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語文課堂教學和語文作業設計兩個方面論述將語文課演變為語文生活,可以使學生輕松快樂地學習語文。
關鍵詞:語文;生活;學習
大部分老師仍然將語文課講成純粹的“工具課”,導致語文知識成了索然無味的東西,很多學生對學習語文沒有興趣和熱情。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使學習語文成為學生的語文生活。
一、語文教學生活
美國教育家華特說過:“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苯虒W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1.觀察生活
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教材。例如在教學《學棋》一文時,我分別布置給平時學習一名認真的學生、一名馬虎的學生回到家跟家長學棋,然后各自把感受寫下來,在課堂上展示,讓學生比較,從而讓學生懂得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的道理。在教學《送給盲婆婆的蟈蟈》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請父母養幾只蟈蟈,每天進行觀察,聽聽它唱歌,并且鼓勵學生寫觀察日記,把觀察到的蟈蟈的情況記錄下來,一周后交流觀察的心得,然后再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和自己觀察到的有哪些異同,讓學生對蟈蟈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時模仿作者的寫作方法,再觀察另一種你熟悉的昆蟲,并寫成一篇文章,在班級中交流。就這樣,讓學生通過觀察來認識生活,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這是任何封閉的課堂教學無法獲得的。
2.再現生活
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有的課文內容距學生的生活較遠,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學時應借助于情境的創設再現課文所描繪的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把課文編排成課本劇,讓學生演一演,則可以把語言文字直接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學《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時,可以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帶著三個孩子專程前來中國看望聶將軍的情景。通過生動鮮明的表演,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的理解,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想象力、創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小英雄王二小為了保衛后方機關和幾千個老鄉,將敵人領進八路軍的埋伏圈而被敵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場面,加之教師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精心剪輯的配樂。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順利地跨越了時代的鴻溝去理解、領悟二小的英雄氣概,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
3.體驗感悟生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表述課程新理念時,“體驗”一詞用得是最多的,這足以表明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苯處熞幸庾R地創設教育情境,把課文所描繪的客觀情景和現象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再聯系已有的生活經驗,去體驗,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感受、體驗大自然,并把自己對自然的獨特感受用優美的語言寫下來。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例如,《安塞腰鼓》一文中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描述了安塞腰鼓這一獨特的民間舞蹈藝術。通過寫安塞腰鼓強健的舞姿、沉重的響聲、震撼人心的力量來贊美黃土高原人粗獷、豪邁、開放的性格。如果僅限于玩味語言文字,可能學生感受不大,恰好我們鎮宋灣村有傳統的民間藝術腰鼓舞蹈,宋灣村的奶奶輩都會表演,不妨請班級中會表演腰鼓舞蹈的同學教會班中其他學生,學會后共同表演,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這樣,不需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之深自不必說,同時也弘揚了我們家鄉的民間藝術文化。
又如,在教學《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文時,在學生充分想象的基礎上,用多媒體展示一幅和風拂面,幾位同學在公園內盡情游湖,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的春景圖,伴著如詩如畫的意境,《讓我們蕩起雙槳》的旋律響起,學生一邊表演,一邊齊聲歡唱,從學生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們所體驗到的并不僅僅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滿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美好河山的熱愛。
二、語文作業生活
通過作業這一手段,引導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走進生活,發展語文能力,培養生活才干。
1.識字
走在大街上,處處可見精美的大條幅,圖文并茂的燈箱廣告等等,上面的漢字無一不是小學生或渴望識字的人的學習資源。當領著孩子逛街、散步時,可以隨機交給孩子這些生字;坐在家里陪孩子看電視,讀報紙的時候,也會有很多需要適時教給孩子的文字。慢慢地,孩子不但擴大識字量,還會養成隨時學習的習慣。
2.閱讀鑒賞
根據教師提供的欣賞資料及線索背景進行鑒賞活動。學習了《三打白骨精》后,鼓勵學生看電視劇《西游記》,學了《秋天》,讓學生到大自然中拍攝與課文聯系的圖片進行欣賞。
3.寫作
學習了《嫦娥奔月》后,讓學生也試著創作一個神話故事。把課外生活中做的游戲、參加的活動等寫成文章。
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在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中拓寬學生知識面,使學生既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總之,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將語文教學巧妙地演變為語文生活,真正實現了“生活教育”理論指導下的語文教學成為學生個性展示和語文素養提高的舞臺。
(作者單位 江蘇省睢寧縣王集鎮西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