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巧妙的教學情景,和諧的師生關系,富有情趣的課堂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學習;激發;興趣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學亦是如此,想要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正如托爾斯泰所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了使學生能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我試著做了以下嘗試。
一、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大教育家魏書生說:“同樣是課堂,有的老師視為畏途,有的教師視為樂園。課堂效果不同,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老師的功底和教育思想的差異。”一堂好課是由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融入情境,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如在教學《第一次真好》這樣的課文時,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樣的圖片: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進行太空旅行;劉翔第一次獲得世界冠軍。學生看圖片后總結:三人的第一次意義不同。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引起了人類歷史的大飛躍;楊利偉的第一次,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劉翔的第一次,改寫了世界短跑的歷史,為中國人乃至亞洲贏得了榮譽。我們的人生也有很多的第一次,這時候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印象最深的第一次,學生說完后,教師再引入本課:作家周素珊的第一次給了她怎樣的感想呢?把學生引入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這樣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心,輕松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魏書生先生的一句話說得特別好:“當你把周圍人看成天使的時候,你就天天活在天堂里,當你把周圍人看成魔鬼的時候,你就天天活在地獄了”。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處于成長期的學生們,他們身上難免會有些缺點,作為老師我們不要一味指責他們,而是要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諷刺、挖苦、對立、戰斗,氣得臉色發青,最苦最累的還是老師自己,如果我們多發現學生的長處,以此來激勵他們,我們就會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這種關系也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教學效果。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就好比故事中的蚌和砂:每到夜幕,蚌都會張開他的雙殼,愜意地曬月光,吸收日月之精華,然而,一粒沙子卻“從天而降”,落入蚌柔軟的身體中。蚌和砂最后有可能會結出絢爛奪目的珍珠,但是這中間,需要經歷許多次的磨合。教師和學生如何“磨合”,最后結出絢爛的珍珠,是一門技術,甚至是一門藝術,需要慢慢修煉。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學習氛圍
處于成長階段的學生,枯燥乏味的學習不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好動愛玩兒才是他們的天性。既然學生愛活動愛玩游戲,那么我們教師就可以通過活動、玩游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把一些新課的學習寓于活動游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把課堂融入生活實踐中。在物理課堂中,學習壓強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漏斗和乒乓球,并且提前猜想:把乒乓球放在倒扣的漏斗下,撒手后會有什么情況發生。然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結果,接下來再猜想往漏斗里吹氣后再撒手會怎么樣,學生動手做完實驗自然會在玩中明白了道理,利用直觀趣味的生活實踐活動,把學生融入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體驗到了“學中樂,樂中學”的趣味,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再如,在比賽中學習。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勝心強,愛表現自己的特點,經常創造機會讓學生充分表現自己,讓他們的自尊心得到滿足。如在小組中可以進行奪紅旗比賽,在個人中可以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從而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總之,一堂合格的課應該是“活”的,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發展特點的情境,引導學生帶著輕松愉悅的心情融入其中,這樣他們就會在愉快的氛圍中通過師生互動、自己動手等方式學到知識。教師也是一個參與者,我們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他們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質量和效率。這樣的教學才會生動活潑,富于情趣。
參考文獻:
[1]馮恩洪.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08.
[2]張仁賢,李鐵安.教師那些事兒[M].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初中)