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眰鞯滥耸跇I解惑的前提,這就要求我們每個教師在授業、解惑的同時,必須熱愛和關心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理解他們的心理,尊重他們的人格。在民主、平等、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學生如沐春風,入目入腦。倡導學生學會自己管理自己,以期培養自主、自立和獨立思考、自我教育的能力。謀求科學有效的方法將德育教育相機滲透到課堂教學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滲透道德、情操教育,點燃學習的火花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往往厭惡枯燥的數字、機械的運算,教師可以點綴上充滿精靈的翅膀,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游而忘返,樂此不疲。眾所周知,學生記憶公式大都死記硬背,反復強化。我們不妨結合我國古代在數學研究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來感染、激勵學生。譬如,在教學長方形、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前,就飽含激情地給學生講述:大約在200多年前,我國數學名著《九章算術》中就提出了“方田術曰,廣從步數相乘得積步;圭田術曰,半廣以乘正從”。在學習圓周率時,先采取圓周率與祖沖之的相關知識質疑激趣:早在1500年前,我國偉大的數學家祖沖之就已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后面6位小數,比國外至少早1000年,古人尚且取得如此巨大成就,我們今天應該如何去做?是止步不前,還是奮勇開拓?話音剛落,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奮勇開拓!”如此啟發,全班同學心中無不升騰起一團強烈的火焰,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種為國學習、奉獻社會的信念驅使著他們去發掘知識的奧秘。整堂課,他們聽課異常投入,發言爭先恐后,學習效率大大提升。
二、培養良好的習慣,激發探究的欲望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數學,要給學生增強足夠的勇氣和信心,要有學習的技巧、方法和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數學能力才能不斷提升。孔子說過“溫故而知新”,要取得好成績,僅靠課堂40分鐘老師的講解、輔導遠遠不夠的。還要要求學生課后及時練習、鞏固,不妨讓學生自愿組合,進行小組合作,組內一起完成作業,不會的相互請教,讓學困生講解做題的思路、過程和疑惑,讓成績優異者向本組成員介紹計算技巧、規律和方法,大家一起暢所欲言,盡情施展。這樣,優生就會擁有展示才華的更大空間,后進生也會具有排除學習憂慮、找到做題竅門之機。
應用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要引領學生用新奇的眼光去探究,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去思考,用自信的態度去攻克。如在教學“花園里蝴蝶和蜻蜓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的應用題時,我把教科書中的兩個問題隱藏起來,想讓學生讀題,比賽提問,結果全班小手林立。于是,我故意請那些一向對數學不感興趣,而且成績較差的學生提問。結果,他們居然一連提出了好幾個問題:“蜻蜓有多少只?”“蜻蜓比蝴蝶多多少只?”“蝴蝶比蜻蜓少多少只?”然后,我及時對提問的孩子進行了表揚:“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你是個會提問的孩子!”“老師第一次看到你舉手,你比以前有勇氣了!”“問題提得很好,如果你能解答就更好了!”最后,再讓他們解題,個個興趣盎然,問題很快迎刃而解。
三、樹立正確人生觀,培養良好的品質
經歷使人成長,教材中的故事就是間接的經歷。其實,數學教材中不乏故事和經歷,每一道應用題都是一個小故事。課堂上教師不妨結合運用題中的內容,給學生編織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活靈活現的故事,以期讓學生進入故事的情境之中,然后,再引領他們解題,就會信心滿滿,不會感到數學題的枯燥無味,就會從中懂得勞動光榮,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愛護環境、樂于助人等方面的意識。
“教育大計,德育為先”。小學階段是少年兒童的成長黃金期,是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心理意志和行為習慣等養成教育,引領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最佳階段。其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不僅是當前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之一,而且對我國未來的社會風貌、民族精神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應注重滲透德育,努力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
(作者單位 江蘇省新沂市合溝鎮吳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