了“綠色奧運”“愛心涌動”“歡樂滿懷”“大一歲”等藝術教育活動。在活動的策劃、開展過程中,注重了從不同的層面提供幼兒人人參與表現的平臺,讓每個幼兒都能享受、體驗藝術的魅力,并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和需要,發現、挖掘每個幼兒的藝術潛能。每年六月底,我園在開明大戲院舉行隆重的大班畢業典禮,讓大班的每個孩子站在大舞臺上表演,同時在影劇院大門口舉辦幼兒繪畫作品展示。此外,我們還利用節日,不定期地組織幼兒參加社區大型活動,表演節目。幼兒有了這番展示的經歷,都會老練許多,且更加自信。
4.教師的評價有效提升了幼兒的審美品位
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關于“明確評價的目的是了解幼兒的發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適宜的幫助和指導”的精神和要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園教師十分重視發揮師幼互動、幼兒間互動的評價作用。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評價時,注重讓幼兒獲得更多表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對他人藝術活動、藝術作品表達出自己觀點的機會。在活動中,我園教師注重鼓勵幼兒充分地自由創作,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使之體驗自己表達和創作的樂趣。例如,在美術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的畫面內容不豐富或色彩不鮮艷時,會從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幼兒的語氣說出自己的想法,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從而幫助他們打開思路,豐富作品的內容。我園教師通過組織幼兒分享各自的作品,逐步引導幼兒從一般知覺向審美知覺發展,讓幼兒之間相互欣賞、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園教師還注重將幼兒成功的作品、積極的行為表現直觀、形象地再現給幼兒,并給予充分的肯定。每次教學活動結束,教師會將每個幼兒的作品都展示出來,以增強孩子的成就感,使每個幼兒從教師的肯定中得到心理上的充分滿足。
總之,在課題的研究中,我們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出發,開展各種豐富的藝術創作,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并針對每個幼兒的個性特點,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體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與喜悅,使其在原有水平上都有相應的提高。三年里,許多幼兒充滿自信,紛紛參加了由文藝單位、電視臺組織的各種幼兒才藝大賽,并取得了較好的名次。其中1名幼兒表演的節目《小春香》,在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期間,應邀參加由中國舞蹈協會、深圳市文化局、深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舉辦的“慶回歸少兒舞蹈大聯歡暨新苗嘉年華”的演出,1名幼兒在蘇州電視臺的故事會欄目中多次擔任小演員,頻頻出鏡,并榮獲2008年度《故事會》“最具期待獎”。1名幼兒被選上星光無限才藝廣告片的拍攝,每年各年齡組幼兒的精彩舞蹈表演都能得到同行和家長的普遍好評。2009年8月我園大班幼兒表演的舞蹈《學習雷鋒好榜樣》,參加了滄浪區隆重的“軍民魚水情”大型文藝表演。百余名幼兒獲得了江蘇省文聯書畫考級證書和全國“育兒杯”兒童書畫大賽金、銀、銅獎。
課題研究開展以來,我們根據教師的特長,分別成立了美術、音樂、語言等課題研究小組,讓骨干教師領題,帶領一班人研究培養幼兒審美情趣的取材、方法和途徑。幼兒園積累了一些美術、音樂教學的教案與計劃,初步形成了一些藝術方面的園本特色課程。與此同時,我園開展的藝術特色教育也得到了社會與家長的認可和好評,一些文藝、體育團體慕名前來我園挑選培養苗子,5名幼兒被錄取平江實驗學校的小學藝術班。2008年蘇州評彈團周明華副團長在百忙之中來到我園,教幼兒講蘇州話、唱蘇州話兒歌、用蘇州話學講故事。在奧運會召開前夕,蘇州的民間藝人在我園展示了新創作的2008厘米奧運剪紙長卷,教幼兒剪各種造型的福娃。蘇州電視臺、人民網等多家媒體都進行了報道。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紅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